第七天,2021年10月4日,曲靖到杨林,102公里
我们不去寻甸县城,只从寻甸县的最东南角穿过。寻甸是回族彝族自治县,原来以为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或者说是北方,其实在云南也有很多回族人口,后面一路上都可以看到。

大理国前期,与东爨三十七部会盟时,有仁德部,在寻甸境内。元代在此设置仁德府,明代在此基础上设立寻甸府,一直是土官担任知府,成化年间改土归流。到嘉靖六年(1527年),安邦彦的嫡孙安铨叛乱,联合武定府土司凤廷文,攻占毁坏杨林所、马龙州各地,朝廷调动大军歼灭了叛军。
寻甸治所曾多次搬迁,明末移至今县治,为了防备土著的反叛,一直后退到西山下,才用砖修筑城墙,很雄壮,但更像一个军事堡垒。
路边看到几个废弃的水泥池子,不知道做什么的。王祝芦说看到有中国烟草的标识,那可能是用来储存烟叶的?十多年前我决定戒烟,到今天没有再抽一支烟。在那之前,我很喜欢抽云南烟,如果这真是与烟草有关,我也不知道该感到亲切呢,还是厌恶呢?
平坦子村,位于马龙、寻甸、嵩明三县交界处,在国道东侧有一座山也叫关(索)岭,和贵州关岭县的关索岭一样,这个山名的出现不可能早于宋代,而宋代此地属于大理国,更不可能起这样的名字,应该还是明初远征云南的淮左戍卒带来的。
到箐上村一个加油站时,又遇到一阵急雨,还是十来分钟就结束了。箐上村隶属嵩明县,已经进入昆明市辖区。
宋浚瑞有《说“箐”》一文。箐,用作地名时读[qìng],在云贵方言中指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含有箐字的地名基本都在云贵川三省,在云南含箐字的地名遍及全省,贵州大部分集中在靠近云南的西部,四川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其实以前是属于云南省的几个州县。宋女士认为主要原因是,云贵高原一带海拔高、纬度低、山多水多、森林茂密,因此很多树木丛生的山谷,有很多的箐。
到小新街时,国道与牛栏江紧靠在一起。
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亦称车洪江,是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嵩明县境内,干流长423公里,流向大体上从南向北,流经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的威宁县境,在昭通市注入金沙江。《明史.地理志》四川布政司东川府载:“东南有牛栏江,自云南寻甸府流入,至府北合金沙江。”
此处徐霞客又误信龚起潜的说法,认为牛栏江是南盘江的上游,属于珠江水系:马龙之溪自东南峡出,杨林之溪自西南峡出,夹流而北,至此而合,石粱七洞横架其上,曰七星桥。其自南而北,为北盘上流,正与石堡桥之流,自北而南,为南盘上流,势正相等,但未能及曲江桥之大也。
七星在寻甸城东,马过河即马龙之溪,在此与杨林之溪即车洪江交汇成牛栏江
杨林之溪、车洪江、牛栏江,今天都叫牛栏江了
前面到老猴街村,村里大多是二三层的楼房,王祝芦观察到这儿的大门特别高大,从外面看着就能感受到主人的幸福感。
从村口向西远眺,一长列山脉横亘在天边,这大概就是徐霞客提到的杨林老脊,或者杨林西岭。山脚下是嵩明县城,大理国时期是三十七部之一的嵩盟部。
嵩明县城里有古盟台,据说嵩盟的名字来源于此。古盟台,一说建于西汉,是古代乌蛮、白蛮与汉人结盟合好之地。另一说始建于蜀汉,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后的结盟之地。古盟台上有武侯祠,始建年代也有两种记载,一说建于蜀汉,一说建于明嘉靖初年。我想,南诏国、大理国与爨人在此结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海潮村的东面是嘉丽泽度假区,《寰宇通志》云南府山川记为嘉利泽:“在嵩盟州东南十五里,方圆百余里,水溉民田,鱼供民食,故名。又名杨林泽。”又称杨林海子。民国初年,湖面约有二万多亩,南部称杨林海,北部称八步海,至1950年已垦殖为农场和鱼池。
大山哨位于交通要道上,东为嘉利泽、西为大鼎山,据说秦代就建了一座烽火台,不过确切可知的是,清代建有一座哨所,位于海潮寺以东300米。海潮寺得名应该来自于杨林海子,蒙古人把湖泊称为海子。
看到320国道的K2700里程碑时,距离杨林镇还有6公里。
我们明天去那个阿拉街道,也许都是上海人
杨林,曾经也叫羊林,元代置杨林县,明初亦置为县,成化十七年(1481年)废,仍保存杨林守御千户所,现在是嵩明县的杨林镇。
5点抵达今天的酒店:嵩明佐佑映画宾馆,一个有点艺术的名称,老板娘说他们主要是卖奶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