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作者:士成相识

地雷战在很多人印象中,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产物。

电影《地雷战》那无处不有的地雷,炸得日本侵略者丢盔弃甲,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地雷战

然而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雷已在赣东北苏区广泛应用,它是苏区人民的一个创举。

1928年10月,国民党军卢兴邦部一个团,配合浦城吳鼎元部,还有反动民团近千人,分四路围攻上梅起义区。

中共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率领暴动民众在敌人必经路上,埋设了一种最原始的地雷挨丝炮。

这种炮用铁铸成球形,装上火药,击火装置用铁丝控制,只要一碰到铁丝,击火装置就会引爆。

这种地雷使敌人损兵折将百余人。从此,挨丝炮逐渐在赣东北苏区推广开来。

1930年12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一部在弋阳七星尖大摆地雷阵。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方志敏

当深入我苏区腹地的敌人五十五师个团钻进伏击圈时,顿时山崩地裂,敌伤亡500余人。

敌人对赣东北苏区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

赣东北苏区党组织和方志敏等领导人为使地雷在反“围剿”战斗中发挥更大威力,于1931年春在横峰密坑办了一个有150余人的地雷厂。

不久,各县苏维埃也都办起了小型地雷厂。

同时,省苏维埃还设立了地雷部;各县、区也成立了地雷部和地雷队。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受到方志敏表扬的省地雷部部长余汉朝,他每月只用大洋3000元,能造出大小地雷15000个。

最小的地雷,6斤重一个;最大的地雷,120斤重一个;二三十斤和四五十斤重的地雷是中等的。

有一次,他试制了一种板瓦罐雷埋在田畈中间,在一定距离内做了一道木墙,然后拉导火线。

木板墙被炸得粉碎,地面炸了一个大窟窿。

方志敏高兴地握着余汉朝的手说:“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地雷部长,这种雷杀伤力很大,可以推广。

从地雷的种类来说,隨东北苏区生产了铁雷、石雷、罐雷、竹雷、木雷、水雷。从使用方法来说,有拉雷、挨丝雷、踏发雷、连环雷。

赣东北苏区军民使用地雷最成功的战例是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国民党闽浙赣边“剿匪”司令赵观涛坐镇上饶,统率六个正规师及地方保安部队共36个团的兵力,大举进犯赣东北苏区。

10月,敌第五师周浑元部、第六师周岩部向赣东北苏区首府横峰葛源进剿,当敌人出横峰城来到去葛源的第一站铺前村时,即遭到乡地雷队的阻击。

连一个小孩都未见着,敌人就被炸死炸伤20余人。

敌人被炸得“聪明”起来,派人赶牛在前面开路,大部队在后面跟进。

这一招果然灵,敌人以伤亡三条牛的代价,前进了五华里。

敌人正高兴时,一阵爆炸声,顿时血肉横飞,队伍被炸得溃不成军,原来是踩到了连环雷。

这种雷踩到它时不会爆炸,它的引发装置埋在前面的某一个雷上,只要这个雷一响,和它连在一起的数个雷同时炸响。

敌人战战兢兢以五天时间走了50里,总算占领了葛源。

地雷战只是在抗战时用了?早在反围剿时就已经被用的炉火纯青

然而苏区军民坚壁清野,一只家禽、一粒粮食、一棵菜都没给敌人留下,等待敌人的是用地雷布下的天罗地网。

房前、屋后、树底、水中、床上、门边灶里处处都有地雷。

短短三天,敌人伤亡2000余人,到第四天,敌人狼狈退出葛源。

我苏区军民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赣东北苏区广泛开展地雷战的经验,受到党中央的表扬,并向各根据地推广。

1934年5月,中共中央、中央人民委员会在《给战地党和苏维埃的指示信》中号召:“利用赣东北苏区的经验,充分使用挨丝炮并各种各式的地雷以轰炸进攻的敌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