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艺菲的故事——七班的故事之二

作者:志勇的小果园

孙艺菲的故事

——七班的故事之二

七班的孩子正在快乐地成长中,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他们长大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 讲讲孙艺菲的故事吧。

2053年9月10日的清晨,孙艺菲带着一小盆盛开的金达莱驱车来到了齐市东北角的“同尘墓园”,看望刚刚病逝 的小学老师杨志勇。

她用笤帚扫净了墓碑前的尘土,将盆栽放在墓碑前,金达莱花正在盛放的季节,迎着晨辉,伴着鸟鸣微笑着。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的窗台上也养着一盆金达莱,杨老师总是特别照顾她,喜欢用前一天剩下的茶叶水喂养她 ,因此,她长得比别家的盆栽都精神。艺菲在回程的路上,陷入了沉思……

“部长,今天下午两点的飞机飞天津,到津安顿后,明天上午8点是‘全国教育改革启动会议’,现在还有些时 间,您是随便走走,还是回宾馆休息?”在她身边的秘书兼翻译肖静打断了艺菲的思绪。

“去龙沙小学看看吧。”她微笑着淡淡地说了一句。

今天的孙艺菲已经不再是那个少言寡语的小女孩了,如今的她已经奋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总理兼教育部 部长。民众们对她的评价是:果决竖定,敢想敢做,铁腕政策。在她和同伴们地努力下,促成了“把十二年的义 务教育改革为十六年”的重大事件。她也因此升任为“中国教育部部长”之职。从此,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都 有了国家的资助,当然,这也源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实力。

现在,齐齐哈尔市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市,最出名的龙沙区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示范基地。龙沙小学变化 可大了,本地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美丽的龙沙区在美丽的龙沙小学里”,因为龙沙小学仅在龙沙区就 有15所分校区。

艺菲在龙沙小学总校的一棵大柳树旁驻足。仰头望去,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印在她的脸上。一幕幕往事在她眼 前闪回着……

走进教学楼,来到二楼的涂鸦墙,提起摆了窗前的毛笔,饱蘸浓墨,写下了十二个娟秀是柳体字“走正道,不 着急,勤用功,必受益。”

其实,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自己回母校的真正原因——之所以故地重游,是因为她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 好去做一件几代人都想做,却没有人做成的“大事”。

在第二天下午的会议上,孙部长力排众议,通过了两条教育改革法案:一是彻底取消延续了75年的高考制度, 取而代之的是学分制和教师推荐制度;二是通过了《学业个人诚信监督机制及奖惩办法(试行方案)》。这意 味着,中国的教育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转眼,国庆节来到了,孙部长和她的爱人(中科院生物研究所李博士)带着一双儿女同游西安。漫步在碑林之 中,当走到《玄秘塔碑》前时,她停下来,抬手轻轻抚摸着碑身,虽然说隔着一层玻璃,但她还是激动不已。 她想起了杨老师的那句话:做人要学柳公权,才华固然可贵,但更难得的是风骨。

(我让孙艺菲当中国教育部的部长,是因为我认为她“真行”。)

番外一

作者:孙艺菲父亲

看着艺菲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杨老师对孩子的点拨和期盼,做为艺菲父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思绪也跟随着故事情节穿越到多年后……

艺菲在日记中写道:记得2016年9月1日那天,班里来了新老师--杨志勇,一双不大却有神的眼睛,一头智慧的秀发,幽默又有些严厉是她对新班主任的最初印象;一次数学课后,杨老师把她叫到将台上,聊天中告诉她她“要勇敢、不怕错、多尝试、必有获”;在一个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午后,四年七班全体同学在全校队列比赛上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柳树下,杨老师的一番话让孩子们备受鼓舞,艺菲在其中欢呼雀跃,正巧一群南飞的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型飞过学校上空仿佛在给七班喝彩,至今,艺菲仍对柳树下这段情节记忆犹新!

多年后,艺菲的窗台依然摆放着当年杨老师送给她的埃菲尔铁塔,她也像杨老师一样养了一盆金达莱,每当艺菲用茶叶水滋养它时,总让她想起杨老师,想起杨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于是,在一次次在观看金达莱时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经常要工作到深夜,从小就练排球得的艺菲有着超群的体力和毅力,遇到难题时就打场排球,思绪凌乱时就写写书法……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2053年9月10日,艺菲来到杨校长家中看望她的杨老师,此时的杨老师虽以暮年,却仍精神抖擞,聊天中,艺菲把工作中的困惑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没说什么,只是站起身,提笔写下刚劲有力的12个字“走正路、别着急、勤用功、必受益”,孙艺菲顿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