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作者:东西文娱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重大主旋律影视作品将与观众见面。比如5月15日在央视1套开播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峥嵘岁月的《中流击水》,以及即将于7月1日上映的建党献礼电影《1921》等。在这两部影视作品中,细心的观众或许能发现,扮演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都是同一位青年演员王仁君。

83年生的王仁君今年37岁。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他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年播)里的曹植,《香蜜沉沉烬如霜》(2018年播)里的洛霖,也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年播)里的盛府嫡长子盛长柏。

2018年,王仁君被八一制片厂导演陈力发掘,在电影《古田军号》里第一次扮演了36岁的毛泽东主席,那一年他刚好也是虚36岁。人生的机运,从此让他与一代伟人有了不解之缘。

扮演毛泽东主席,兴奋和压力兼在。所幸王仁君得到了来自陈力导演、宋业明导演(《中流击水》导演)、黄建新导演(《1921》导演)的悉心指导:演伟人,是挑战,不是包袱。

日前,《艺东西》在北京紫檀大厦访问了王仁君,请他分享了作为青年演员,对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塑造和演绎心得。

“像,这个真像。”

2019年8月,电影《古田军号》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毛主席的女儿、时年已经82岁的李敏老人望着王仁君,感慨连连。

电影《古田军号》是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而拍的佳作。王仁君在里面第一次演毛泽东主席,与他搭戏的还有年轻观众比较熟悉的胡兵(剧中饰演从苏联回国、有些教条主义的刘安恭)、张一山(剧中饰演青年林彪)。有缘的是,那年他和剧里的毛主席同龄,都是36岁。

出演过毛主席的知名艺术家非常多,比如就有唐国强、古月、王立宪,演员刘烨也曾扮演过毛主席。但这次,陈力导演想找一个青年演员出演毛泽东,为的是希望让更多年轻观众也能来重温革命历史。为此她找了许久,直到她见到王仁君。

“外形俊朗、气质阳光、眼神里有忧郁和怜悯。”陈力一见王仁君,心里就定下了他。

两人一拍即合。至今回想起那段,王仁君都感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出演伟人。”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初扮毛泽东主席,王仁君自然压力不小。所幸陈力导演、乃至后面的《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1921》导演黄建新都开导他,“扮演主席,是挑战,不是包袱。”

为了演好毛主席,王仁君跟着导演组深入革命老区、学习历史、听老乡回忆,每时每刻都在揣摩角色。

在准备过程中,王仁君发现了毛泽东主席许多有意思的生活细节。“比如毛主席爱看报,但读报首先读的不一定就是重大时政,而是广告版。又比如毛主席出身农民家庭,农村许多活儿、比如犁地、染布,毛主席都会干得非常熟练,这就需要作为演员的我能够掌握。”

渐渐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在王仁君心里鲜活了起来,王仁君也越来越进入状态。“进入剧组后,我每天都穿着毛主席的服装,用他的口吻和大家说话,揣摩着他的眼神,感悟着他的思想,渐渐地,我情不自禁地就进入到了他思想和情感的世界。在开拍的时候,我就可以忽略灯光和录音,我感觉我就是这个角色。”

王仁君第一次扮演的毛泽东主席,最后获得了导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他在剧中呈现了一个颇“飒”的毛泽东主席形象——对待革命前路,眼神坚定有光;说话快言快语,意志坚定;走路飒爽英姿,大步流星;对待革命同志,信任温暖。

《古田军号》之后,《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1921》导演黄建新都因这部戏认识了王仁君,都请他来扮演毛泽东主席,王仁君的“主旋律戏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虽然都是扮演毛主席,但《中流击水》、《1921》、《古田军号》三部戏,是三个年龄段的毛主席。该怎么演出层次差异,十足考验演技。对此,王仁君和导演一起做了充分研究。

“《1921》里的毛主席28岁,《古田军号》里的毛主席36岁。《1921》里的毛主席还是一个青年,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我们就赋予这个人物青春阳光、有朝气、眼睛里面充满清澈、特别朝气蓬勃的形象和状态。而到了《古田军号》时,毛主席已经36岁,已经经历了前面的革命斗争过程,因此在塑造这个年纪的毛主席时,我们就赋予他沉着、智慧、思想依然坚定这样一个状态。”王仁君说。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不过,设计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王仁君坦言,自己是个“慢性子”,不管是语速、性子、步子都比较慢条斯理,但“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人的语速和山东人(注:王仁君是山东聊城人)完全不一样,山东人说话音调是往下走的,湖南人说话音调是往上走的。另外,毛主席走路时步子很大,而且能够在嘈杂的环境里一心多用,毛主席在他的回忆录里就说,他能在一边写字时一边与人交谈,这就需要自己在演绎时能够揣摩好,做好调整。”

在实际演绎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戏,王仁君演了两次。而就是这两次,让王仁君对毛泽东主席与那个时代有了深刻的体认。

在《古田军号》中,王仁君饰演的毛主席与胡兵饰演的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就党和红军建设、以及革命斗争路线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在戏中,两人争锋相对,按照现代戏的说法就是“火药味非常浓”。一开始,王仁君表演时觉得这中间“毛主席的情绪要有起承转合,需要有一些过渡,不能上来就很激烈,要蹲得低,才能跳得高。”

陈力导演不完全赞同王仁君的想法,但给了他很大的自主空间去尝试,于是王仁君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演了一版。不过,随后一场戏让王仁君意识到“自己的演法不对”。

那场戏是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8岁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倒在了王仁君饰演的毛主席面前。面对血流满面的战士,王仁君也被共情感染。他意识到,面对古田会议期间红军里出现的内忧外患,作为当时部队的统帅和领路人,毛主席一定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把这支人民军队带出绝境,发展壮大,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容不得在涉及到党和红军建设的重大问题前,还有一个时空去沉淀,去转折,而是肯定一上来就是义愤填膺,态度坚决”。

为此,想通了的王仁君向陈力导演再度申请,将路线之争那场戏重拍,陈力导演也很欣慰,最后王仁君拿出了现在《古田军号》里精湛的表演。

《古田军号》的表演给王仁君以信心,在接下来《中流击水》的表演上,王仁君扮演毛主席更加游刃有余。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在宋业明导演执导的《中流击水》中,有这样一场戏令王仁君记忆深刻。

“那场戏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台词量是两页多纸,需要毛主席一人去完成,特别考验演员台词的准确度,情绪的连贯性,以及现场群演的协同配合。当时整个会场里的观众都是村民临演,导演出于保护演员表演体力以及表演真实度的考虑,希望不提前刻意排练、争取一次性完成,我压力很大。结果幸运的是,整个7分多钟的表演一气呵成,当我望着老乡们淳朴的眼神时,一下子就刺激我进入到那个状态。结束后,我问老乡,怎么一声咳嗽都没有,老乡们说,就感觉是真的毛主席在跟他们对话,我感觉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王仁君说。

王仁君特别推荐《中流击水》。与《古田军号》和《1921》相对固定的年份不同,《中流击水》讲述的是1919年到19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故事。等于说,王仁君要把毛主席从26岁演到35岁,从青春热血演到智慧深沉,王仁君很希望能通过自己努力塑造的有层次感、成长感的主席角色,去打动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重温这段峥嵘岁月。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机会演到伟人,而一旦演到,兴奋与压力,外行人似乎也能想象。

王仁君说:“演毛主席,兴奋在于此,压力也在于此。因为观众对毛主席都不算陌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毛主席,当我塑造完这个角色完成这个作品后,你面临的是每一个观众对你饰演的这个人物的审视,评判标准自然是非常严苛的。”

在演戏过程中,三位影视剧的导演——陈力、黄建新、宋业明也都非常鼓励王仁君演出真情实感。

“导演们都鼓励我放下包袱,回归到一个演员去创作一个人物的基本规律上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注入这个角色,让这个角色像一颗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而不用刻意去表演出一个伟人的什么状态,真实生动就好。”王仁君说。

通过接演这三部作品,王仁君对主旋律作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原来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拍得这么热血、这么燃,这为我的艺术创作开了一扇窗,这个也是特别触动我的地方。”

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初获机会三演毛主席好演员的觉悟

△ 电影《1921》里王仁君的毛主席扮相

虽然演了伟人,但王仁君对接下来接戏选角仍然抱持开放心态,没有包袱。“不排斥接演反面角色,觉得塑造有丰富度的各类角色对演员而言非常幸福。虽然自己一直以来会被认为自己长得太正,但我并不觉得长得正就不能演反面角色。”

从影多年,王仁君已经对好剧本有了自己系统化的认知。

“我认为一个好剧本,首先是要有文学基础;二是有留白,能够给演员发挥空间;三是能非常打动人。你看到本子的时候文字的力量会触发你的心灵和意识上的共鸣,让你感觉非常有一个表演的欲望,非常想去进入到这个人物,想去接近他,想去跟他融合,想去把他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好剧本的特性。”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王仁君作为一个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青年演员,也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感悟。

“通过我们的塑造,把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搬上银幕,让更多观众尤其年轻人去熟悉他们,传递信念和理想,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这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应该做的事,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以飨观众。”

撰文/访谈: EW | 杨晶(北京)

审核: EW | 岳鸿 (上海)

支持: 东西文娱影视组

图片:王仁君团队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