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建炎三年的“明受之变”成功,南宋会是什么局面

作者:人文历史夸夸谈

“明受之变”又被叫做苗刘兵变,是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由苗傅、刘正彦两个伙计发动的夺门兵变,并拥立太子赵旉fu(1127年7月23日-1129年7月28日)为皇帝,改年号“明受”。

如果建炎三年的“明受之变”成功,南宋会是什么局面

明受兵变原因

明受兵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炎元年(1127)十月,赵构暂住扬州以来,内侍省的康履等一大帮子太监仗着赵构皇帝撑腰,觉得自己是皇帝的铁子,跟在皇帝身边,就无法无天,肆意妄为,不把下面大臣将领当回事,觉得自己就说了算,贪污腐化,横行霸道,引起当时朝中诸将及士大夫的不满意。到了杭州以后,主张逃跑的王渊因与康履等老太监穿了一条裤子,升官了,当了同签书枢密院事(宋朝掌管军事的最高政府机构)。就因为这事,当时的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俩人联合了一大帮子亲信弟兄、朝中的一些混的不大好的伙计密谋发动兵变,砍了王渊、和康履等太监。又胁迫宋高宗传位于三岁的皇太子赵旉,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把老皇帝赵构囚禁显忠寺,苗傅升任御营使司都统制,刘正彦为副都统制,实际是俩人已经控制了中央朝廷,成为实际的控制者。

如果建炎三年的“明受之变”成功,南宋会是什么局面

兵变失败

老苗和老刘俩人,本已经控制了南宋朝廷政权,怪只怪他们俩想的过于简单,没有准确的把握好时机和基础,也没有想要夺取天下的想法,再就是没有决断能力,从迁都金陵一事中,宰相朱胜非提出,金陵靠近北方金宋前线,在金陵建都太危险,便可看出二人基本没啥主见,就是干一天算一天的些买卖,再就是队伍也不团结,本来本次事件就是他俩是主谋,然后俩人的旧部为基础,一帮子临时从路上拉上船的文臣武将为合作伙伴,自己也没有个根据地和谋略啥的就下手了,导致内部不团结,外部也没有援兵和地盘,所以在失败的时候基本都是作鸟兽散了,最重要的一点老苗和老刘得有个目标,俩人干事没目标,也不知道以后咋办,就领着一帮子狠人兵变了,白白搭上俩人的命。

赵构这个伙计被撵下台后,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诏书传遍全国,驻防平江的南宋大将张俊感觉事情不对,联合刘光世部、吕颐浩部、韩世忠部等集结部队准备攻击杭州,武装收复了杭州,同年擒获了苗傅和刘正彦并处死。兵变平定了,赵构又登上了他的宝贝皇位。政权再度安全。

如果建炎三年的“明受之变”成功,南宋会是什么局面

如果兵变成功会是什么局面

如果明受兵变成功,无非有几种局面,

一、兵变成功,赵构退位了,老苗和老刘俩人稳定了南宋政权,二人头脑没那么简单的话,或许军事上南宋在俩人的控制下,军事上会提拔重用一些主张抗金的将领,毕竟二人是武将出身,一改南宋武力孱弱的局面,北上收复故土,甚至收复燕云等地,迫使金与南宋求和,最终出现完成统一的大好局面。

二、兵变成功,苗刘二人控制政权,小皇帝年幼,无力控制整个南宋大局面,会导致南宋各大地方军事将领拥兵自重,相互攻伐,甚至率部降金,导致南方政权混乱,金军各个击破,统一南北。

三、兵变成功,苗刘二人控制政权,继而废南宋自立为帝,然后各地军事集团将领不满二人自立,起兵造反推翻其统治,再选南宋宗师之位为帝,这种情况下,大权旁落,天下分崩离析,金军也会趁机南下,继而夺取南方。

事实上,总之兵变的失败,最终使南宋转危为安,才有了南宋后来的百年安定。这也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