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作者:蓝天说史

在我国的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国访问都是罕见的。国家之间的外交,有负责外交的专职部门去做访问的事情。可以说,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必定是对那个国家表达极高的友好和尊重。

众所周知,在诸多的中共元老中,毛主席是罕见的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代表人之一。建国之后,毛主席总爱去全国各地转转,对于出国却从来敬谢不敏。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目的地均是苏联,可他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那么,从未出过国的毛主席,为何两次访问苏联?又为何待遇截然不同?

本期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我国最高领袖——伟人毛主席的两次访苏之旅。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京向世界宣告成立。中华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人们的生活也打开了新的篇章。然这看似一派和平的表面下,是暗潮涌动的诸多隐患。

新中国成立前不久,我们刚刚结束烽火连天的征战岁月,各行各业都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华夏大地经过战争的洗礼,早已满目疮痍,国家的重建工作又谈何容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国家与国家的外交之中,又何尝不是这样。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遭人白眼,被人鄙夷。弱国无外交,便是如此。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便派人送来了承认我国主权的信物,坚定地站在了我们身后,原以为两国的外交事业已经稳妥。谁知毛主席的第一次访苏,却只能忍气吞声。然而在毛主席二度访苏时,苏联却拿出了不一样的态度。那么,为何苏联的变化如此之大?我们不妨来看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众所周知,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把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最稳最好的正是强国苏联。为了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我国一直在争取访苏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49年12月6日,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恰逢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生辰,毛主席决定亲自去往苏联祝寿。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被斯大林拒绝了3次了。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然而建国初期,我们的交通水平也是让人心酸不已。当年的我们交通水平落后,原本毛主席乘坐的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专列,是相当豪华的。然火车刚刚抵达东北就坏了。于是毛主席只能乘坐普通的火车抵达我国的边境满洲里。

在满洲里,毛主席坐上了苏联派来迎接他的宽轨火车。相比之下,苏联的火车的确比我们的火车舒适得多。由于苏联常年严寒,加上国土面积广阔,苏联的火车除了防寒处理外,更是配有独立的餐厅、厨房与配套的厨师。毛主席看着这一切,期待着有一天,中国的火车也能像苏联一般方便、快捷。

毛主席带领的访苏团队抵达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的气温已经跌至零下二十多度。对于一直生活在中国的访苏团队来说,这个温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受了的。巧的是,当一行人乘坐的车进站的时候,恰逢是16日的中午十二点,钟声敲响,毛主席幽默的说“这是在欢迎我们啊。”这时,他们已经在这辆火车上,待了三天有余了。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对于这次访问,我们可谓非常重视。从确认访问行程开始,我们就开始筹备这次访苏的国礼。我们不但准备了精美的陶瓷与刺绣,甚至听闻苏联人好酒,还准备了珍贵的茅台。

最后的最后,毛主席还不忘带上中国的蜜桔与大葱,代表着共产主义朴素的友情。要知道毛主席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甚至自己儿子的婚礼,都是在家吃了顿家常便饭就搞定了。如此看来,毛主席对于这次访苏是极为看重的。

苏联却显得非常没有诚意。面对千辛万苦抵达莫斯科的毛主席及各位访苏团队成员,斯大林并没有亲自来接他们的盟友。可能在斯大林看来,当时的中国,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邻国罢了。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当看到前来迎接的人只是苏联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时,毛主席感到了一丝失落。看着眼前简短朴素的欢迎仪式,毛主席更是心凉的厉害。苏联方面对此也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天冷,简单地游行一下过个形式,好让访苏团能更好地休息。

下午6点,毛主席终于见到了斯大林。当时的毛主席只带了翻译师哲,前往见面的小会客厅。而斯大林则带了诸多政治局的委员旁听。在大家都入座后,斯大林表现得格外亲近,然在会谈之上,却对毛主席提及的中苏旧约问题避而不谈。

会谈的过程并不顺利,除了中苏条约,毛主席希望斯大林站在社会主义的成功者的角度,能给中国一些贴合实际的意见。斯大林却对此格外抵触,他告诉毛主席,苏联可以帮助中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中国的问题需要自己去发现。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他拒绝的话,着实打击了毛主席对于共产国际的憧憬之心。要知道毛主席是带着国家的任务来的,除了为斯大林的七十大寿过寿,更大的原因是为了与苏联签订新的中苏合作条约。斯大林冷漠的态度,拒绝的话语,甚至极不尊重地在访苏团队的房间里安装了窃听器,这一切都让毛主席大发雷霆。

弱国无外交。毛主席只能忍下这口气,但他也坚决不出席任何活动,每天只在苏联给安排的朴素的小屋里吃饭,睡觉。那么,为何苏联对我国的访苏团队是这样的态度?原因其实很简单。

实际上,对于中国共产党,斯大林的态度一直是怀疑的。在他心里,他认为中共的共产党血统并不纯正。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确是更在乎实践的力量,而忽略了理论层面的东西。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让我们萌芽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生存空间是狭小的,甚至极其容易夭折。我们的处境是危险的,我们每天都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又如何能够在理论层面下足够的功夫?

正是这一点让苏联方面很是不满。在他们眼里,“十月革命”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中国却是完全没有理论依据支撑,中国的革命是不纯粹的。

毛泽东此时对斯大林也是非常不满的。在毛主席看来,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国际,是没有真心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反而他们派遣的“洋房子”先生,也就是留苏派们,处处压制毛主席在国内的布局与发展,让他难以大展拳脚。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我们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这场战争却是我们自己打赢的。在战后,斯大林也曾公开表示中共中央的“不听话。”

在这样的前提下,毛主席前往莫斯科访苏,自然遭到了斯大林的冷遇。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毛主席也不会坐以待毙。毛主席坐冷板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英美方面。

恰好杜鲁门总统有意拉拢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不失去中国这个共产主义阵营的力量,斯大林不得不同意与中国重新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回到祖国的毛主席品尝到了世间冷暖,也明白了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他做出了诸多举措。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到1957年的11月2日,毛主席再次访问苏联时,他的待遇可谓今非昔比。他乘坐最好的飞机,住的是按着他的习惯准备的克里姆林宫,并且由当时的苏联首脑赫鲁晓夫亲自接待,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那么,为何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

建交后,中苏两国陷入了甜蜜的“磨合期。”在后期两党工作的配合中,我们也展现出了我们的作用和真正的实力。在几次重大事件的处理中,我们表现出了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担当,让国际上的各国,包括苏联的领导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提出了统一朝鲜的计划。在金日成的心里,如果能将美国彻底赶出朝鲜半岛,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当时的金日成找上了美国最大的敌人——苏联。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金日成对这次的战争是非常看重的,斯大林也同样如此。在斯大林看来,朝鲜战争也许能给美国制造一些“小麻烦,”苏联也乐意去看美国的热闹。

然无论是斯大林还是金日成都明白,仅凭朝鲜的军民,是无法做到将美国驱逐出境的计划的。即使中国与朝鲜相邻,金日成也没有考虑到中国头上。在金日成看来,中国同朝鲜一样,都是积贫积弱的,是没有能力做到此事的。

加上中国边境内有诸多逃难的朝鲜军民,如果放任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保不定会引起中朝边境的混乱。且朝鲜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小小的属国,如果中国有异心,朝鲜的下场是显而易见的危险。

主席首次访苏遭遇冷落,回国后做了个决定,再去时斯大林亲自迎接

此时的斯大林却处在进退两难的状态。一方面,他觊觎朝鲜的出海口,另一方面在于二战刚刚结束。如果苏联贸然进入朝鲜战场,便会与美国正面对上,两个最强国的交战,必定会引起双方阵营的参与,极易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出于对大局的考虑,斯大林不得不把中国拉入了朝鲜战场之上。而中国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将美军的两个将领麦克阿瑟、李奇微统统打得抬不起头。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附近,并顺利签订《停战协议》。这是一场共产主义的伟大胜利,值得全世界的惊叹。

正是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奋勇杀敌的出色表现,打破了美军的不败神话,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个冉冉升起的东方之星。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苏联也对我们刮目相待,不敢再怠慢我们。

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赢得尊重。这是毛主席两次访苏得到的重要体会,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我国的军事实力,我们的声音才能被世界听到。中国通过血与泪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努力变大变强,让他的儿女们可以在国际上挺直腰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阳光之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