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媒:别急着质疑中国的气候变化承诺,要给巨轮转向的时间

作者: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11月7日文章,原题:别急着质疑中国的气候变化承诺上周格拉斯哥全球气候峰会还没开始,一些环保分子就将矛头指向中国看似乏善可陈的“新”气候承诺。此前,中国已关闭数千个煤矿并宣布停止海外煤炭融资。但最近的电力短缺迫使中国转而提高煤炭产量。此次承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

无疑,我们正处于气候危机中,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但在抨击中国之前,我们须更加慎重地判断中国的行为。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向来是中国气候政策的基石。北京方面几乎肯定知道,在巴黎气候大会以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前夕重启煤矿,确实不太理想。但这种可能被视为矛盾的情况,也许恰恰证明中国抱有真切而持续的决心。它表明一个如此依赖化石燃料为经济提供动力的国家,进行绿色转型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前进蓝图。

能源专家将中国到2060年摆脱化石燃料经济的承诺比作一艘巨轮转向。它必须要克服巨大惯性,才能产生足够动力转到另一个方向。而中国船目前还在转向中。

自十来年前开始认真解决排放问题以来,中国一直在慢慢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从2009年占其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减少到2020年的57%左右。这种转变带来自身挑战:能源需求意外激增及可再生能源短缺,导致中国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电力短缺。作为回应,中国下令增加煤炭产量——但这不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背弃气候承诺。增加煤炭产量,似乎是中国为促进安全、公正的能源转型所做的尝试,旨在让下级政府与高层计划保持一致,同时不让民众在这个冬天受冻。

细读中国不久前发布的文件会发现,除了增加煤炭产量,政府还以这场危机为契机加快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以更好地应对能源需求高峰,实现能源安全。这实际上意味着加速远离煤炭。这些命令敦促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遏制与高耗能、高排放相关的项目。这与美国得州的共和党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今冬极端风暴造成大面积停电时,将责任归咎于可再生能源。

当前一些行动会增加中国碳污染。但显然,中国并非放弃实现碳中和道路,(只是)还在为依赖煤电付出痛苦的短期代价。中国对能源短缺和政策反应的坦率态度,是透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这种开放不是源自多边谈判,而是出于这样一种信念:阻止地球变暖和空气污染关乎中国人自己的福祉。

我知道这点,因为我研究中国的环境和气候政策已近20年,并与中国同行们密切合作。我参加了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当时许多人指责中国未能确保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从那时起,我见证了中国做出的重大努力,在抗击气候变化方面贡献力量。

中国已经或接近于达到它设定的每一个主要能源和环境目标。种种数据显示,中国正走在超越其2030年碳强度减排目标的道路上,对中国空气污染减少的独立卫星分析证实了这点。

拜登最近质疑中国如何能“充当(抗击气候变化的)领导者”。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是中国的气候谈判代表也不愿将自己国家称为气候问题领袖,总是说中国还在学习中。最近的事就证明了他们确实在学习,而不是证明这个国家对缓解气候危机的诚意在减弱。

要给巨轮转向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作者angel hsu是气候科学家,乔恒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