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作者:树娃

对于陈珊妮的音乐态度向来就没有什么态度可言,只是去听,也只是去感受。无所谓爱她爱得欲仙欲死,也无所谓讨厌她讨厌得不屑一顾。所要摆正的姿态就是事不关己,犹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般,有音乐听,没有音乐也不会格外期待,自然也就不会刻意去计较这一次的陈珊妮与上一次的陈珊妮有什么不同。

无所谓更爱哪个阶段的她,就如之前所说的,她有什么就听什么,因此,坦白说,其实还是蛮喜欢少女上身的《i love you,john》专辑,虽然有点作;也不讨厌平和的《低调人生》,或是那音乐气质很吸引人;但是却不太能接受《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的昏昏欲睡,尽管那人文气息相当浓郁。这就是对陈珊妮音乐的私人态度,只以个人的喜爱程度去论接受与否,因为清楚陈珊妮不是一般的流行歌手,也明白对于陈珊妮的音乐并没有太透彻的理解能力,也就只能从表象、感性的方面入手,好听就就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

对这一张《战神卡尔迪亚》也是如此。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也始终觉得陈珊妮的专辑封面很难看,但有所谓的艺术、病态美,需要的是换一个角度,用脱离常规审美的方式去审视。这种不理想的魅力,这么多年来陈珊妮倒是坚持得很彻底,《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是如此,《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如此,这张《战神卡尔迪亚》也是如此,这也就不意外,有朋友对我说看了《战神卡尔迪亚》封面上顶着人头,穿着尸体的陈珊妮会觉得不安。

当然,要承认的是一开始是低估了《战神卡尔迪亚》中的陈珊妮,也也许是打开《独处》的方式不对,导致认知感有所偏差,这应验了一个道理,听陈珊妮也需要讲求时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听了,就有对的感觉。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再听《独处》也是在《战神卡尔迪亚》发行之后,是因为在听完整张专辑后产生了欣喜感而提升了对《独处》的好感度。如果要形容《战神卡尔迪亚》,这更像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前后陈珊妮各种音乐姿态的综合体,只就感受来说,《战神卡尔迪亚》很好地权衡、综合了陈珊妮音乐的甜腻、粘稠、轻盈、慢热等这些在这些年专辑中出现得较为频繁的特质,因此,后来发现《独处》真的不会太黏腻,太拖沓,没有陈珊妮过往同类作品所带出的那种会令人昏睡的特质。而像是《他是末日预言中的宇宙碎片》、《战神卡尔迪亚》、《三天三夜》、《不要不要》等这些歌曲则是将陈珊妮这些年对电子的玩转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轻盈、流畅是必然,重点是不会再有让很多人诟病的泛滥少女心,那是极大程度满足了听感的需求,那挑逗听感神经的旋律与编曲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制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让耳朵酥麻。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编曲,没错这张专辑的神韵在于编曲,陈珊妮的手法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个性,在做工上变得更细致、精致化,从简却不敷衍且有细节是最大的亮点,很多的歌曲都能极致地感受到层次的堆叠,让整首歌的结构性变得透明,重要的是电子的流畅与丰富的音乐采样起到很好的融合作用,令听感丰富而不复杂,所以粘稠感降低了,少女心也不再泛滥了,再借由徐千秀、怪兽、石头、徐研培这些大师独特也个性的吉他弹奏,就是锦上添花。

但是,陈珊妮的旋律在这张专辑中依然不见大起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成不变的模式让听多的人早就感到了审美疲劳,这就是当时听《独处》自然而来的熟悉感,也是疲劳的体现,这更是为什么说《独处》就像是从陈珊妮其他专辑中取来的作品的原因所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陈珊妮的旋律性已经到了一无是处的地步,至少《三天两夜》、《不要不要》的旋律还是能讨好耳朵。

封面非主流,音乐太自我,但就有一群人为陈珊妮欲仙欲死,为何?

比起旋律,陈珊妮的歌词表达才是让人头疼的地方。一直以来就不大能get到陈珊妮的表达思维,《独处》中那种为押韵而押韵的手法实在很出戏,实际上《战神卡尔迪亚》整张专辑内容的表达就很让人费解。大致上了解陈珊妮要借这张专辑所反映的现象,要表达的观点,只是用文字来表现的时候就有点不知所云,或是太抽象,又或是笔者太平庸。

至于演唱,一如既往的自我、自恋甚至不可一世,不过在《不要不要》中,魏如萱的加入倒是变成了一面镜子,陈珊妮的这种“慢个性”在魏如萱的“快个性”面前也就变得不再是什么个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然,陈珊妮的这种“慢个性”还是很有意味的,在《三天两夜》中那一段独白简直迷死人,这还真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状态的陈珊妮,但一定是这些年听到过的最透彻的陈珊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