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作者:东家APP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作品风格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

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时大彬的三项创举,开启后世壶艺新天地

时大彬乃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壶艺精湛,时人争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一说。

传世的大彬壶多被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不过数十件而已,流传于民间又有纪年可考的,更是珍罕。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此件圈钮壶为2010年在西冷印社秋季拍卖会专场焦点,以13,440,000元高价成交。此壶曾著述于《荆溪紫砂器》,刊载于封面,可见精贵之至。

时大彬确立了紫砂壶制作的新体系,至今为匠人们普遍使用,其在当时所做的三项创举,开启了后世壶艺新天地。

一、全新的成型技艺

时大彬对紫砂壶艺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技法。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以泥片成型法制成身筒,抛弃模具,全靠手工拍打,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艺与技术。大彬的这一创举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

这种独特的成型技艺,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是紫砂工艺史上的里程碑,使紫砂技艺能够在众多技艺中独树一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砂工艺

在泥料的选择上,大彬将制瓷工艺中的“二元配”法,移植到紫砂制作中,首创调砂法。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在泥料中加入粗砂,一方面改变泥坯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使之不易破裂;另一方面,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潜心调配泥料,晚年突然感悟“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三、改大壶为小壶

紫砂壶器型从大到小的变化,对于紫砂壶历史来说也是一次重要变革。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记时大彬“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

时大彬早期做大壶,在娄东与陈继儒等著名文人交游后,受文人饮茶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改制小壶。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制壶时融入文人思想,从而决定性地改变了紫砂壶发展的方向与道路,促使紫砂成为工艺与理念相结合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实用器。

通过记载及后来紫砂历史发展轨迹看,文人的的审美观自始至终对紫砂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案头常置大彬壶,不论是静静观赏还是品饮佳茗,你是否会感受紫砂历史发展的脉搏,与大师进行灵魂的交流?

本文分享自东家紫砂主播:寻尘问砂

紫砂狂人时大彬的这三项创举,开启一代壶艺的新天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