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代以来最富有的中国人家庭
2004年9月14日,前华人首富、国泰航空集团在台湾创始人蔡万轩去世。
据《福布斯》报道,他的资产达45亿美元,约合1564亿新台币。根据台湾50%的遗产税,继承者需要支付782亿新台币,但据发现,蔡英文名下只有3亿新台币资产的富豪,在去世前通过"股份赠予"将大部分资产转让给家人,自然不会征收超过700亿的遗产税。
所谓"财神"蔡万轩,即使死后也无法带走财富,早点算清楚。
蔡万轩代表着一个时代。
在他之前,台湾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人物,在他之后,"铸造之王"郭台铭(Terry Gou)崛起,取代了首富的位置。
他是台湾最大的土地养老户,从他一开始,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台湾土地价格暴涨,而他在台湾拥有230栋楼,仅年租金就有数十亿元入账。
坚持"只租、不卖"投机观念的蔡万冠,一直被指责为台湾土地和房价飙升的罪魁祸首。1987年,他以比市价高出几倍的价格在台北南京东路买下了一块1000平方米的土地,导致周边地价上涨,租金和房价也在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拥有台湾最大写字楼的蔡万权。
这些行动导致了无壳蜗牛运动的抗议活动,超过5万人睡在街上抗议房价飙升。當時,台灣剛剛「去嚴厲」,帶著長期恐懼政府,超過5萬人以極大的勇氣開始台灣社會首個城市化議題運動。
面对指责,蔡英文表示,他感到委屈:"台湾经济起飞,土地必将崛起,国民生活只是生意。"
蔡英文在批评中一直在做更多的生意,他在台湾已经富裕了三代人。
2020年,蔡的第二代退出公司董事会,蔡的孙子,45岁的蔡宗涵接管了家族旗帜。这位富有的第三代男子拥有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担任注册律师,回到台湾担任助理,并接受了十多年的培训,被认为是台湾最年轻,最有能力的继任者。
今天的国泰航空仍然是台湾最强大和最有前途的金融集团,拥有超过1500亿新台币的资产和超过50,000名员工。这种财富积累,一开始,只是台北蔬菜市场的开始。
2、
从蔬菜市场供应商到最富有的中国人
1924年,蔡英文出生于台湾苗栗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童年开始,他和他的兄弟蔡万春就漂流到台北谋生。
兄弟俩在清晨出门,阻止远离市场的菜农,以低价从他们手中购买,然后运往市场出售。
在攒了一点钱之后,他们开了一家杂货店,主要产品是自己生产的酱油,这时两兄弟已经把全家送到台北,成立了一个家庭作坊来生产酱油,杂货店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成为贸易商。到1945年,21岁的蔡万轩和29岁的弟弟蔡万春已经积累了近60万新台币,成为蔡文蔚职业生涯的起点。
此后,两兄弟便攒钱投资商场、旅社、日化、玩具、钢铁等行业,财富迅速扩大。
1957年,兄弟俩荣获"台湾第十信用社",正式进入金融业。当时,台湾国民党政府战败,建设资金严重匮乏,两兄弟看到了这个机会,发起了"一人一存救国"的营销口号,发起了"一元开户,快乐存款"的宣传口号,连蒋介石都被吸引来替他们代言,把钱投进他们的信用社, 鼓励人们节俭储蓄,然后台湾人民纷纷效仿,信用社信誉,业务发展。
第十信用社旧址
兄弟俩接手时,第十信用社在台湾仅排名第61位,接手三年后跃升至第二位。
1960年,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落在了两兄弟面前。
此前,国民党政府一直在限制保险业的发展,岛上的富商只能为外国企业投保,造成大量的外汇损失。为了筹集资金,当年宣布对保险业开放限制。次年,时任财政部长、后任副总统的严家璇发现了一片与他关系密切的森林。在严格的照顾下,林先生率先获得营业执照,成立了一家保险公司。
但林手里没有多少钱,他通过介绍找到了蔡氏兄弟。两人相撞,在蔡氏兄弟的资助下,1962年,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开业,意为"国泰民安"。蔡万春为董事总经理兼总经理,蔡万轩为董事总经理兼副总经理,林廷立为执行董事。
在政府和商人的合作下,蔡氏兄弟的事业开始腾飞。
1979年,他的兄弟蔡万春中风,退居二线,家族旗由蔡万春接手,蔡万春迅速升任台湾首富、中国首富。
蔡建宗成功的关键,除了良好的政治关系外,还有"囤积土地、建楼出租"的策略。这种策略可谓"一石三鸟"。
首先,当台湾的土地价格没有上涨时,蔡英文能够购买大量土地,后来为他带来了数百倍的利润。
其次,这些地点已经建成了数百座建筑,每一座都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广告牌,向人们展示了国泰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了抢占农村市场,国泰保险业务人员会开着旅游车到乡下,那些不进城的乡下人分批到国泰大厦,让这些人在旅游中,被国泰的实力震撼,买保险更有把握。
第三,持续的土地投资可以推高整个地区的房价和租金,作为台湾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房东,蔡万君可以仰望长大。
3、
台湾高房价"最罪魁祸首"
中国地主的生活
台灣的房地產行業,幾十年來經歷了一個大起伏,快速進步過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死去,有些人偷偷收割,但对于更多的台湾人来说,负担是房价和房租上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以房价飙升的速度,优秀、勤劳的工人与地主阶层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有人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明努力工作和躺着收房租的区别:
林世昌是台北西门的乡土豪,拥有23家门店,月租金3000万新台币。
台湾顶级上班族郑是一名证券分析师,年薪3000万新台币。顶级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收入超过一个月的土地所有者。而郑是996,每天辛苦工作,林世昌每天躺在家里享受生活,除了检查房租收账号每个月没,闲着。
如果工人"没有头",无法与房东相提并论,那么把台湾的上市公司拿出来打架,能赢吗?
在2017年的台湾1,679家上市公司中,有3000万家每月能够赚取3000万美元,约为510家。那么西盟的业绩出租王,可以挂70%的上市公司。
林世昌只是台北西门娟的地主,更不用说像蔡万焕这样以财团势力囤积土地的超级地主了。正是这些对土地价值的深刻理解,几十年来,比如推高了土地价格和房价——你花高价买地,然后我附近的土地跟着做多,所以我花高价买了另一块地,然后你附近的地价也跟着长, 我们感到自豪,团结一致,"让穷人赚钱"。
但严格来说,台湾地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蔡万君",而是整个体制的设计。
台灣的土地制度旨在鼓勵聯盟囤積土地和推測。
像蔡万轩这样的囤积土地是没有成本的,因为他们依靠政治和商业关系获得台湾保险牌照,然后用收取的保费购买土地来建造,然后这些建筑物或出租或出售给人民,让人民向他们的银行贷款,成为银行的"家奴"......而且囤积土地基本上没有土地闲置费。
因为大多数设计制度和制定法律的人也是房东,或者是房东资助的政客,他们不会出台切断自己财政的政策。
例如,蔡英文在尝到了政治和商业合作的红利之后,就具有高度的政治参与度。
1974年,蔡万轩用大笔资金聘请多位著名画家画了10幅画,祝蒋介石生日快乐。蒋介石去世后,又捐资3000万台币修建中正纪念堂。他还大力吸引退休的高级官员成为国泰航空的公司高管,如国防部总局和作战部前副司长肖正之,前陆军中将苗中英,以及前"情报局长"叶翔的儿子叶翔,以高薪退休。蔡英文甚至亲自参与政治,并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直属台北市议会"的成员。
蔡英文去世一年后,在深圳创办富士康17年的郭台铭终于超越了他的前任,成为台湾首富,多年来台湾罕见的工业富豪。
蔡万轩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为子孙后代攒下了230栋楼,家族企业数千亿美元,安排了遗产避税项目,他还安排了自己的死后家——占地6000坪的墓地。对于中国房东来说,一切都是最令人满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