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作者:顾道惊城

公元566年,陈文帝陈蒨病逝,皇太子陈伯宗继位。

虽然陈伯宗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在他身边,还有一个强势的皇叔,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那个强势皇叔的名字叫陈顼。

陈顼的实力有多强呢?强到陈文帝陈蒨都有些担忧的地步,他在临终前对陈顼说:“你想当皇帝就当吧,只求给我儿子留一条活路。”陈顼听到这番话之后,自然是吓得痛哭流涕,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太子伯宗柔弱,上忧其不能守位,谓顼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顼拜伏泣涕,固辞。——《资治通鉴》·陈纪三

陈蒨临终前的这番表态,不禁令我想起北齐高洋和高演临终前的情景。他们也是恳求自己的弟弟,你要当皇帝就当吧,只求放过我儿子,高演甚至直接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可就算如此,高洋的儿子依然被高演杀了,高演的儿子同样被高湛杀了。

一个强势皇叔的存在,肯定会对接班人构成极大威胁,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问题在于:高洋和高演迫于无奈,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弟弟有点良心。但陈蒨并没有受到制约,如果他想收拾陈顼,那肯定是十拿九稳的。

究其原因,还在于陈蒨的顾虑太多。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陈蒨所担心的大概就是:如果清理掉强势皇族,就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家族处于不利地位,因内讧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实在太多,陈蒨不敢冒险。

在我看来:陈蒨过虑了。南陈与前三朝都不一样,甚至与陈霸先去世之后的南陈也不一样。在陈蒨执政后期,皇族一家独大,根本没有哪个豪门士族或军政大佬能与皇族一较长短。

放任陈顼大肆揽权,陈氏皇族当然不会出问题,可如果陈顼趁机挑战皇权,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陈蒨临终之时,他应该意识到了这个破绽,但此时的他已经无力重新布局了。或者说,就算他依然可以重新布局,他也未必愿意。

保留强势皇族,或许对自己的儿子不太公平,但对于整个南陈而言却是好事:一个年幼的弱势皇帝继位,很可能会因为恐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陈后主)。而一个年长的强势皇族继位,却可以有力地把控整个国家。

说得再乐观一点:自己的儿子也未必会丢掉皇位,万一自己的弟弟是周公旦或诸葛亮呢?到时候维持一个“虚君在上”的格局也不错。

如果自己干掉强势皇族,自己的儿子再胡乱出招,整个家族都将岌岌可危,历史上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话说回来,陈文帝陈蒨也不是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中的傻白甜。他安排了两个亲信大臣(到仲举、刘师知),在中央政府协助继承人处理日常工作,把弟弟陈顼弄到外地坐镇。

如果这两个亲信大臣胆敢不敬皇权,陈顼就随时可以带着军队回来清君侧,重演苏峻入建康故事;

如果陈顼胆敢不敬皇权,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紧密抱团,重演王坦之谢安对阵桓温故事。南陈北部有两个超级大国,陈顼绝不敢公然打内战。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可就在陈蒨刚去世没多久,陈顼就带着三百亲信直接进入权力中枢,强行接管整个中央政府。

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资治通鉴》·陈纪四

面对陈顼这种无法无天的霸道行径,整个朝堂都震惊了:反贼也要有反贼的规矩,谁像你这么霸道来着?

作为陈文帝陈蒨委任的辅政大臣,到仲举和刘师知非常愤怒。陈顼这种行为,摆明了是瞧不起他们。基于先帝的托孤重任,这两人联手向陈顼发难,结果却被陈顼轻松干掉。

顼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师知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其夜,于狱中赐死。——《资治通鉴》·陈纪四

建康诸将中实力最强的右卫将军韩子高试图起兵,却被陈顼先下手为强除掉了;湘州刺史华皎甚至求援于西梁和北周,最终依然以失败收场。

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馀党一无所问。——《资治通鉴》·陈纪四

干掉这些政敌之后,陈顼终于修成正果登基称帝,史称陈宣帝。

史书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含含糊糊的,似乎是到仲举和刘师知主动挑起事端,而陈顼只是被迫篡位。

可问题是:到仲举和刘师知的反应并没有什么问题。你陈顼带着三百人就想架空中央政府,难道还不准别人反抗吗?

陈顼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主要是因为陈文帝陈蒨对他过于纵容,以至于他的权势无人能制约。如果他愿意好好辅佐陈伯宗,整个国家肯定也是波澜不惊的,但陈顼最终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客观地说:陈宣帝陈顼的个人能力和执政手腕都比较强,他的篡位举动虽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对于南陈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还是愿意拥戴陈顼当皇帝。

也许有人会心存疑惑:南陈依然是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国家,豪门士族为什么不再喜欢弱势皇帝了呢?

原因很简单,南陈的豪门士族依然是社会中坚力量,但他们早已日薄西山了。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弱势皇帝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利益,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

豪门士族之所以会喜欢弱势皇帝,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有一位领袖从中维系,大家才能实现默契有效的合作。否则即便皇帝再弱势,也不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所能控制的。

而一旦弱势皇帝感受到威胁,他肯定没信心驾驭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在这种背景下,他会转而寻求宫廷势力的帮助。一旦宫廷势力参与角逐,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统统没有好果子吃,看看北齐后主高纬的布局,基本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是一个强势皇帝上位,对这帮豪门士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强势皇帝不管怎么集权,他总要对豪门士族表现出适当的尊重,不像宫廷势力那帮人一样吃相难看。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陈顼继位之后一直在做利国利民的事,不是兴修水利就是开垦荒地。在陈顼的带领下,南陈似乎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希望,但很快,这个复兴的希望就破灭了,因为南陈发动了对外战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建北伐”。

帝谋伐齐,公卿各有异同,唯镇前将军吴明彻决策请行。壬午,分命众军,以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忌监军事,统众十万伐齐。——《资治通鉴》·陈纪五

当北齐后主高纬对着强势皇族和军政大佬挥动屠刀的时候,陈顼趁势派吴明彻率军北伐,收复被北齐占据的淮南地区。这里面除了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之外,应该还有北周的怂恿。

在我看来,这个选择难言正确。

基于一些历史原因,大多数读者看到“北伐”这个词的时候,总会兴奋得两眼放光。可南陈的这次北伐,与其说是光复中原,还不如说是回光返照。

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最弱的一方居然与最强的一方,联合起来瓜分实力中等的一方,这本身就不是什么明智举动。

三国时期,如果蜀国和魏国联手攻打吴国,我估计吴国活不长。可问题是:吴国完蛋了,蜀国凭什么和魏国掰手腕呢?

正如后世的北宋一样,居然选择了“联金灭辽”。结果呢?辽国是被灭掉了,但北宋还是没能摆脱受气包的角色,只不过欺负他们的人换成了金国,最后甚至被金国俘虏了两个皇帝,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对于此时的南陈而言,首要目标不是收复淮南,而是想办法夺回荆州和雍州,再找机会夺回巴蜀。只有收回这些地区,南陈才算是一个真正统一的南朝。否则,在长江天险与北朝共有的前提下,南陈随时会有灭国的危险。

从前的东晋、刘宋、南齐和南梁之所以能与北朝划江而治,是因为他们可以掌控上游,而南陈则不具备这一要素。

再往前看,孙吴虽然也是占据江东一隅之地,但长江上游一直被自己的盟友蜀汉所掌控。只要蜀汉不起歪心思,孙吴就不用担心。可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还想继续割据江东,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很多人喜欢用民族主义来臆想历史,总认为只要南朝出兵北伐,北方豪门士族必然会“箪食壶浆已迎王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实在是太离谱了。

南北朝虽然划江而治,但双方的社会基础是截然不同的。

南朝(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一直都是一个封闭性和排他性极强的社会,这里的豪门士族之间等级森严,南渡较早的士族甚至会歧视南渡较晚的士族。至于江北侨族和江南士族之间的矛盾,那更是一地狗血,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北方豪门士族(汉人),你愿意接受南朝的统治吗?估计很难,除非你喜欢被人歧视,喜欢低人一等。

南朝在文化方面,也有一种蜜汁优越,使得它很难与北方胡族合作。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北朝经常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汉人豪门,而南方则从来没出现过位高权重的胡人高官(侯景是逃犯,且更多时候是被利用,不算在内)。

因为现在的国人大多是汉人,所以经常会为北朝重用汉人而自豪。但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北方胡人高官,你愿意接受南朝的统治吗?估计很难,除非你喜欢被人歧视,喜欢低人一等。

综上所述,北方的汉人豪门和胡人高官既然都不愿意被南朝统治,那么南朝北伐的所谓根基又在何处呢?

千万别拿老百姓说事,对于老百姓而言,豪门士族无论南北,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这群货色阻断了寒门的上升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普遍会用一种“狗咬狗”的心态看待南北乱斗。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对于南陈而言,此时北周强北齐弱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南陈就算不帮北齐,也不应该落井下石。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其实很难执行。

我之前说过,打仗不同于下棋,能让军士如棋子一般听话,那必然是不世出的绝世名将。执政其实也有相同说法:如果可以使所有步骤按预想一般如期进行,那必然是朝堂上的顶级操盘手。

如果北齐和南陈能够达成共识:北齐放弃淮南部分地区,并在西部集结重兵,随时可以西征北周,而南陈重点攻略长江上游。在这种双路并进的策略下,双方都能减轻来自北周的压力。

如果北周在这种压力之下出现分裂,那么无论是北齐还是南陈,都可以趁势西进。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南北朝对峙的格局又将重新建立。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北齐放弃了淮南部分地区,南陈却积极向淮北地区进军怎么办?如果南陈重点攻略长江上游,北齐躲在一边看热闹,甚至试图从淮南地区渡江怎么办?

人与人之间存在囚徒困境,国与国之间同样存在囚徒困境。

当南陈与北齐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北周出兵东征,顺利灭掉了北齐。至此,南陈的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

此时的南朝,是史上最弱的南朝;此时的北朝,却是史上最强的北朝。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侯安都死于非命,南陈内讧显温情

应该如何评价陈宣帝陈顼?阴谋篡位不掩光华,太建北伐成灭国之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