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作者:天下网商

天下网商 王卓霖

天猫双11是品牌商家们每年必争的大促战场,流量、销量和声量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品牌集团而言,与其让子品牌在双11流量场中单打独斗,远不如精编列阵协同作战。

今年天猫双11,聚划算“欢聚日”针对集团作战给出了精准策略,“集团欢聚日” 启动“一日一集团”项目,联合欧莱雅、宝洁、小米、安踏、海尔、美的、nike等七大集团品牌,集结合力联动作战。

项目分两波节奏和双线曝光,上线“1元秒杀千元券”“11.11元秒杀千元大礼”等玩法,高频次触达消费者,积累品牌人群资产。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品牌集团实现“大象起舞”。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这一次,“欢聚日”将主题确定为“每一次欢聚都值得”,在双11中,欢聚成为一种链接,平台、品牌、消费者,都能在这个场有所收获。

当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趋势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多品牌战略逐渐成为品牌商家们拥抱变化,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的新思路。

开启“全球爆买”的安踏,自2009年开始,先后将意大利时尚品牌fila、始祖鸟母公司等收归旗下,集团化多品牌布局初显,营收和市值节节攀升,坐稳国内运动品牌头把交椅。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新品牌也在扩充新品牌,比如元气森林研发功能饮料品牌“外星人”、拉面说孵化新品牌“春风酒家”,完美日记收购“卸妆膏界的爱马仕”eve lom,开启高端产品布局等。

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显示,“新消费品牌的多品牌、集团化”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十大趋势之一。但品牌集团化也要面临资源分配、消费心智与业务协同等重要挑战,甚至子品牌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子品牌之间的人群互动、营销协同面临挑战。

聚划算,率先给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聚划算“集团欢聚日”为品牌集团提供了一个平台型的“场”,在特定时间、集中展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落脚于营销的“人群”,“集团欢聚日”整合了各集团子品牌的粉丝池,以集团和品牌矩阵为基础,挖掘细分需求和场景,为品牌蓄水用户人群,进而产生购买以及复购。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聚划算营销总经理竣一

在今年4月的2021聚划算年度战略发布会上,聚划算营销总经理竣一透露,聚划算在2020年打造了超1000场的营销活动,全网爆发人次达到200亿,在大爆发的同时还获得了非常好的品牌拉新效果,新客占比超过82%。

这也印证了目前流行的新营销“双轮时代”说法。中国传媒大学的《2020新营销白皮书:新常态下的营销变革与趋势》显示,随着经济和人口对市场营销带来的深远影响,营销进入“增量获客”和“存量活客”的双轮时代。

新营销,拼的还是“人”。

一直以来,围绕“聚”和“划算”打造的营销玩法,都是聚划算的看家本领。“聚划算效应”也成为商家销量和品牌力双提升的代名词。

今年双11期间,“集团欢聚日”启用双波段营销策略,联合欧莱雅、宝洁、小米、安踏、海尔、美的、nike等七大集团品牌,集结合力联动作战。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11月1日,双11第一波开门红,品牌们表现不俗,公开数据显示,欧莱雅集团旗下欧莱雅、兰蔻销售额分别都超过15亿元,宝洁单品牌突破10亿,小米则达到22亿……

第一波从10月20日开始,以“一日一集团”打法,设计专属海报在平台集中曝光,同时选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地标性媒体户外大屏继续“霸屏”。例如,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南京东路,品牌与欢聚日的联合海报在户外大屏日夜轮播,十分醒目。这里同时也是上海游客、90后客群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恰逢双11时间,这些抓人眼球的户外大屏海报与城市地标融为一体。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一日一集团”,即在一天时间里,聚划算为品牌集团提供核心营销资源和曝光机会;同时,集团旗下各子品牌的消费者,可以在这一天来参与集团关联互动,完成下单购买。

第二波的玩法从11月6日开始,在“集团欢聚日”主会场,消费者能以“划算价”享受七大集团的爆款产品,还能参与“1元秒杀千元券”。11月11日当天,还将有“11.11元秒杀千元大礼”活动,消费者直接解锁七大集团的爆品尖货。

两波节奏和双线曝光,以沉浸式创意玩法,高频率触达消费人群,为品牌爆发做好蓄水。

这些巨头双11开场就卖了几十亿,怎么做到的?直击品牌集团痛点“一日一集团”,双11联合作战品牌营销的新想象力

“集团欢聚日”模式,不是简单地将一个集团分散的子品牌聚拢起来,以全家福形式“霸屏”,获得销量和声量的爆发。更多的,是聚焦多个集团或一个集团旗下的子品牌们,把不同圈层的消费者注意力聚拢过来,通过营销玩法,在这一天完成目标客群的穿透和覆盖,扩大营销效果和品牌效能,为各集团聚集人群资产,帮助品牌实现多重爆发和破圈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在618期间,“集团欢聚日”为集团们整合了天猫预售主会场、聚划算预售主会场、手淘以及聚划算频道各端口,流量曝光仅在淘内就有亿级以上。

这次双11,聚划算更是all in。

聚划算“集团欢聚日”的营销样本,让大集团们看到了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营销解决方案。

品牌的营销策略正发生着变化,从线下门店到线上电商,再到渠道的社交化和智能化,构建出社交融合、智能升级的线上线下多元渠道格局,对营销不断赋能的同时也要求营销操作不断创新。

消费者心智也有变化。社交化的广泛存在让消费者能更深入地参与到营销中来,他们更期待用充满温度的方式沟通,且沟通对象要有明确的人设。营销能帮助品牌与消费者构建持续而长久的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创造用户价值和品牌价值。

作为阿里“倚天剑”,聚划算自诞生之初,便以“限时抢购”模式屡屡展示惊人爆发力。今年以来,针对品牌的“欢聚日”,升级为新时代聚划算营销业务的“新三板斧”之一,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欢聚日”极大地拓展了站内跟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和触点,创新和迭代整体玩法,更多地使用内容化、视频化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帮助商家生意爆发的同时,激活品牌力。

在这背后,是聚划算“欢聚日”对消费人群的深刻洞察。围绕着人群运营方面,聚划算“欢聚日”开创了诸多行业先例。例如跨界联动,创新场景,洞察情感需求等,展开一系列精准营销。

方法论的背后,还蕴藏着情感营销。聚划算“欢聚日”尝试为人群创造“值得”和“欢聚”的体验,通过瞄准“生活小时刻”,建立起品牌和人群的深厚情感关联,在消费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感体验,实现从“路人”到“粉丝”的转化。

这套连环打法,不仅减少了消费人群的流失,更能最大化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价值,将品牌消费人群转化为品牌人群,实现品牌资产增长。

作为聚划算的战略级营销ip,截至目前,“欢聚日”已累计携手超过300+品牌,场均爆发系数20倍。

其中,“集团欢聚日”作为行业少有的多品牌营销ip,通过平台的方式,整合站内外资源,以人群运营破解了集团子品牌单兵作战的难点,不啻为一大亮点。

“每一次欢聚都值得”背后的意义,是品牌的每一次投入都值得,消费者的每一次参与都值得,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推动行业发展。

编辑 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