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欢迎来到《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我是靳潍,一起探讨怎样培养出优秀孩子。我不敢说自己是super mommy,但是能自豪的夸耀,我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他们都在8岁时选入加拿大天才培养计划。很多父母都向我请教育儿经,因为我有作为妈妈最接地气的,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教育经验。我的分享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业、性格、品德、课外活动还有亲子关系等等。只要是我深有感触的,我都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探讨。毕竟养儿育女就是点点滴滴日常生活的积累。
接下来的分享我会从真实故事出发,这些切身经历写成了我和孩子的成长日记。我会写成心得,一些心得是我很得意的,可以作为参考;一些是我错失过非常后悔的,可以作为提醒。通过这种方式,我会毫无保留的跟你分享、交流、进步。此外我也会谈到跨国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教育经验,如果你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我想你也能有所收获,让我和你一起为我们孩子的成长加油!
下午3点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时候,每天从3点开始,家里一下子从安静变得热闹,从大人的世界走进完整的家庭时光,孩子一进家,我首先会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是藏不住心事的,从脸上基本上能判断,这一天在学校开不开心。
六年级的一天,儿子“小麦粒”不是背着书包回来,而是两手紧紧把书包抱在胸前,进家了,他也沉默、紧张,明显不对劲。但我没有把心里的关切直接说出来,因为我知道儿子的性格,越是着急追问,他越不会说。
我一边在给他们准备水果,眼睛的余光却一直注意观察“小麦粒”,他把书包放在厨房角落,不像平常那样放在桌上,等着我查看家校联系册。过了一会儿,他看我还在灶台前面转,就偷偷拿着书包,悄悄走出了大门。
大冬天的,这家伙要干嘛?肯定有问题。必须要说,几年下来,我的跟踪和偷听功夫都很有长进,没让“麦粒”发现,我偷看到他把一张纸放在了门口的水洼里蹭来蹭去……
翻书包,检查家校联系册的时候,儿子的表情非常紧张,在需要家长签字的文件夹里,我看到了那张被泥水弄脏的试卷。在老师画着D的那个地方,尤其脏。好吧,这应该是儿子上学以来、有史最差的考试成绩,我心里明白,其实这就是“麦粒”偷偷溜出去的目的,他想把试卷弄脏,让我看不出那个D,万一我追问,就说在学校试卷不小心掉到操场上,被踩脏了。
因为妹妹“小咕哩”也在场,所以当时我并没有拆穿他的小伎俩,只是顺水推舟地说:“麦粒,这试卷是在地上弄脏了吗?以后要小心点,这对老师的工作显得不够尊重,妈妈签字了,但以后要注意哦。”
“小麦粒”如释重负地说:“知道了,妈妈。”
晚上临睡前,我找机会跟儿子单独谈心,问他:“今天有什么事情,你没有跟妈妈说实话呢?”
“小麦粒”大吃一惊,他还觉得那一劫已经渡了。
我说:“只要你跟妈妈说实话,那妈妈不会生气,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会生气。”
我个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要求他们不要担心妈妈生气而说假话 ,每次他们犹豫要不要坦白的时候,我总会说:“只要你们诚实 ,妈妈就不会生气,妈妈会为你们的诚实和勇气骄傲。不管做了什么错事 ,在诚实面前,妈妈都愿意原谅你们。”
我经常想,如果在众多美德里,父母只能选择一样送给孩子,那我一定会送诚实。因为诚实是孩子心理建设和品德培养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子的基石,没有了诚实,其他能力和品德就可能长歪了。如果孩子没有诚实,那么他的聪明说不定就会变成狡诈,如果没有诚实,他的坚持就会变成抗拒从严。
因为我一再强调“只要诚实妈妈就不会生气”这个原则,加上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在,“麦粒”放下了心里的武装,跟我承认,的确是故意把试卷弄脏了。
此时,这次考得个D,已经不重要了,那一刻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儿子要这么做呢?我一再强调要诚实,也总是跟他们说成绩或者ABCD不是最重要,我也从来没有因为他们一次考试考砸就大发雷霆。
于是我问“麦粒”说:“妈妈平常不都是说,诚实最重要吗?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呢?”
儿子的回答是:“我觉得你今天很不高兴。”
回想一下的确如此,在孩子们回来之前我心里已经积累了巨大压力,说不上是生气,但就是非常沮丧,超级低气压。表现在没有到门口迎接他们,没像平常那样拥抱亲吻,表情多半是皱着眉头,没有微笑,对他们说话的语气一定是低了八度,还有若隐若现的不耐烦。
孩子们是那么会察言观色,他们会根据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揣测他们的心情,再根据揣测,来决定应该怎么做。如果那天没有试卷需要签字,我想“麦粒”大约会安静看书,认真弹琴,他知道这样会让妈妈开心。可那天恰恰有一张糟糕的试卷,他预测到妈妈看到那个D,会马上火山爆发,因此选择搞脏试卷。
忍不住想,在回家来的短短几分钟内,孩子的内心有多少挣扎,他害怕,谨慎判断,做出决定,然后冒险采取行动,这一切,全部需要自己承担。
这件事让我打心眼里感到,爸爸妈妈的情绪管理太重要了。有些压力不一定来自孩子,也不一定来自家庭内部,可如果这些写在脸上、放在语调里,就会100%地转嫁给孩子,体现在“麦粒”身上,长时间以来努力培养的诚实的习惯,会因为妈妈脸上的压力就被放弃。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在孩子面前,请尽量释放掉压力,孩子们越爱你,你的压力越可能影响他们,父母的心理健康和相亲相爱,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无价礼物。
做妈妈的,无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在家里的全职妈妈,都承受着全方位压力,这个我深有体会。工作、家庭、财政、健康、夫妻关系、养老等等,也有一些压力是来自自己,我们会敦促自己,还要做得更好,也忍不住会苛责伴侣,你应该做得更好。
压力会慢慢累积,但爆发的那天可能毫无征兆。有可能前一天你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是个优秀的好妈妈,可第二天就情绪低落、悲观、甚至没有明确原因,就想流眼泪。
我承认,这种情况我感受过很多次,大家多少会有同感吧。这种沮丧、悲伤,或者生闷气是绝对消极的,不会促进我们去变得更好,只会带来精神上的打击,让我们陷入不断下沉的漩涡。有时回复情绪可能需要一两天,对一些父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消极情绪还会感染伴侣和家庭其他成员,增加摩擦、冲突,所以管理情绪,不放任自己在向下的漩涡里被动下沉,是负责的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随时不能松懈。当然情绪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爸爸妈妈彼此合作,相互减压,理想情况是,伴侣的安慰能让对方稳定情绪,快速走出阴霾。但也有双方情绪管理都失效的时候。
“麦粒”和“咕哩”从小到大害怕的东西真不少,有时临睡前他们会紧抱着妈妈,说害怕黑暗、害怕火山爆发和地震、害怕外星人、害怕小丑或是病毒,随着他们思想成熟、知识累积,一些害怕慢慢消失,或者变得不那么可怕了。但有一种害怕总是存在,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之后甚至是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就是害怕爸爸和妈妈吵架。
在我心里慢慢有压力积累时,最渴望的就是老公能够关心,帮忙解压,多数情况是这样,但难免地,对方也有烦躁或者不顺心,我一个人“没来由生闷气”就会演变成两个人的全面战争,这恰恰,就是孩子最害怕的。
当爸爸妈妈之间发生冲突时,孩子受到的冲击波是首当其冲的,有一次在我和老公吵架又和好后,我忙着安慰他们,“咕哩”说:“妈妈,你和爸爸生气的时候,家里的氧气好像全部突然被吸走了。”这是多么生动的描述,一种精神上的窒息,完全没有安全感和被保护感,因为孩子最信任的两方都失控了。
我们都明白婚内争执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最近几年来,我跟老公约定了几点。第一,争执的时候尽量避免不要在孩子面前,当一个人提醒说,“不要吵了孩子还在”,就要结束口头争吵,可以转为地下战。
第二,有冲突可以,但不要有隔夜仇,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解决矛盾,让孩子在迎来第二天时也迎来爸爸妈妈之间的和睦。这样的好处是,至少他们知道只要睡着了,就不用害怕了,明天爸爸妈妈就没事了。
第三,如果一方当着孩子的面做出和解举动,比如不再争吵、对孩子和颜悦色地转移话题,或者主动拉手拥抱,那么争执就无条件结束,孩子都在看,不能让他们看到争执升级、不能让他们看到非理性地拒绝和解。
第四,如果是私下和解了,要把我们解决冲突的过程解释给孩子听,毕竟每一段关系都会有冲突,让孩子在冲突里当炮灰固然不好,但让他们有机会学到成年人是怎样解决冲突的,也算自我安慰,有一点积极作用吧。
我的经验是,在吵架结束重新和好后,我会跟孩子们讲我们争执的原因,我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我最生气的是哪一点,爸爸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最后我们是怎样妥协和解的,是因为爸爸的主动拥抱,还是妈妈的重现笑容。争执结束后,我们能不能接受对方的观点,还是说继续有所保留
让孩子们知道解决冲突的过程,父母的想法,让他们参与讨论对错之争,会抵消之前产生的压力和恐惧,他们能学到家庭内部的相处之道。而且,不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就是解决冲突一定是一方无条件投降。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任何冲突中无条件让步,因此变得懦弱。
有些父母对于家庭冲突总是掩盖、更不会跟孩子讨论,孩子其实会有自己的想法,像“小咕哩”和“小麦粒”这样有很强自我意识的孩子,他们越来越会在心里,对大人的情绪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以上几条约定我觉得很有效,制定约定后,我们没有在孩子面前爆发过任何激烈冲突,而且不记隔夜仇这一点,对夫妻之间也很有用。
很经常闲聊的时候,孩子们会说起,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吵架怎样怎样,令我万分吃惊的是,很多情景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有些是如此久远的事情,孩子还能头头是道地说起来。有心理学家说,夫妻之间的战争,对6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就会有负面影响,我不相信会这么早,但孩子们的记忆告诉我,他们会记得,还格外清楚。
爸爸妈妈们,你们的积极、稳定的情绪能给孩子们构建最安全的精神世界。我知道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还是要鼓励大家,尤其是妈妈们,在遇到消极情绪时不要被动地让这种情绪发展、蔓延。
要有主动意识去挣脱消极情绪,我们可以约朋友去购物,可以向伴侣倾诉,可以去运动一下,甚至可以跟孩子倾诉。有低压情绪不可怕,更令人担心的是让这种情绪无限发酵、影响周围关心你的人。
如果孩子看到,大人能有效管理情绪,那么未来他们也会是这样的人。好了,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讲到这里吧。我总会鼓励自己,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稳定、快乐的妈妈,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共勉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