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底于上海舉行的羅蘭貝格資料商用價值合作平台研讨會上,歐洲著名商業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向公衆介紹了本公司的terra numerata平台。據該公司tmt行業與數字化方案合夥人王欣介紹,該平台“是一個聚合行業頂尖服務提供商的生态系統”,“彙集了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各項能力”,意在擔負起交流、教育訓練、技術與資料合作、業務咨詢等各項工作,通過資料、技術與業務咨詢夥伴建立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形成圍繞大資料應用的內建生态圈”。terra numerata平台将溝通投資者、資料科學家、it服務商、初創企業等各個關乎大資料商業化運作的各種機構和人力。
terra numerata平台的其中一個項目,即羅蘭貝格在柏林與visa共同建立的數字孵化器“spielfeld”已經可以為大企業提供會員制的數字化改造課程與方案。在巴黎和新加坡,作為terra numerata的基地,羅蘭貝格也先後建立了創新孵化平台。在上海,2015年羅蘭貝格與上海儀電聯合建立了羅蘭貝格雲賽創新中心,以資料中心、物聯網和雲計算作為研發主要方向。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執行合夥人唐亦蒙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稱,大資料将在未來三到五年内呈現出巨大的商機。據參加本次研讨會的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計算分公司總經理王興剛稱,僅僅中國電信業務一天即可産生200個tb的資料。累計資料總量高達67萬億條并在不斷增加中。唐亦蒙認為資料的價值來源于應用。但在研讨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該行業仍舊缺乏可以将資料投入應用的商業模式,由此唐亦蒙判斷資料行業“仍然處在一個初級階段”。
唐亦蒙稱,羅蘭貝格雖然不是一家軟體公司,但可以提供一個平台,“将有能力的人聚在一起”。同時,他也認為,中國企業的資料采集和應用在存在不足,在高度複雜的企業管理決策時難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而大資料的意義在于“能夠幫助企業更新轉型”。
除了terra numerata平台之外,研讨會上專家們還具體讨論了如何将大資料投入商業化運作的各種方式。專家們來自各個資料應用平台或者研究機構,覆寫領域有銀行業、汽車租賃、智能科技和大資料産業等。主要讨論的話題是資料與業務的有效結合,資料智能時代如何驅動企業轉型與創新。
從總體而言,研讨會本身并沒有提出一個可行的資料的商業運用模型。與會者認為,包括terra numerata平台在内,各種關于大資料的話題本身也隻是帶有聚合、交流和探索功能的嘗試,而不太可能在産業興起之初就能提出一個定型的運作模式。“我們并不覺得現在已經有了一條成型的大路……但是你不玩這個遊戲,是不對的。”唐亦蒙對環球網記者稱。
喜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