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雲計算技術原理和體系結構

淺談雲計算技術原理和體系結構

雲計算技術體系結構分為4層:實體資源層、資源池層、管理中間件層和soa建構層,如圖3所示。實體資源層包括計算機、存儲器、網絡設施、資料庫和軟體等;資源池層是将大量相同類型的資源構成同構或接近同構的資源池,如計算資源池、資料資源池等。建構資源池更多是實體資源的內建和管理工作,例如研究在一個标準集裝箱的空間如何裝下2000個伺服器、解決散熱和故障節點替換的問題并降低能耗;管理中間件負責對雲計算的資源進行管理,并對衆多應用任務進行排程,使資源能夠高效、安全地為應用提供服務;soa建構層将雲計算能力封裝成标準的web services服務,并納入到soa體系進行管理和使用,包括服務注冊、查找、通路和建構服務工作流等。管理中間件和資源池層是雲計算技術的最關鍵部分,soa建構層的功能更多依靠外部設施提供。

雲計算的管理中間件負責資源管理、任務管理、使用者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資源管理負責均衡地使用雲資源節點,檢測節點的故障并試圖恢複或屏蔽之,并對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監視統計;任務管理負責執行使用者或應用送出的任務,包括完成使用者任務映象(image)的部署和管理、任務排程、任務執行、任務生命期管理等等;使用者管理是實作雲計算商業模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包括提供使用者互動接口、管理和識别使用者身份、建立使用者程式的執行環境、對使用者的使用進行計費等;安全管理保障雲計算設施的整體安全,包括身份認證、通路授權、綜合防護和安全審計等。

基于上述體系結構,本文以iaas雲計算為例,簡述雲計算的實作機制,如圖4所示。

淺談雲計算技術原理和體系結構

使用者互動接口向應用以web services方式提供通路接口,擷取使用者需求。服務目錄是使用者可以通路的服務清單。系統管理子產品負責管理和配置設定所有可用的資源,其核心是負載均衡。配置工具負責在配置設定的節點上準備任務運作環境。監視統計子產品負責監視節點的運作狀态,并完成使用者使用節點情況的統計。執行過程并不複雜:使用者互動接口允許使用者從目錄中選取并調用一個服務。該請求傳遞給系統管理子產品後,它将為使用者配置設定恰當的資源,然後調用配置工具來為使用者準備運作環境。

本文作者:劉鵬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