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多晶競争再上新台階 高效多晶蓄勢待發

2016年,受到“光伏領跑者計劃”及首批光伏扶貧名額下發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我國光伏市場全面爆發。據光伏行業協會(cpia)公布的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4.54gw,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步入2017,光伏行業協會預計,中國光伏市場或将呈現先緊後松的态勢,新增裝機可能在20-30gw區間内。

在這一市場預判下,堅守盈利目标、通過技術攻關全面推進降本增效成為了我國光伏企業必須應對的一大課題。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單晶技術憑借完整的晶體結構、較高的發電效率以及perc等高效技術的助陣,一度被部分業内人士視為拉動光伏發電效率提升、助力平價上網的高效技術解決方案之一。

然而,相較于目前國内的“高效”市場規模,單晶産能尚不足以滿足需求。初步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内單晶元件産能約15gw、多晶矽元件産能約55gw。2016年領跑者項目中,有3個裝機規模共計2gw的項目明确要求今年630前具備并網條件,一季度已經開始集中供貨,其他幾個領跑者項目也将陸續供貨。而2016年總計5.5gw的領跑者項目中,單晶元件中标占比較高,今年上半年,國内單晶元件産能預計有7.5gw,而一線廠商的出口量巨大,單晶元件産能是否能夠滿足2016年領跑者計劃項目不得而知。同時,領跑者效應逐漸凸顯,不少地方的光伏電站項目也使用領跑者标準作為供應商的選擇标準,高效元件成為各業主的首選。短期之内,單晶元件産能有限,擴産産能短期之内無法釋放,單晶元件供需失衡,價格上漲。是以,有專家認為國内高效單晶元件陷入了有價無市的窘境。另一方面,雖然單晶perc元件因其較高的發電效率和較低的成本獲得了業内的普遍認可,但perc單晶電池在穩定量産性上仍不盡人意。據energytrend統計,2016年,全球perc産能達13gw,然而産量卻不到4gw。

而随着高效多晶技術的發展,多晶元件在成本增加很有限的前提下,效率則呈現穩步提升,可完全滿足市場對高效産品的迫切需求。更有行業專家指出:“2017年多晶矽擴大的速度将取決于黑矽以及金剛線切割制程的推廣速度。多晶矽有望将再次拉開與單晶矽的價格,憑借高成本效益優勢,重新奪回漸失的市場。”

資料顯示,在同等環境條件以及電站主要裝置無品質問題的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元件,電站的總發電量是一樣的。使用效率高的元件可以節省土地、支架、線纜等方面的成本,但是在目前多晶元件價格持續走低,單晶元件價格偏高且産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使用單晶元件降低土地、支架、線纜等成本的同時,增加了元件成本,而元件成本遠遠高于降低的成本。是以,在集中式地面電站中,高效多晶産品以絕佳的成本效益優勢完勝單晶類産品。

未來,多晶技術進步潛力巨大,成本效益優勢将再次大幅提升。據業内樂觀預計,2017下半年其産能将大規模釋放,超過50gw規模的多晶降本提效将得以加速。“金剛線切+黑矽+perc”三項技術疊加後,多晶電池的量産轉換效率可以達到20%,完全滿足“超級領跑者”的要求。同時,如果加上低光衰、低封裝損失的特性,封裝後的多晶元件效率有望接近同标準的單晶元件。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