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強教育決策的大資料意識

  據媒體報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和複旦大學教育事業統計教育訓練基地聯合開發的“全國教育事業統計線上教育訓練”平台由試運作轉向常态化運作。這一項目,被媒體稱為是“别讓教育決策‘拍腦袋’”的重要舉措。

  教育對于人的培養,具有不可重複的特殊屬性,任何改革和相應的舉措都需要格外謹慎。而且影響教育成敗的因素也錯綜複雜,常常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衆多的利益群體,直接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改革越往深處推進,改革的風險成本越大,任何閃失帶來的後果都難以承受。

  教育領域改革的舉措決不能倚重于主觀感受和經驗判斷,而是要充分利用新的理念、技術和手段,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而基于資料、證據、民意的理性研判,是推動科學決策重要必經之路。這其中,展現大樣本、全樣本優勢的大資料運算為政策決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目前,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基層專兼職教育統計從業人員。盡管有“統計法”的保障,但統計資料采集基表的準确填報與整理依賴于基層統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對這支隊伍進行必要的教育訓練,通過方式方法創新,對提升其業務能力,進而為資料的準确性提供源頭保障,甚至比建立隊伍本身更為重要。這也正是統計線上教育訓練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然而,對于别讓教育決策“拍腦袋”和推動教育領域科學決策而言,這顯然遠遠不夠。

  随着綜合改革的持續推進,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深層次問題逐漸凸顯,對教育現代治理體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教育事業要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必須依靠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而實作從基于理論推演和實踐經驗的主觀決策,向基于證據和大資料運算的客觀分析、理性研判、科學決策的方向性轉變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我國的資料支撐能力還不能适應這種轉向的需要,亟待從思想觀念、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運作機制、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提升。

  在教育統計工作者個人能力提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若幹關鍵環節的突破,建立健全一個完整的教育決策支援體系,全面提升教育決策的資料支撐能力。首當其沖的是進一步促進相關部門和群體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轉變,強化政策研究和決策的多主體協同意識、證據意識與大資料思維方式。另外,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加強各種資料庫的開放、融合與共享,避免資料資源重複建設和閑置與錯置性浪費,降低資料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溝通成本。同時,要從國家戰略資源的層面強化資料傳遞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切實服務于包括社會組織在内的多元化決策服務研究和教育事業發展。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