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些IT管理者還沒有愛上邊緣資料中心?

新的資料中心術語總是翻來覆去地出現,但是it專業人員常常懷疑,是否有人真正将這些術語用于實踐。

“邊緣資料中心”就是其中一個新的流行術語。

服務提供商green house data的一項相關研究向大家闡釋了邊緣資料中心是否正越來越多地受人關注,以及它到底帶來了哪些好處。簡單來講,近500名it專業人士表達了對邊緣資料中心具有“輕微的興趣”,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使用計劃。

492名it專業人士參與了此項調查,其中略多于三分之一來自管理層。調查發現,目前有18%的受訪人正在使用邊緣資料中心,46%計劃下一年增加邊緣資料中心使用計劃。但是超過一半的受訪人表示“不打算使用邊緣資料中心”。

gartner則預估隻有5%的企業正在使用邊緣資料中心,主要通過雲計算和雲代理。基礎設施戰略團隊的管理副總裁rakesh kumar表示。

大多數企業并不在邊緣的資料中心,但kumar表示,跨國公司開始接受這個新概念。

“在我看來,這種趨勢很快會在未來一兩年内發生,”他說。

邊緣資料中心架構師建立在“不在一個地方處理所有事情”的理念之上。例如,美國汽車制造商可以獲得全球範圍内汽車的遙測資料,進而用于研究、開發、維護和支援。而其他資料可能被發送靠近汽車的邊緣資料中心進行分析處理。這樣做減少了漫長的資料傳播,避免了潛在的安全威脅,kumar說。

邊緣資料中心将關注重點從選擇最佳的硬體轉移到不同站點之間最佳的資訊傳遞處理方式——主要的資料中心周圍圍繞着更接近使用者或應用程式組的微資料中心,kumar說。

“思維方式應該是‘以最低成本完成處理過程,并且為企業創造資訊的最佳地點是哪裡’”

降低帶寬成本

邊緣資料中心的首個好處是通過較短的骨幹交通降低帶寬成本——52%的受訪者将此作為五大優勢之一。一半的受訪者确切地表示,廉價的托管空間,通路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和營運商也是邊緣資料中心所具有的優勢。47%的受訪者認為邊緣資料中心為當地市場帶來了更低的延遲。

邊緣資料中心仍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主題,以及一個模棱兩可的術語,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這些相關調查,green house data的解決方案架構主管steven dreher指出。

green house将“邊緣”定義為資料存儲及使用的地點。暗示存在一條邊界線,指“實體接近”,dreher表示。他認為邊界線的一端是資料,另一端是資料的消費者。

調查力圖得到一個更好的處理邊緣資料中心的業務案例,包括中間所面臨的挑戰和痛點,以及幫助人們了解邊緣上的資料是如何被使用的。

施耐德電氣資料中心全球業務進階總監steven carlini認為,邊緣資料中心是振興本地計算的一個部分。邊緣計算最新的一些用途包括人臉識别,這項應用常見于零售企業、體育賽事和旅遊場所。

未來,邊緣資料中心的應用将出現在做流程自動化的工業企業;石油、天然氣和礦物勘探;對分支機構追究安全和标準化的零售企業;以及籌備增強/虛拟現實應用,如智能鏡子、智能貨架和智能資訊亭的零售企業,carlini說。

随着雲計算架構的廣泛應用,增加本地堆棧的需要增加,擁有電氣和電子工程學位的carlini指出,“這是本地資料服務的回歸,即便是雲服務。”

企業在評估邊緣資料中心時,首先要考慮資料的用途。例如對于金融服務企業來說,搬到遙遠的郊區以節省成本,可能不會符合公司的性能需求,dreher說。

換句話說:什麼樣的公司會希望進一步遠離自己的客戶呢?

網絡和廣域網在某些時候會減速,比如阿黛爾的最新專輯《25》釋出時,或者當《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門票開始發售時——欠佳的使用者體驗迫使一些公司重新考慮他們的資料中心戰略并探索其他選項。這将日益增加邊緣資料中心的需求,carlini解釋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