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起大資料那就不得不說到資訊,之前的人們經常會将知識的獲得概念稱為資訊,于是資訊産業、資訊技術以及資訊化的概念出現了。那麼,資訊與資料是一回事嗎?其實兩者是不同的,非常容易混淆和困惑。舉例而言,電腦裡儲存的東西,如果能看得懂那就是資訊,但如果看不懂,那就不是資訊,而稱為資料。資料可以是大量的,但資訊不一定,從一大堆資料中擷取有用的資訊,這才是能力。

再舉例而言,如果外界的溫度是十九攝氏度,但如果拍成照片的話則無法說明溫度情況。是以,如果獲得不了資訊,那隻能是資料。資料存在電腦裡,看懂了,那就是獲得了資訊。那麼,資訊、資料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是如何定義的呢?

早期的資料概念就是數字,而如今,資料不僅僅是指數字,還是指網絡空間裡的所有東西,包括有照片、圖像、聲音或文字等,電子化裝置裡存儲的東西都稱為資料。例如,能夠看得懂的銀行流動性,那就是獲最資訊,就可以采取應對措施。從資料到資訊再到知識,再到做出決定,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做的好可以反映人們的能力。是以,資料是大于資訊的,而資訊大于知識。

那麼,大資料到底是什麼呢?這一概念最早來自于1997年,在2008年時的大資料專刊中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大資料的定義引發了太多的争論,從根本上說,大資料可為決策提供更多的服務。大資料是大資料技術和大資料應用的總稱。其中,大資料集是指在決策的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數量,資料量非常的大,而且來源多樣,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

大資料技術是指大資料的資源擷取以及存儲管理,還會涉及到資料挖掘技術和資料可視化展現技術等。大資料的應用有利于人們做出更好更新的決策,展現資料的真正價值,那就是應用。應用的好了,能力就提升了,就可以在這個時代裡擷取更多的财富。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