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緻力打造大資料驅動的智慧城市

“我們的口号是要把香港打造成大資料驅動的智慧城市。”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系主任楊強對新華社記者說,在他的牽頭下,科大組織了一批專家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研究和大資料的應用。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也提到,特區政府将與科研及公私營機構共同研究建設智慧城市。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将負責制定智慧城市的數位架構和标準。

創科局回應記者關于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構想時表示,将于2016年下半年開展一項顧問研究,為香港制定一個整體架構作為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研究範圍包括政策、發展計劃、管治安排、數位架構和标準、公私營合作模式等。目标是為香港制定一個至2030年的智慧城巿長遠發展計劃,利用創新及科技解決面對的都市挑戰,并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巿民生活品質。顧問報告預計于明年4月完成。

事實上,香港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有着相當好的硬體基礎。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根據世界競争力年報,香港的科技基礎設施連續5年排名全球第一。他舉例,香港目前免費的Wi-Fi.HK熱點已超過1.7萬個,特區政府将在3年内逐漸擴大免費Wi-Fi覆寫率一倍至3.4萬個,在所有公屋、公立醫院、街市、公園、休憩處、海濱長廊、旅遊景點、公共交通交彙處及陸路口岸等提供免費Wi-Fi,使香港成為全球Wi-Fi熱點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創科局介紹,香港擁有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設施,并多方面采用物聯網技術,政府部門和各公私營機構已在多個範疇上采用感應器及相關技術來收集資料及實作智能化,例如運輸署在繁忙路段安裝感應器,收集實時交通資訊;渠務署利用智能超音波感應器探測各類水渠沙井的水位,以決定維修保養及清潔工程的優先次序,進而減低水浸的風險;土木工程拓展署利用感應器監察斜坡的情況,防止山泥傾瀉;香港海關采用的電子關鎖系統,通過全球定位系統追蹤貨車位置,減少同一批貨物分别在粵港兩地入境及出境時被海關重複檢查的機會,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轉關流程等等。

楊強表示,打造智慧城市硬體很重要,但是核心是資料的整合。在特區政府的支援和資助下,香港科技大學的十幾位教授組成項目組,成為第一個探索為香港建立大資料整合平台的機構。

該項目組負責人之一、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陳雷介紹,特區政府在去年推出公共資料入門網站data.gov.hk,提供超過6000個供免費使用的資料集,包括交通、氣象、醫療、财經、人口、工商業等,項目組目前在整合這些政府公開的資料,加上社交網絡等資料,以實作智慧城市的實體應用。

陳雷舉例,天氣因素會影響到交通狀況、傳染病傳播等,通過整合這些資料,再經過和曆史資料進行對比及分析,可以有效地幫助決策者來疏導交通、預防傳染病,也可以讓大衆出行更友善、生活更健康。

創科局表示,推動開放資料共享是發展智慧城市的另一個重要措施。政府于2011年推出,并于2015年全面革新的公共資料入門網站——data.gov.hk,提供一站式平台,以數位及機器可讀格式免費發放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私人機構的資料集。創科局還表示會繼續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資料集,以友善公衆人士及業界運用這些資料集推行不同的分析和應用。

科大副研究員歐陽軍承擔了科大另外一個項目,也是智慧城市的其中一個具體應用——地鐵大資料平台。歐陽軍介紹,該平台将八達通刷卡資料、監控視訊、地鐵内Wi-Fi連接配接資料、社交網絡資料等組織起來,将計算出的結果可視化,判斷地鐵站某個地方的人數是不是到了有可能發生擁擠及踩踏事故的危險點,以達到提前預警和疏散人群的目的,該平台還會根據每個人的位置通過手機APP提醒他應該往哪條路疏散,比純靠人眼來觀察,用經驗來處理更加具備準确性和預判性。

“我們的口号是要把香港打造成大資料驅動的智慧城市。”楊強表示,人在實體空間活動,智慧城市建設就是在未來打造一個平行的虛拟空間,即城市鏡像,它的内容會更多,能更加豐富地展現一個人的行為。這樣的城市鏡像,前台是為政府和市民服務的,背景就是大資料的支援。

楊強強調,智慧城市的建設還需要社會的了解及支援,隻有大家了解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才能去應用及提出需求,研究人員才可以有的放矢。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宣傳,轉變大衆的守舊思維,提高香港社會整體的創新氛圍。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