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衰聯想之人顯然别有用心

唱衰聯想之人顯然别有用心

春節假期剛過,開工沒兩天,除了微信收費之外,業界最吸引眼球的新聞大概就是自媒體人遲宇宙和聯想之間展開的公關攻防戰,大批媒體都來圍觀,好不熱鬧。

先來看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曾出版《聯想局》,近期連續撰文寶能萬科之争,篇篇10萬+的遲宇宙于2月15日在微信号商業人物上撰文《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這篇文章釋出後迅速登上熱門話題。

文章大概分六個部分論述标題中提出的問題——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遲宇宙從楊元慶如何成為聯想的ceo的,楊上司下的聯想業績變遷,聯想集團值得投資嗎,楊上司下的聯想多元化轉型,楊是否能配得上那麼高薪酬,楊帶出了一支什麼樣的隊伍這六個方面,來說明“楊元慶不算是合格的聯想ceo”。

16日,聯想官方微信以一篇《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體人嗎?》回擊“你才不合格”。認為遲宇宙的文章雖然标榜真相,其實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

反擊的論點也有理有據:一、文中援引的聯想業績資料嚴重失真。作為一個影響力極大的自媒體人,曾經也在各大國内知名媒體供職,卻連基本的資料都沒有搞清楚,拿着不真實的資料為基礎來做文章,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何在?二、文章對聯想高管的正常人事變動委以陰謀論調,渲染得如同政治鬥争,斷章取義,蓄意誤導消費者,抹黑聯想。三、文章完全忽略聯想過去十五年來取得的全球性成就,把正常的市場挑戰和階段性震蕩抹黑成管理層的戰略失誤。四、文章試圖以偷換概念扭曲事實,誤導讀者。

也不怪聯想公關急了,再好的涵養,被人用失真資料指着鼻子中傷你們公司上司太差勁,公司地位不保,從老大變成小弟,也要跳腳。何況說這話的人讀者還挺多,也不是每個讀者都會在看完文章之後去找找聯想近些年的财報确認的。

楊元慶上司下的聯想真是“曆史最差”?

遲在文章中認為,聯想集團的兩次巨虧,都在楊元慶擔任董事局主席任上,楊元慶用了15年時間,帶領聯想集團創出利潤新高,又不斷重新整理虧損新高度。10年前,聯想集團成為了“最好”,10年後,聯想集團達到了“最差”。

那麼,在楊慶元的上司下,聯想集團真的就達到“曆史最差”的程度了嗎?

按照遲宇宙的邏輯,光從财報資料上看,聯想的成績确實不那麼漂亮。在輝煌時期,聯想2004财年營業額231.76億港币,2005/06财年,綜合營業額年比年增長359%,達港币1,036億元。但到了2015/16财年,第二财季報了虧損,不過近期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業績營業額為129億美元,雖然同比下跌8%,但淨利潤為3億美元,上升19%,扭虧為盈。兌現了此前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提出的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後4個—6個季度扭虧的承諾。

第三季度的财報情況也說明,2015-16财年q2财季出現虧損的真實原因正如聯想在公關回擊中說的,是q1财季為了提升競争力而進行的重組、及兩大并購造成的現金攤銷。聯想在q1财季剛剛對所有業務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重組,是以産生了重組成本、一次性銷賬費用等短期成本約9.23億美元。而2014年底剛剛完成的對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和ibm system x業務的并購造成的現金支出也将攤銷到各個季度中,也對q2财季的利潤造成了8500萬美元的影響。

這樣的虧損情況還談不上遲口中的“斷崖式下跌”。何況,自2012年以來,全球pc整體行業就已經進入負增長的寒冬。而現在這個趨勢還在加劇。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資料,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下降6.7%,二季度下降9.9%,三季度也是下降。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聯想連續第十一個季度占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第一位,全球市場佔有率21.6%。2015第三季度個人電腦銷量為1,540萬部,同期,市場整體同比下跌10.9%,聯想表現優于大市6.7%。在整個行業不景氣,尋找出路積極謀求轉型的聯想,能夠做到現在的成績并不容易。

在pc業務上,聯想保持住了自己的優勢。有人要提起聯想移動業務遭遇的困難。在國内手機市場,聯想目前還沒有展現出獨特的競争力。在去年的雙十一手機大戰中,聯想的表現落後于小米、華為、魅族、奇酷等手機廠商。移動業務能否在海外市場獲得突破,至關重要。楊元慶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在過去一年,聯想在移動戰略上将重點放到了海外新興市場,海外業績的增長帶動了整體利潤的改善。根據聯想财報,海外市場在聯想移動整體銷量的占比從上個季度的75%增長至83%。

但這并不意味着聯想對國内市場不重視。楊元慶表示,今年聯想移動将用三大戰略:在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持續實作規模和效率的增長;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有創新的産品,并建立強勢的品牌;同時向中國市場的扭轉,簡化産品組合突擊開放市場和零售市場。說明聯想布局其實挺清晰,避開現在國内無序混亂的競争,先在海外打開市場,建立強勢品牌,再積蓄力量反擊。

正如聯想公關所說,企業短期的虧損與長期投資價值并沒有必然聯系。在謀求轉型布局的聯想,現在更為看重的是未來的整體戰略投資和企業重組,短期虧損并不代表什麼。

聯想的多元化轉型“失敗”嗎?

遲宇宙在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反問,“市值創了新高,股價創了新高,但利潤卻未創出新高,并且有可能迎來曆史上的第二次虧損。這樣的聯想集團,還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嗎?”他認為,聯想已經步入下坡,在近幾年的多元化轉型布局中,聯想的戰略并不成功。

那麼,确實如他所說的,聯想的多元化轉型失敗了嗎?并不然,隻是當下遇到的挑戰不小。

2015财年,被楊慶元形容為轉型關鍵年。主要是基于2個方面。一是産品從硬體到硬體+軟體+服務一體化;二是業務模式由與使用者的單點接觸向多點接觸轉變。

這樣的整體轉型并不簡單。2015年對于聯想集團來說,可能正在經曆如楊元慶之前在采訪中所說的“雙重打擊”。聯想當下确實遇到了不少的挑戰,在新業務還沒站穩腳跟時,老業務轉型又沒有及時跟上。一方面,是之前我們說到的pc市場下滑嚴重,對聯想的pc業務影響不小;另一方面,聯想在并購摩托羅拉和ibm x86伺服器後,現在依然處于重組期,還在重模組化式,重建業務,并不能馬上讓其變為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

雖然聯想面臨的挑戰不小,但其多元化轉型布局讓它的國際化、全球化步伐加快了,并且走得更加穩定。

并購使聯想獲得了進軍全球化的底氣和專利儲備。在占據聯想營業額2/3的主力pc業務上,聯想在并購ibm之後,積極布局全球化。2011年,以7.38億美元收購了德國電子公司medion;同年,聯想投資4.5億美元與日本nec組建合資企業;2012年,聯想1.48億美元收購巴西最大的pc公司cce,幫助其赢得大量份額。這些并購努力讓聯想逆市保持增長。

在伺服器領域,聯想伺服器與systemx的兩個團隊進行了整合。不僅包括前端銷售,還包括了營銷、推廣、營運、售前支援等等。童夫堯表示,現階段聯想系伺服器已經占據了超過20個百分點的市場,未來還會再高點。

對于未來能夠左右聯想發展的新業務——移動業務、雲服務業務、iot業務。這些重要的業務楊慶元交由陳旭東等人來開拓。在移動業務上,2014年聯想并購摩托羅拉,一方面,獲得了摩托羅拉強勁的研發實力;其次,也同時獲得了摩托羅拉在專利交叉授權上比華為、中興等新興廠商存在的優勢。目前,聯想已将摩托羅拉打造成巴西市場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陳旭東在執掌聯想移動業務後,積極重塑手機業務的架構,推動聯想品牌手機與已經收購的摩托羅拉手機進行無縫整合,并于去年推出了針對年輕人的樂檬手機,而這款手機在京東和淘寶的銷售資料相當不錯。

在财報中,聯想也談到了未來的移動政策。一方面将簡化産品組合,減少産品數量,提高差異化水準,打造爆款。一方面通過建構一個更加高效的業務模式,調動起公司的全球銷售隊伍,加速實作全球供應鍊的最佳效率。同時,充分利用摩托羅拉移動設計、開發和生産制造的優勢等舉措,繼續推動手機業務的整體發展。

除了大規模收購之外,聯想到處高薪挖人,挖走宏碁前ceo蘭奇,聘請惠普和蘋果的前高管大衛·羅曼擔任cmo等。在管理模式上,楊元慶、陳旭東等高層倡導發起了“超級産品經理制”,想要激發全體員工的創業激情,打造出更多精品。

作為已經走向國際化的老牌pc品牌,聯想的大體量決定了它在轉型的路上轉身速度可能并沒有小公司那樣迅速,但隻要它布局方向和步伐是正确穩健的,聯想多年的品牌底蘊将幫助它穩定地按照規劃走上正軌。

一切才剛開始的時候,唱衰聯想顯然别有用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