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需要開放資料

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以城市資料資源整合與利用為基礎。某種程度上說,資料的開放、共享和利用情況直接影響着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近日,英國開放式資料研究所(the open data institute,odi)釋出文章稱,智慧城市建設應把握好資料開放這個切入點。

資料開放程度影響城市“聰明度”

智慧城市開放資料,是指将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等掌握的各類資料主動向公衆公開,供使用者查詢、下載下傳、使用,以實作智慧城市的資料資訊在網絡空間公開、共享與利用。該研究所專家稱,智慧城市其實就是“資料城市”,資料開放程度影響了城市的“聰明度”,并最終決定了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宜居性。

該研究所在釋出的名為《利用開放資料和自發地理資訊建設智慧城市》(using open data and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or smart cities)的文章中提到,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近30座人口超1000萬的特大城市,從亞洲和非洲的情況來看,許多地方的城市化才剛剛開始,并且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全球城市平均每年擴增人口近6500萬人,這些人口湧入城市後,城市發展也面臨交通擁堵等諸多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建設智慧城市無疑是解決這類“城市病”的一劑良藥。

文章認為,建設智慧城市給21世紀的城市轉型提供了思路。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建立在不同領域資料資源充分整合和利用的基礎之上,其中,資料的開放與共享将極大地影響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開放資料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城市發展的智能化水準,還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創新和就業,并更好地滿足公衆需求,提升服務水準。

地理位置資料是重要“基礎設施”

近年來,随着網際網路使用者資料的快速增長以及智能手機等終端定位裝置的普及,人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分享地理資訊,這種資訊常被稱為“自發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自發地理資訊概念由美國科學院院士邁克爾·f.古德柴爾德(michael f. goodchild)于2007年提出。這種自發地理資訊指的是,使用者通過線上協作的方式,以普通手持gps終端、開放擷取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等為參考,建立、編輯、管理、維護的地理資訊。該文章認為,自發地理資訊是智慧城市資料開放與共享的一項重要内容,基于地理位置的資料是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

對此,該研究所研究員埃裡克·科赫(eric koh)解釋稱,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對許多問題的研究都離不開自發地理資訊,自發地理資訊作為一種基于位置定位的衆包資料(crowdsourced location-based data),相關資料擷取過程并非由政府和商業組織主導,而是由網際網路使用者自發上傳,其中包括地理資訊的自動擷取或使用者有選擇地上傳。“這種自發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掘群眾的共同建設意識,比如在空氣品質檢測、地震監測等事件中發揮群眾的回報作用,及時傳達即時地理位置及資訊,進而支援整個城市系統以更智慧的方式運作。”科赫說。

科赫認為,大資料背景下,對于某一問題的傳統研究方法,如收集小範圍資料進行研究正成為過去時,尤其是基于網際網路平台的各項研究,大資料成為不可忽視的内容,比如在社交網絡領域,研究者若沒有大規模的實證資料就很難做出更為準确有效的研究。基于這一點,智慧城市在交通運輸、環境治理等多方面,都離不開自發地理資訊所産生的海量資料,并在這些資料的支援下對城市管理作出研判。

把控好資料開放的道德倫理

以自發地理資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開放資料的擷取,一方面反映了網際網路時代大資料擷取與應用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涉及一定的道德倫理問題,如使用者監管問題、資料的準确性問題及隐私問題等。

自發地理資訊提供了普通人操作和使用地理資料的權力,同時也為維護動态更新的開放地理資料庫提供了可行性,然而,自發性的另一面是缺乏監管,這可能會造成使用者濫用權力現象的出現。比如,早前谷歌“地圖制作者”功能的稽核機制是由谷歌評審員和可信賴使用者共同組成的,但這樣的設定顯然也存在一定不足,因為一些使用者不負責任的行為,谷歌階段性地禁止了“自動準許”和“使用者修改”兩項功能,所有對地圖的資料更改都必須經由谷歌内部的稽核人員人工完成。

科赫表示,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在向網際網路使用者開放各項資料上傳權力時,也涉及資料的準确性問題。大資料說到底與資訊傳播有關,傳統的社會資訊如來自傳統新聞機構的資訊,有“把關人”負責資訊真實度的稽核和把控,但大資料時代對于海量資訊真實性的辨識,不管對政府、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個人來講,都是一個極大的難題。與之相應的還有隐私問題,身處城市中的群眾被某些應用軟體自動地獲得地理位置、職業等個人資訊的同時,這些群眾的隐私甚至人身安全可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

當然,就像自發地理資訊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者邁克爾所質疑的,我們必須搞明白驅動使用者分享地理資訊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會侵犯到個體的隐私,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人們需要看到在資料分享的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是敏感的,這些問題又将如何解決?

毫無疑問,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正等待人們的進一步思考與解答。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