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時代的O2O商機

物聯網是運用網際網路,使對象互聯并交換資訊,借助各式裝置滿足智能監控等需求,達到萬物聯網的願景。物聯網聯機是以智能雲端架構為基礎,例如手機、計算機、平闆,甚至家庭電器、智能家居裝置、監控裝置及穿戴式裝置等,均能互相聯機,随着各式各樣的産品現身,進入各種市場及産業領域。

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大約可分為3層:感覺層負責感應、偵測及搜集資訊,網絡層負責傳遞資訊,至于第3個應用層,因移動通訊已轉為4g,光纖網絡建置普遍,使得網絡覆寫範圍、帶寬速度有大幅的改變,使得穿戴式裝置有較好的發展,預估到了2020年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将高達2億台。

目前物聯網大環境,似乎缺少破壞性的創新及殺手級的應用,正因如此,擁有創新及創意的想法更顯得珍貴,對微型企業而言,如何借力于專業及異業服務增值,着力在聯機延伸及搭配輔助智能裝置之穿戴式裝置與服務,較容易進入這個市場。

以往,消費者隻能消費購買并适應科技産品,現在可利用物聯網及穿戴式裝置帶來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如何将運作于這些裝置與雲端之間的大資料,借助穿戴式裝置進行資料的搜集,通過智能型雲端運算進行大資料分析,提供使用者相關建議或企業界通過分析結果獲得更大商機,将是在物聯網及大資料時代搶得先機及利益的課題。

營銷管道過去一直以實體為主,拜網際網路、移動通訊及裝置所賜,許多企業開始通過社交網站、app等方式作為管道接觸消費者,是以,b2b、b2c及c2c等商業模式開始快速發展,消費者通過網絡下單,利用物流享受服務,這是我們熟知的虛拟管道型态。

虛拟管道雖擁有大量年輕族群、移動裝置黏着度高、衆多分享工具、口碑營銷快速、主動提醒的即時消息、持續記錄追蹤的消費行為及随身攜帶的訂單紀錄...等特點,但實體管道也有面對面無法被取代的服務,如實境體驗店面環境及商品、通過店面傳遞品牌整體價值,是以,沒有誰可以完全取代誰的問題。

據調查,即使在電子商務最發達的美國,實體管道消費比例仍高達9成以上。為兼顧實體管道與虛拟管道,開始出現整合,也就是所謂的o2o(online to offline),又稱脫機商務或線上線下模式。

o2o與b2c、c2c的最大差異,在于消費者利用線上進行購買,然後到實體店鋪取貨或接受服務,在網絡上搜尋餐廳訂位然後到餐廳消費,利用線上app進行訂購到鄰近店面取貨并付款,或是手機叫車服務等,都是典型的o2o模式。

消費者通過網絡搜尋事先比較,再到實體店鋪進行消費,可達到更友善省時的需求。但也有企業反其道而行,讓消費者通過實體管道接觸商品,再利用移動裝置線上消費,如利用qr code結合大型廣告牌廣告,消費者利用移動裝置掃瞄線上購買。

o2o的商業模式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o2o模式的核心在于線上支付,隻有使用者完成線上支付,整個商業型态才算完成。至于風險,取決于線下能力的高低,體驗式服務若無好的口碑與信用做支撐,也很難規模化;而線下能力的高低,又因為線上使用者使用密集度及黏着度決定。

總的來說,大量的線上使用者能夠為商家提供有效宣傳,并統計營銷效果,進而吸引大量線下實體商家,以規模經濟為網站營運賺取更多利潤。可以想見的是,擁有大量使用者資源及本地化程度較高的垂直網站,将成未來電子商務市場的主角!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