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支招東莞:用工業大資料驅動智能制造

“用工業大資料為東莞智能制造賦能!”昨日,由東莞市機械行業協會、清華大資料産業聯合會、北京工業大資料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2016智能制造與工匠精神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企業家探讨了在即将到來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中該如何用好工業大資料,以及如何培育和踐行工匠精神。

工業大資料驅動“智造”

目前,以資訊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正風起雲湧。但資訊化與智能化到底該如何融合?大資料又與制造業有何關聯?對此,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瞬在論壇上給出回答:工業大資料是“智能”的來源,是東莞制造業更新的重要驅動力。

韓亦瞬解釋,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其核心都離不開工業大資料。在美國,離散型制造積累的應用前景是最被看好的,甚至排在政府服務、通訊傳媒領域之上,流程型制造業的潛力也排在銀行業、健康服務之前;在德國,無人工廠隻是表象一部分,德國工廠已經可以做到兩家競争對手合作研發,甚至工廠中的房間互換、共享,畫地為牢的圈子、界限被打破,這都離不開大資料的支撐。

“大資料是智能化的來源,未來制造企業的營運過程,或者說産品的全生命周期,都将由大資料串聯起來。”韓亦瞬稱。他以知名工程機械三一重工和私人定制工廠青島紅領為例。前者已經建成了5000多個次元、每天2億條、超過40tb的大資料,可以及時監測每台機器的運轉情況、受損等,提前做好主動服務。單單依靠其國内20萬台裝置,甚至可以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研判的重要依據。後者則探索了私人定制的c2m、m2b等模式。“我看到東莞企業已經在往這個方向探索,值得點贊。”韓亦瞬稱。

北京工業大資料創新中心副主任陳晨也表示,對于工業企業來說,初級的大資料能讓企業進行基礎統計分析,這樣對降本增效、建立業務模型有很大的好處,企業既可以做減法,依靠資料對标,減掉制造環節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可以做加法,例如拓寬業務管道。而進階的工業大資料應用,則可以讓企業先知先覺,開始做乘法、除法,比如預先判斷企業的生産運作,以及整合供應鍊等。

東莞工業大資料政策體系漸趨完善

對于台下衆多來自莞企的聽衆,與會專家也紛紛支招,今後東莞要走出加工環節,向前端設計研發和後端服務延伸,也得通過工業大資料串聯。特别是目前的東莞制造業,其資訊化系統還不能夠很好地支撐日常業務運轉,管理層必須在戰略意識層面,做出從2.0到3.0的轉變,在内部制度、流程、組織架構與文化上建構與工業大資料相适應的架構。

據悉,目前我市已經啟動了工業大資料示範項目培育工作,開始了項目申報、稽核等工作,也發掘出技研新陽等一批大資料建設有聲有色的企業,初步具備智慧工廠的一些功能、特點。更重要的是,東莞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劃。

市經信局副調研員陳杞渭在會上表示,近幾年,東莞市先後出台了《東莞市發展物聯網建設智慧東莞規劃(2013-2015年)》《關于加快推進東莞市雲計算發展的實施意見》《東莞大資料行動計劃(2015-2016年)》等政策檔案,開展了東莞市大資料相關的調研以及若幹專題規劃等工作,初步指出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的方向,為大資料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底,東莞在《東莞市大資料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東莞在2018年将初步建成大資料發展體制機制,完成政務雲資料中心和政務大資料庫建設等目标。其中,東莞将運用大資料驅動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推動網際網路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援工業企業開展裝置、産品以及生産過程中的資料自動采集和大資料分析,形成制造業大資料存儲中心和分析中心,建設一批資料工廠和智能工廠。

會上,寶力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啟東、東莞信易電熱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白燕濤等也做了東莞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精神等主題分享。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