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遠互聯的下一步:從“協同”到“門戶”

前幾天出差,連續參加了兩場行業使用者導向的會議,聽了大約六七家行業使用者分享他們的網際網路+和資訊化經驗,其中有兩關鍵詞讓筆者特别敏感——“協同”和“門戶”。

敏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周多以前筆者剛剛與協同管理産品、解決方案和雲服務的全案服務商——緻遠互聯的執行總裁向奇漢有過一次深入溝通。當時向奇漢專門提到了“協同”互聯與企業“門戶”之間的關系,沒想到這一路上竟然就這麼“落地”了。

筆者不得不收緊了所有的神經,收集和整理這些資訊,并試圖融會貫通。

什麼是“協同”

從邏輯關系上,協同與erp、crm不同——協同不是某個業務部門内部的生産系統,比如生産部門的管理系統,而是以業務項目為導向的組織管理系統。換句話說,協同是企業級可遍及全員的組織管理系統。

過去,做協同的切入點在于做審批流,而且由于審批流的重要性,協同在企業組織管理中很容易占據主導地位,并以此把企業中的組織,包括虛拟項目團隊這樣的組織給管理起來。協同在這個意義上說白了,其實就是場景化的各個項目或者各項業務的流程審批。

實際上,企業資訊化發展到今天,不僅有很多項目跨業務、跨部門、跨組織,各業務系統之間也有交叉,而且還需要跟外部供應鍊和資源打通,是以協同管理、業務管理的關鍵,就要在企業内部各個系統之間進行資料協同,從工作協同延展到業務協同。

協同軟體的好處在于,它從根本上是為部門管理者,為非專業人員而設計的,相較于以流程為中心的erp,協同更多的是以人為中心,把人群組織激活。同時又是高度靈活、便于定制,這樣就很容易滿足全員的使用需求。

很多人容易将緻遠協同管理系統與oa等同起來。認為協同與早期的oa無異,隻是解決審批的工具而已。但縱觀緻遠互聯多年來的産品發展,無論從軟體的技術構架、功能子產品、應用範圍和應用效果來看,緻遠協同均已超出了oa的範疇,躍升為“以人為中心”的協同工作管理軟體及企業營運管控平台,與傳統的辦公自動化工具軟體有本質的不同。

為什麼是企業門戶

說了這麼多,企業資訊化從工作協同發展到了業務協同,但業務協同還不是協同市場爆發性增長的關鍵。在企業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協同互聯在企業資訊化中的飛速發展時機正在到來。在向奇漢看來,“繼erp普及實作了企業流程和精細化管理之後,有很強的工作流和門戶、內建和移動特征的協同,能與衆多erp及行業軟體形成良好的生态,協同也是目前企業資訊化繼erp普及後的又一趨勢。”為協同帶來這個新趨勢的殺手級應用叫做“企業門戶”。

緻遠互聯的下一步:從“協同”到“門戶”

  以上為緻遠互聯為中國煙草定制的“企業門戶”

向奇漢在履新緻遠互聯執行總裁之後,立即深入一線,與客戶進行廣泛深入地交流和溝通,發現今天cio們在企業經曆了資訊化的财務和erp時代之後,最需要做的,并不主要是選擇新的業務系統去替換他的業務系統,而是如何把各個業務系統很好的連接配接起來,這就出現了企業門戶的巨量需求。而這,恰恰是協同的機會。

做企業門戶,實際上cio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對老闆負責,讓老闆能夠很清晰地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況,甚至做出預測分析;其二是對員工負責,讓員工真正能把系統用起來。這就需要協同軟體。

應該說,企業資訊化雖然已從部門級發展到企業級,但各個系統之間還沒有很好地融會貫通,很多業務系統還是孤島。這時候,如何能在企業各個業務系統上做內建,包括工作的整合、業務的整合,以打破組織中割裂的剛性流程,形成網際網路化的扁平、高效的管理,成為企業cio們的主要課題。

舉個例子,一家物流企業,需要做的事情有倉儲服務、運輸服務、報關報檢、口岸服務、倉儲關務等等,這些需要有統一的日志管理、權限管理、監控管理,這就需要一個統一的協同門戶,友善每一個員工基于該門戶,便可以随時随地找到自己的組織、自己的任務。

換句話說,企業門戶作為企業員工進入企業内部系統的統一入口,以人為中心,實際上很好地解決了組織管理與時俱進的難題。

協同互聯

毫無疑問,今天的企業,都或多或少面臨着“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比如筆者這次出差,遇到的物流企業,早都已經啟動所謂“共享模式”——自己幾乎不養什麼車隊,而相當部分不單單是通過外包,甚至已經開始通過網際網路共享而來。

這樣的模式,成本更低,但管理起來難度也更大,這就需要相應的硬體設施,對車輛運輸過程中的位置、裡程、速度、線路、周邊環境、路況等資訊進行采集,實時同步到網際網路,進而實作對運輸時效和運輸安全的可視化管控。

顯然,這樣的模式讓業務項目已經完全從企業内部延伸到了企業外部,是以一個網際網路化的企業門戶,就變得異常重要。

對于緻遠互聯來說,應對這樣的市場變化,針對旗下m3移動辦公平台、v5協同管理平台也做了進一步的更新。首先,随時随地的協同互聯成為企業組織管理核心訴求,是以在移動門戶上,緻遠移動m1有了一個更新版——移動m3,取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這與m3助力組織“自生長”的初心不謀而合。也寄予了緻遠互聯希冀m3能夠助力組織管理創新疊代,幫助組織開拓業務創新和發展。m3其實是希望打造業務相關移動app的一個統一平台,将各種移動應用內建、協同到同一個路口,成為基于業務內建的移動門戶。

具體而言,m3首先提供了包括統一組織、統一消息、統一應用、統一待辦、統一報表、統一搜尋和統一安全等7大應用闆塊,,讓移動成為組織管理及各個應用的新入口。其次将業務管理全面移動化,讓企業能夠靈活搭建各種移動業務,比如銷售管理、資金管理、客戶維修服務等,滿足不同角色的管理者、外勤人員、普通員工及産業鍊協作者的不同應用場景需求。第三,提供強大的移動開發平台,支援企業複雜應用的定制和擴充。第四,打造智能工作平台,移動智能辦公助手“小緻”機器人能夠為企業員工、企業管理者提供諸如工作提醒、資訊查詢、工作安排、快捷指令等智能語音助手服務。同時,在流程方面,實作以人為中心的智能連接配接,審批與執行智能連接配接,打通組織管理的“任督二脈”。并能夠記錄在工作當中的行為,智能化資訊分析與推送,讓管理更智能。

而v5作為支撐平台,落地緻遠從工作協同、業務協同、內建協同、産業鍊協同到社會化協同這五環大協同。其中,工作協同是協同全員行為資料;業務協同主要是協同費用、銷售、資産、供應鍊等業務資料的協同;內建協同更多是協同erp、财務、crm、hr等核心系統;産業鍊協同顯然涉及到合同、訂單、供貨、客戶服務等;而社會化協同則包括了商旅、用車、福利、法務、銀企直聯等。

這其中,筆者認為,緻遠互聯最主要的能力是讓組織直面不确定性,讓業務協作方式與組織同變,通過靈活定制的業務生成器,基于移動和智能的五環協同平台,幫助企業從産品驅動轉向使用者驅動,從供應分工轉為生态協同。

而所有這些協同能力,聚合在一起,滿足企業網際網路+轉型更新需求最普遍的需求展現,就是企業門戶。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前幾天出差走訪企業使用者,聽到cio們談論最多的兩個關鍵詞是“協同”和“門戶”的原因所在。

你的企業,協同了嗎?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