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發展可謂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自然選擇。随着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聯網生态也在逐漸建立。然而各式各樣的終端裝置,海量的資料以及複雜的應用場景導緻物聯網的成熟期并沒有那麼快的到來。
現階段物聯網的發展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物聯網業務是一種泛在業務,存在着行業壁壘難突破、技術限制、跨場景應用以及産業發展不成熟等問題。
如何有效解決這些難題?建立統一的智能化資訊管理平台無疑為物聯網發展打了一劑強心劑。随着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物聯網平台勢必成為物聯網生态布局者的必争之地。
麥肯錫的資料顯示,未來物聯網價值鍊的最大份額将在軟體和服務方面,至2025年,軟體和服務提供商營業收入占比将達到85%,平台将是産業生态的核心,應用支援平台(AEP)和連接配接管理平台(CMP)領域可能出現行業巨頭。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物聯網産業鍊的角度來看,大部分流量将歸集于平台商,針對營運商提供基礎平台或應用平台的廠商,将更受益于行業的成長。
物聯網平台的作用
物聯網平台承上啟下,是物聯網産業鍊樞紐
物聯網平台可對終端裝置實作裝置管理、網絡連接配接管理、資料管理分析,并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服務、同時對接第三方應用系統。未來随着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成熟,物聯網平台将提供強大的商業分析功能。
物聯網平台對上承接業務,對下連接配接終端。大量的物聯網終端裝置接入平台後,通過傳感器實作對現實世界資訊采集,并通過移動網絡(LPWAN\GSM\3G\LTE\5G等)、WIFI、ZigBee、藍牙、RFID等連接配接技術傳送給平台。随着時間的變化,海量資料的彙集并存儲在大資料平台上,進而經過平台的資料分析産生有價值的基礎資料。具有應用開發環境支援的平台可調用相應的API再通過通信網絡傳輸信号實作終端裝置的交流與關聯。
另外,對于傳輸實時性要求較高,傳輸量較大的傳感網,具有邊緣計算部署能力的平台将實時下發資訊給對應的終端裝置,使其擁有簡單響應或資訊預處理功能。
物聯網平台需要更大的連接配接
物聯網的接入量巨大,對平台的容量提出更高要求
物聯網時代,數以百億萬記的終端裝置連接配接到統一物聯網營運平台上,看似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例如衆多裝置廠商有着不同的生産标準和驅動接口,不同的企業使用者、消費者使用者的采購标準也大相徑庭;各個行業有着不同網絡連接配接需求,一個平台很難解決網絡問題;每個物聯網應用場景需要多種裝置進行關聯運作等。物聯網平台服務商如何整合硬體裝置,将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模式是“培育”裝置廠商,與各類終端裝置廠商達成合作。但如此一來,裝置量很難達到萬物互聯的一個标準量,并且無法快速為使用者提供商業價值。
愛立信預測到2021年,全球的移動連接配接數将達到275億,其中物聯網連接配接數将達到157億、手機連接配接數為86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電力、智能交通、車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裝置、智慧醫療等領域連接配接數将呈指數級增長。物聯網背景下,終端數量的增加帶來追直接的就是網絡壓力。網絡連接配接錯綜複雜,服務商很難為使用者提供穩定且形式多樣的通信環境。常見的網絡連接配接方式有移動網絡(LPWAN\GSM\3G\LTE\5G等)、WIFI、ZigBee、藍牙、RFID等。很多非網絡營運使用者,更注重應用,并沒有網絡營運經驗。
大連接配接平台存在什麼樣的門檻以及優勢
通過平台管理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網絡管理,專業的運維服務的方式,可以使客戶簡單、便捷、廉價的接入多樣化網絡連接配接,專注于更多的應用開發與實踐。而有許多通信裝置商可以搭建穩定而且廣覆寫的通信網絡環境,以其在IT行業内積累深厚運維管理經驗,為終端使用者智能化體驗保駕護航。例如新華三就是這樣一家企業,最新推出的綠洲平台提供穩定的網絡通信管理和遠端運維服務。
新華三擁有500萬台無線AP潛在接入量,在物聯網連接配接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連接配接優勢。對于物聯網使用者來說AP是建構網絡環境的核心點。将AP管理起來就是将網絡環境進行管理。使用者所有的資料可通過AP傳輸到伺服器端,AP是資料的彙聚點。對AP進行管理,就可以将其覆寫的終端裝置資料管理。通過單個AP針對不同廠商終端裝置提供網絡連接配接,子產品化的網絡塊,再通過無數的AP進行連結到綠洲平台,就能夠實作統一配置管理。統一的管理界面将為使用者帶來極大比便利,并可以提供多種裝置組合實作真正的場景化服務。統一運維管理,将可實作裝置固件一鍵更新,自動維護等功能。
提高物聯網平台橫向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實作了商業模式轉變。綠洲平台的價值轉化結合了自身優勢與IT行業的積累,在企業級AP的基礎上進行更新,打造多樣化的物聯網AP在物聯網生态布局中開疆擴土。物聯網平台服務能力的提升必然增加了使用者黏性,繞開了平台日趨同質化的問題。而在物聯網平台服務商與終端裝置廠商在為大資料的價值争得頭破血流之時,平台服務能力的提升将為這場“持久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物聯網平台如何拓展業務?
垂直行業整合
從幾個垂直行業開始突破,形成可複制的經驗,複制到其他行業中去。一方面教育、醫療、工業等行業都在尋找一個接入物聯網的機會。另一方面SaaS服務市場已走向成熟階段。物聯網平台正為SaaS服務與行業搭建這樣一個機會。例如新華三綠洲平台依靠對物聯網AP的控制為校園提供深入的基于物聯網的“雲-網-端”服務。如此依靠自身優勢将項目落地,搶占行業先機才是明智之選。
積累資料業務
大資料的潛在價值非常可觀,但要避免拿大資料講故事,務實地推出對客戶更有價值的多樣化的産品才會赢得客戶的信賴。物聯網營運平台不在于存儲多少資料,在于将這些資料活化,對其進行分析,呈現給客戶。然而在大資料價值真正爆發點來臨之前,專注于更多垂直行業,做好垂直行業的資料分析,解決垂直行業遇到困境才是物聯網平台服務商的當務之急需。
深入行業,對行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更新,積累行業使用者。隻有在實實在在的項目中積累可靠有用的資料才能獲得所謂“大資料”價值,隻是一味的接入端口,産生大量相關性不強的資料,無法真正整合物聯網業務,洞察消費者。
隻有在垂直行業不斷進行業務積累,整合業務資料,建立先發優勢壁壘,在未來的大資料商業價值挖掘中赢得先機。
結語
物聯網平台一方面将資訊、内容和具體的應用進行了有效配置和整合,滿足客戶對物聯網業務的需求并且可以為客戶創造增值價值。另一方面,通用平台提供了可複用的網絡連接配接、可複制的平台功能,既降低了物聯網投資成本也降低了終端和應用的開發門檻。統一網絡管理及裝置管理更是降低了運維成本。
目前的物聯網平台并沒有完全解決我們在物聯網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但随着物聯網業務的開放,各行各業的不斷的融入,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更智能化的萬物互聯時代将不是夢想。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kpwl/2016-11-29/12543.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