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作者:教育與英語教學

昨天下午,同僚王老師分享給我2021北京西城初三(上)英語期中試題,其中的12道單選題并不太難,考點基本固定,對于中等及以上水準同學來說,得滿分毫不費勁。

引起我關注的是,第1題和第8題的題幹中分别提到兩部世界名著:第1題是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第8題是《黑駿馬》(black beauty)。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其實,上面題幹中的名著與答題關系不大,不認識不了解也毫不影響做題。我隻是想借着這兩道題提示大家:中學生一定要擴大閱讀面,多讀名著,擴大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

記得之前我在“初高中英語學科教研”公衆号上推薦過 2020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國小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希望大家可以記錄收藏,更重要的是,利用假期或周末,埋頭認真閱讀它們。(請在微信公衆号“初高中英語學科教研”中搜尋下面文章)——

轉發收藏 | 教育部:中國小生課外閱讀指導目錄

下面,我把這兩部名著的概要及作者簡介做一介紹。

一、馬克·吐溫和《湯姆•索亞曆險記》

1、馬克·吐溫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薩缪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12歲時,父親去世,他隻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手寫一些有趣的小說,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湯姆·索亞曆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創始者,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内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勞工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曆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順便說一句,張老師曾是文藝青年,非常喜歡馬克·吐溫。)

2、《湯姆•索亞曆險記》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出版于1876年。它雖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鎮為背景的少年讀物,但為任何年齡的讀者所喜愛。書中寫淘氣的湯姆和他的夥伴哈克貝裡·費恩以及湯姆的女友貝姬·撒切爾的許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親身經曆,有許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節。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幹一番英雄事業。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争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曆,對美國虛僞庸俗的社會習俗、僞善的宗教儀式和刻闆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國小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馬克·吐溫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哈克貝裡•費恩曆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于1876年開始執筆,1884年出版。這部小說得到批評家的高度評價,深受國内外讀者的歡迎,同時也不斷遭到查禁。

本人年輕時精讀過他的短篇小說《競選州長》(running for governor)(發表于1870年),被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深深折服。《競選州長》講述的是“我”競選州長整個曆程的遭遇。因為“我”的良好的名聲在政敵的眼中成了一種阻礙他們走向成功的障礙,就以各種各樣的污蔑,諸如:僞證犯、蒙大拿的小偷、挖墳盜屍犯、酗酒狂、肮髒的賄賂犯、可惡的行賄者進行中傷,企圖讓“我”最後身敗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這樣的騷擾而自動退出這場無聊的遊戲。

二、《黑駿馬》

「英語教學筆記」中學生一定要多讀文學名著張同冰

《黑駿馬》(black beauty)的作者是安娜·塞維爾(anna sewell)。該書是一部十九世紀下半葉轟動歐洲文壇的經典兒童小說。

1、内容簡介

小說主人公“黑駿馬”是一匹漂亮的優種黑馬,從小生活在貴族人家,受過良好的訓練,性格溫順,聰明機智,備受主人喜歡。但是好景不長,主人家庭發生變故,黑駿馬不得不被賣掉。他一連被賣過多次,接觸過各種人:有喝多了酒就拿馬撒氣的醉漢,有動辄抽鞭子的出租馬車車夫,有把動物當當機器的野蠻人,也有把動物當成朋友的好人家。黑駿馬嘗盡了人間的甜酸苦辣,最後僥幸有了一個好的歸宿。

2、作者簡介

安娜·塞維爾(anna sewell)(1820—1878),英國人。于1820年出生于英國諾福克的雅茅斯,于1878年去世。她的童年時代在倫敦和倫敦郊區度過。她少年時落下殘疾,從此行走時便離不開拐杖,她還堅持自己駕馭由一匹矮種馬拉的馬車到處活動。這是她身患重病的時候花了6年的時間寫的,也是她寫的唯一一本書,作品出版後不久就去世了,從那時以來這本書銷售了3,000多萬本。

這部作品一經出版便轟動歐洲文壇,多年來在世界享有盛名,是頗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兒童文學,喚醒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了解動物、善待動物。

3、社會價值

該書是一部十九世紀下半葉轟動歐洲文壇的經典兒童小說。

在黑駿馬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類的品質:誠實可靠、堅定勇敢、溫順友善······雖然黑駿馬曆經磨難,卻始終沒有改變這些品質。就像英國詩人拜倫的詩句所說:“你擁有人類全部美德,卻毫無人類的缺陷。這不禁引發我們思索:作為人類,我們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我們這樣殘忍地虐待動物,不正是因為我們漠視動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嗎?”

黑駿馬通過自己的眼睛,用惟妙惟肖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向讀者們傳遞着這麼一個資訊——動物也有感覺,也有思想,人類應該善待動物。

《黑駿馬》曾兩次被搬上銀幕。第一次是1971年由james hill導演(劇情片),由mark lester、walter slezak、peter lee lawrence主演,第二次是1994年由卡羅琳·湯普森執導,肖恩·賓、吉姆·卡特等主演。

【聲明】本文參考“百度”相關網頁文字。

2021-11-0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