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鴻袆:360回歸A股不是為炒股 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

周鴻袆:360回歸A股不是為炒股 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右)接受中國财富傳媒集團董事長兼中國證券報董事長葛玮專訪

3月21日,360公司大股東完成增資更名,名稱由“天津奇思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股份制改造;3月23日,華泰聯合證券與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輔導協定,這意味着360公司将選擇以ipo的方式回歸a股。

消息曝光後,a股多隻此前與360傳出“绯聞”的殼概念股應聲大跌。還沒登陸a股,360就先給a股的炒殼歪風“殺了殺毒”!

日前,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第一次對回歸的過程進行了複盤。他表示,360的回歸一方面是出于國家安全的需要,一方面有利于解決困擾360發展的身份問題。同時,他回顧了360從美國退市,到完成私有化,再到啟動回歸a股的一路上所經曆的“千辛萬苦”,并明确表示回歸a股不是為了炒股:“我們希望遵守國家的規定去走ipo的過程,上市之後希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把360繼續做大做強。”

除再次牽動資本市場,360在安全領域又一次成了“網紅”。在近日的pwn2own2017世界黑客大賽上,360安全戰隊排名pwn2own積分榜榜首,加冕“master of pwn”總冠軍。周鴻祎指出,在網絡安全這一老本行,360在一些領域已不輸甚至領先國外同行。360還定義了“大安全”的概念,希望能從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企業安全、個人安全,以至于人身安全的角度,解決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對安全業務進行全方位布局。

同時,對眼下大熱的人工智能,周鴻祎也決定站到“風口”上,他将圖像識别技術和大資料技術定為360未來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不過,早在去年就給人工智能狂潮“潑過冷水”的周鴻祎再次喊話:“人工智能代表了一個很重要的技術,但搞所謂通用型人工智能的基本都是騙子,說人工智能大腦具備了智力,都是忽悠!我今天覺得人工智能必須結合一個垂直的領域,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是人工智能最有機會的地方。”

退美回歸轉換身份

中國證券報:這兩年,360從美國退市,并完成了私有化,回歸a股的預期也一直非常強烈,是以備受市場關注。日前,360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了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輔導協定,将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首先想請您回顧一下,360當初從美國退市是出于什麼樣的考慮?

周鴻祎:360大概在3、4年前準備退市回來,主要是出于對當時網絡安全形勢的考慮。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安全的地位越來越重要。360已經是中國最大、全球前三的網絡安全公司,不僅保護着幾億老百姓的電腦和手機,很多國企、重要機關甚至敏感的基礎設施也都使用360軟體。當時,網際網路主管部門的上司找我們談了一次話,從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希望360能夠和國家利益保持一緻,能不能退回來從外資公司變成内資公司。

網絡安全這個行業很特殊,并越來越多地和國家安全揉在一起,必須和各自國家的利益要保持一緻。另一方面,360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身份的問題。360是一家中國人創辦、中國人控制的公司,但我們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我們的投資人也大部分是海外基金,是以我們很多時候被看作是一家外國公司。這樣我們在參與國内網絡安全的建設過程中,就會導緻别人會對我們身份的疑惑。為360下一步的發展,我們需要正視和解決這個問題。

綜合以上考慮,我們做了一個決定:要退回來,從外商投資公司變成純正的中國國内公司。這樣一是解決了身份問題,未來在軍民融合的過程我們也能參與國防項目;二是把資産從國外拿回來,360必須紮根在中國這個土地上,希望能為中國國家網絡安全、社會的網絡安全貢獻一份力量,在網絡安全建設中擔任重要角色。同時,因為主管上司找我們聊過,我們對主管上司有承諾,我們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嘗試一下。

中國證券報:雖然退市回歸隻是一個決定,但整個過程漫長而複雜。目前,360從美國退市,到完成私有化,再到準備回歸a股已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遇到過哪些阻礙?對于未來登陸a股又有什麼期待?

周鴻祎:退市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第一,很多退市公司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的,我們不存在這個情況,很多公司退市的時候市值可能不到上市時候的1/3或是一半,我們在美國的市值已經比上市時候高很多;第二,我們退市回來的成本非常高,因為我們在美國最高的時候市值接近差不多100億美金,360要退回來我們差不多要籌集100億美金,而且中間要找到新的投資人,我們還要從銀行借債。是以有一次我開玩笑說我們成了中國最大的“負翁”,這個成本非常大。成本越大,萬一中間有一步做不成,可能就進退兩難、憋死在這裡了。

回來的過程中我們又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黑天鵝事件,比如說股災,這對很多投資人的信心産生了影響。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籌集資金要把在境外上市的資産買回來,有一些美金需要出去,但是去年終的時候人民币匯率非常緊張,幾十億美金要出去可能會影響匯率波動。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堅信這件事必須做,開弓沒有回頭箭。最重要的是,360已是中國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承載着網絡安全重要的角色,是以我們必須往前走。

360回來的意義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樣,得到了各個部門的支援和了解,使得我們曆盡千辛萬苦退回來了。退回來之後我們要考慮,360已變成内資公司,要按照國内的規則重新上市,是以我們開始了上市輔導計劃。現在我們是私人公司,很多股東也有國資背景,在國内的資本市場,我們回歸a股不是為了炒股,而是希望遵守國家的規定去走ipo的過程。上市之後希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把360繼續做大做強,使得360作為國内的上市公司可以有更好的條件,繼續幫我們找到更優秀的員工和專家,這是一個整體的考慮。

中國證券報:您剛提到了希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把360繼續做大做強,在美上市5年間,您覺得美國的資本市場給360提供了什麼幫助?

周鴻祎:應該說資本市場對很多企業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因為360在早期沒有盈利的時候正是靠着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的支援才能将免費殺毒、免費安全等很多事情做下來。同時,上市之後360得到了一定的品牌宣傳。另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有了充足的資金後做了很多的并購和投資,這幫助360從單一的做安全的公司發展到現在能做企業安全,甚至有能力建立世界級的網絡攻擊的預警系統、網絡攻擊的防範機制,這對我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立足安全多層布局

中國證券報:近日,在pwn2own2017世界黑客大賽上,360安全戰隊以總積分63分排名pwn2own積分榜榜首,加冕“master of pwn”總冠軍,代表中國在網絡攻防最高水準的對決中登上世界之巅。這是否說明以360為代表的國内網絡安全公司已趕超世界水準?

周鴻祎:經過幾年的發展,我認為360在包括非對稱的技術對抗等一些領域與國際領先水準相比差距已經不大,甚至在某些領域我們是比較領先的,比如說360應該是第一家利用雲端大資料、機器學習算法解決對未知攻擊的預警。

在這次pwn2own2017大賽中,360安全戰隊把蘋果的macos,蘋果的浏覽器safari、 adobereader、adobe flash、微軟的win10,和全球用的最多的虛拟機軟體vmware,這6個項目全部都實作了破解,赢得總冠軍。往年這些比賽前幾名基本都被歐洲的、美國的戰隊包攬,這兩年中國的戰隊越來越多,這次比賽前三名,第一名是360,第二名是騰訊,第三名是長亭安全實驗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幾年360不僅自己發展,也推動了國内整個安全産業的發展,很多技術上跟美國有一比了。

但從整體技術上,我們跟國外還是有一些差距,主要的差距是對絡安全的認識和基礎技術領域方面。美國對網絡安全有非常深入的認知,每次美國一些公司遭到網絡攻擊的時候,都把攻擊看成是加強安全的機會。但中國很多企業,自己的網站有漏洞可能半年不去修改,大家覺得有防火牆就交差了,在安全意識上需要加強。因為我們隻能提供安全技術和解決方案,能不能用好還在于掌握武器的人。

還有一個先天不足,因為我們用的電腦、手機核心的軟硬體都是美國人提供的,整個網際網路基礎網絡的協定,包括基礎域名也是美國人掌控的。在這些方面,美國人還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今天網際網路用的大部分協定都是美國人做的,是以他們可能對這個東西比我們更了解,他們手裡可能掌握了比我們更多的漏洞、更多的武器。

中國證券報: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安全的範疇越來越寬泛,360也定義了“大安全”的概念,在這個概念底下,360是如何全面布局安全業務的?

周鴻祎:360定義了一個“大安全”的概念,并不是把安全隻狹義的定義成隻有免費殺毒才是安全。今天網絡安全的含義已經有很大的變化,黑客不僅僅攻擊個人的電腦、手機,他們也會攻擊各種網站、政府部門,特别是今天有了物聯網之後,使得虛拟世界和真實世界被物聯網連在一起。比如說工業網際網路,這就意味着别人可以通過網絡攻擊工廠。我們覺得未來網絡安全的形勢會越來越嚴峻,是以我們做了這樣幾件事:

第一,在老本行個人安全方面會加大力度。個人安全,前幾年是防病毒,後來更多的是攔截詐騙電話和騷擾短信。最新的問題是,由于國内移動支付特别普及,手機一旦被攻破,機主的全部身家都會有危險,是以個人安全一直是我們的核心方向;

第二,360企業安全集團可以面向政府、軍隊、大型企業,為他們提供網絡防攻擊的全新解決方案;

第三,在物聯網方面,我們有大概12個實驗室的上千名研究人員,研究在物聯網時代如何保護各種智能硬體的安全。另外我們專門投資了若幹家公司做安全的國際化,我們相信這套免費安全的理念在全球也會受到歡迎,目前在國際上我們有超過4億的使用者;

第四,更進一步,在過去幾年裡我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安全從網上延展到生活,利用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技術我們做了幾個智能硬體,比如說兒童手表解決兒童的人身安全,現在很多老人也會戴;還有家用的智能錄影機、行車記錄儀等。在安全的架構裡面,我們希望能解決一系列的安全,從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企業安全、個人安全,以至于人身安全,這是我們整個的安全業務布局。

中國證券報:您在《智能主義》書中曾指出,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未來可能每個家庭裡面将來會有20件以上物聯網的電器等,它們會遭受更多的攻擊。同時,國家也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帶動工業更新,在工業物聯網方面,360有沒有進行相應的布局?

周鴻祎:在這方面360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我們在前幾年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技術儲備,有好幾個實驗室在工業物聯網方面做安全研究的防護,比如說工控機的安全、整個工廠數控機床的安全,他們用的作業系統和電腦不太一樣,技術要求也不同;

第二,我們投資了國内新晉幾家做工控安全的公司,把這方面的同行也納入進來;

第三,現在工信部成立了工業網際網路聯盟,聯盟裡面有一個安全研究組,360是這個組的牽頭機關,在工信部的指導之下,我們希望把其他的安全廠商聚集起來,一起協作解決工業網際網路的問題。

工業網際網路是一個新話題,大家都沒有經驗,針對工業網際網路攻擊的例子曾經有但案例非常少見,我們認為未來一定還會有,現在需要大家彙聚在一起研究保護措施。

人工智能雙線突破

中國證券報:眼下,人工智能投資大熱。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不能錯過的投資風口;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出現了投資過熱的現象,甚至存在大量泡沫。您是如何看待眼下的人工智能熱潮的?

周鴻祎:我覺得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主要得益于有了大資料,得益于有了非常強大的伺服器叢集的計算能力,也得益于有了gpu這樣的裝置可以加速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的訓練,使得一下子原來不實用的算法變得可以投入在工業上使用了,但它在很多領域依然會受到限制。比如說它可以下圍棋,但是下圍棋的程式絕對不會下象棋;它可以識别圖檔,你教了它識别貓,但是它絕對不會識别狗,它跟人類的能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更不要說具備人類的情緒、意識、創造力,我覺得很多吹噓人工智能的都是有他的目的。

我認為人工智能一定代表了一個很重要的技術,但搞所謂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基本都是騙子,說人工智能大腦具備了幾歲小孩的智力,都是忽悠。我今天覺得人工智能必須結合一個垂直的領域,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是人工智能最有機會的地方。

人工智能不是隻有網際網路公司才能做,我覺得誰有大資料誰就可以做人工智能。我認為有一篇文章講得很有意思,即早期的人工智能叫規則,這次人工智能叫套路。套路就是把人類已經有結論的資料、經驗灌輸給機器,希望它在面對新任務的時候做出回應。目前這項技術在圖像、語音識别方面有進展,但是需要人類的知識和經驗的時候,計算機就力不從心了,是以我反複強調人工智能并不是全能的。

人工智能被吹噓的太過分之後就變成了泡沫,覺得它無所不能。現在很多人開始擔心機器幹掉了人怎麼辦,這受好萊塢電影影響太大,我們今天談的人工智能跟電影差别很大,現在擔心這個問題有點像現在擔心火星上會不會堵車。

包括有人說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就out了,我認為恰恰是因為有了移動網際網路、産生了大資料,有了這些大資料才有了人工智能的存在。我覺得人工智能跟iot萬物互聯非常貼合,因為萬物互聯的裝置可以不斷地采集各種資料,7×24小時收集到雲端,這些大資料就可以作為人工智能計算的根據。反過來,很多智能硬體的處理能力有限,它本身并不智能,但是如果它跟雲端的結果連起來,比如說雲端利用大資料做完判斷,再把這個指令回報到各種智能裝置,會讓裝置做出很多判斷,形成智能的閉環。

中國證券報:去年3月alphago打敗李世石之後,掀起了這一輪的人工智能熱潮。當時,您給360的員工寫了一封信,指出360會在兩個方向做戰略深度拓展,一個是圖像識别,一個是大資料技術。現在一年過去了,360在這些方面有哪些進展?

周鴻祎:還是有比較大的進展的。一方面,我們重點在圖像識别方面進行了很多突破,最近在直播産品和相機産品方面,360可以利用人臉識别做出很多新的創新。比如說在相機裡面,通過人臉識别,自動把人像從圖檔中摳出來了。另一方面,我們利用搜尋和浏覽器使用者閱讀兩項大資料,嘗試幫助網民做新一代的智能搜尋,在使用者輸不出關鍵詞的情況下,我們給使用者推薦他最喜歡的内容。

中國證券報:網絡安全一直是360的核心業務,人工智能又是360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360在利用人工智能做網絡安全方面有沒有什麼突破?

周鴻祎:360最早把人工智能技術用在了網絡安全上,原來傳統的反病毒技術都是要收集病毒樣本進行分析,360想做一個突破性的技術,抛棄這種傳統的基于樣本的方法,就做qvm引擎。qvm就是最早用的機器學習的算法,把很多已知的樣本送進機器學習,最後形成一種模式,可以識别新軟體是不是惡意的程式或者潛在的攻擊。qvm基本就沒有病毒庫,隻需定期更新規則。

攻擊都是利用未知的漏洞、後門和技術,每個攻擊可能就發生一次,在這個攻擊發生之前沒有任何的樣本和知識。通過網絡各個結點采集到網絡流量的資料,我們利用gpu的并行計算建立了深度學習的學習網絡,利用這個網絡識别網絡異常的流量,因為最後一個網絡攻擊總是會有蛛絲馬迹,即使在1千萬台電腦上隻有1台電腦面對1個奇怪的網址發生了1次通路,這種異常的信号也可以通過基于大資料的機器學習進行發現,360天眼是全世界第一個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進行識别未知攻擊的。

另一個方面的進展與挖掘漏洞有關,漏洞是一個網絡安全重要的武器,但是漏洞的挖掘是非常消耗人力的,我們現在跟美國的大學合作,投資了一個實驗室,專門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用機器來挖掘漏洞。

中國證券報:360在過去幾年推出了數款智能硬體,像兒童手表、智能攝像頭、智能行車儀,一些産品銷售火熱,有一些産品市場認可度不是很高,在智能硬體方面,360在過去幾年有什麼得與失?

周鴻祎:最大的得失總結過,做硬體和做軟體最大的不一樣是軟體可以快速的疊代,但是硬體修改的周期特别長,改來改去可能就形成庫存了,有時候改來改去供應鍊也可能跟不上了。

還有關于對商業模式的反思,過去我們做網際網路都喜歡做免費,我甚至很激進地說出了硬體免費的概念,包括我2014年那本書裡面專門有一章叫硬體免費。我今天看了看感覺很慚愧,硬體是不能免費的,因為硬體免費率越多,賠的越多,就很難建立健康、正向的商業模式。現在來看大家也都意識到了,最近手機、電視都提價了,大家再也不賠本賣東西了。

我覺得硬體有硬體獨特的規律,硬體不可能有很高的利潤,核心的價值還是硬體背後承載的軟體和雲端的服務。目前我們在硬體方面,我們限于做好這幾款跟安全有關的硬體,其他的硬體我們就不準備涉足了。

其中智能手機業務因為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目前360手機每年不到1千萬的銷量,肯定不在第一梯隊。我們在手機業務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主要做終端的市場,把安全做好,同時我們繼續以線上銷售為主。

有一些友商可能因為硬體太虧錢之後,欠了供應鍊很多的錢,這個遊戲快做不下去了。是以我覺得手機最重要的是活着,這個市場已經經過了10年,創新已經快走到盡頭了。我覺得可能在未來2、3年裡,手機一定會有實體器件或軟體上巨大的創新。我們在這個市場上繼續存在,我們也在等待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證券報: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曆了pc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現在可能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時代。每一次時代的更疊都會造成網際網路格局的劇變,您覺得未來國内的網際網路格局是否還将迎來再一次的劇變?

周鴻祎:我覺得一定會有變化。有很多的小公司無意跟bat角力而另辟蹊徑,在一些新的領域做bat不願意做、放不下身段去做、不屑于去做,或者看不上去做的事情反而起來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我們還是把眼光局限在傳統的、狹義的網際網路裡,騰訊占據了通信,短期内想撼動它比較難;經過了3q大戰,360跟巨頭交手之後,給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打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他們即使身為巨頭,在自己不斷長大的時候還是保持着很高的警惕。過去是誰冒頭就打壓誰,現在是誰一冒頭巨頭就投資、收購,現在面對創新企業他們用投資收購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形成了大者恒大,強者恒強。這種格局短期内很難改變。

但是從另一方面,我依然不相信一家公司會做100年,會永遠統治這個行業,這樣的話這個遊戲就不好玩了。這幾年我們看到了滴滴、美團、大衆點評,包括目前大家正在争奪的共享單車。我覺得現在新崛起的領域都是巨頭忽視的領域,都是邊緣化的側翼戰。最終要改變這個格局還是要靠創新,還是要靠做别人沒有做的事情。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