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定義資料中心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它旨在滿足業務需求以及按需傳遞應用。然而,由于軟體定義基礎設施中的底層硬體與軟體會按不同的速度發生改變,這會讓it預算規劃變得複雜。例如,我們隻需要幾秒到幾分鐘來部署vm或容器,卻需要幾周到幾個月來購買更多伺服器或存儲來容納這些vm和容器。此外,購買這些伺服器的預算可能到硬體每三年更新到期時才可會提供。
當你部署軟體定義資料中心(sddc)時,你會面臨it預算規劃和管理方面的挑戰。為了最大化sddc的價值,你必須靈活地支配it預算。例如,你會希望随着時間的推移來購買基礎設施,而不是預先購買。
從雲服務提供商學到的經驗教訓
sddc的主要目标是向内部it提供類似公共雲的功能。其中最難實作的雲功能之一是靈活性--讓使用者可将雲視為無限自由,公共雲的租戶可部署新的工作負載,而不需要考慮雲服務提供商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援他們。個人租戶也不需要考慮工作負載峰值。例如,在節假日,支援零售業務的雲計算系統可能會出現資源需求高峰。
雲服務提供商可跨很多租戶平均來處理這些高峰需求。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需求增長并不是瞬間發生。在節假日零售熱潮期間,水果加工業務的需求可能會減少,這在春季和夏季才會增加。這意味着該供應商隻需要有足夠的備用容量來應對增加的負載即可。在1萬個租戶中,可能隻能同時滿足50位租戶的高峰需求,約占總雲容量的10%。在大型雲服務中,這相當于為這50位租戶啟用1萬台新的vm,這是非常高的靈活性。
為了保持成本效益,基礎設施未被使用的比率應保持較低。然而,這些未使用的基礎設施可應對工作負載增長和需求高峰。實作業務價值以及為sddc進行it預算規劃的關鍵在于,平衡未被使用基礎設施的成本與需求高峰。
通常情況下,企業每三至五年更換一次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在更新之間,可用容量不會改變。多年來,基礎設施從未被充分利用發展成過載。在基礎設施生命周期開始時,所有費用已經支付,但隻有小部分得到利用。通常在其壽命中期,基礎設施會達到目标使用率,讓其在一段時間内符合成本效益。而通常情況下,該基礎設施上的工作負載會增長,直到峰值導緻性能降低。如果你是在零售企業,這種性能不佳可能轉換為銷售損失和盈利能力下降。
針對sddc的it預算規劃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企業需要能夠随着時間的推移增加基礎設施,而這同時需要可擴充的基礎設施以及可适應這種擴充的預算。你應該能夠購買足夠的基礎設施來支援現在的工作負載,還足以支援六個月到一年的增長和可預見的峰值。在三到六個月後,你可能會發現工作負載增長速度超過預期,這意味着你需要提前擴充基礎設施。對此,你需要靈活的預算來在預算周期中購買基礎設施。好消息是,你在sddc開始時可花更少的錢,是以你手裡還會有硬體更新預算,同時你在持有這部分資金時也可獲得其他利益。
然而,在大多數企業中,這種做法在第一年會可行。但如果你在年底還有錢,你必須退還給公司,到明年,你會得到更少的預算。為了獲得sddc的真正價值,你需要為來年準備更多預算。為了讓sddc支援it以及業務,這需要财務和靈活性方面的支援。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