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鴻祎為何忘不掉搜尋?

2015年,依然是周鴻祎高調的一年。但不同于往年的是,這一年與周鴻祎綁在一起的标簽,不是搜尋,而是手機。

難道周鴻祎已經忘掉了搜尋?

其實不然,真正了解周鴻祎和360的人都心知肚明——搜尋是老周的心頭病,何來“忘”字?于是,我們看到,剛剛跨過2015年,2月2日淩晨,360旗下搜尋品牌“好搜”又正式切換回“360搜尋”,域名從過去的“haosou.com”切換為“so.com”,而中間隔了才僅僅一年。

釋出會上,老周這樣解釋,“好搜切換回360搜尋是360公司對安全概念不斷擴散和延伸的重要舉措,也意味着360搜尋将繼續依托360母品牌的基礎,在安全、可信賴等方面,繼續形成差異化優勢。”

然而,在一年前,也就是原360搜尋改名好搜的時候,360總裁齊向東在向員工發送的内部郵件中稱,“360搜尋體驗無論是在準确度、豐富性,還是在安全性上,都有了飛速的提升。在體驗上并不亞于競争對手,在某些方面甚至強于競争對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的弱項就是品牌。而之前的360搜尋嚴格意義上講是一個業務名稱,而不是品牌名稱。”

顯然,對比可發現,其實此次360搜尋“回歸”,某種意義上說,是周鴻祎和360的“铩羽而歸”——一年前,稱“安全性有了飛速提升,唯一的弱項是品牌”,但一年後,即稱将“在安全、可信賴等方面,繼續形成差異化優勢”。如果我沒了解錯的話,大概意思就是,這一年好搜的品牌沒有建立起來,将繼續回歸傳統優勢,退守要塞。

當然,以上論述有“刻薄之嫌”,其實360搜尋”回歸”是好事,也是正确的戰略抉擇。隻是,其中透露的,無非是周鴻祎對于當下360搜尋的糾結和不甘,以及那段人所衆知的“曠世熱戀”。

四戰搜尋

對于老周來說,360搜尋已是他四戰搜尋。

1998年10月,周鴻祎成立了國風因特軟體有限公司,網站名叫3721——不管3721,你都能找到想要的——使用者無需記憶複雜的域名,直接在浏覽器位址欄中輸入中文名字,就能直達企業網站或者找到企業、産品資訊。

這是周鴻祎第一次做類似搜尋的服務,也是彼時最恰當的時機——那時候使用者更願通過位址欄而不是搜尋框獲得網際網路内容與服務,3721滿足了使用者這一需求;同時,全中國有超過十萬人做3721代理,銷售3721中文實名服務,這種“人民戰争”式的推廣足以讓3721迅速崛起。

于是,到了2002年,3721不論流量 、營收,都已經成為中國搜尋行業首屈一指的霸主——這一年,3721的銷售額達到2億元,毛利有6000萬元,風頭一時無兩(當時,經營艱難的馬化騰曾險些把qq軟體以60萬元賣給别人)。

但是,彼時3721的競争對手也在發力,即差不多同時和3721創立的百度。随後即爆發了著名的“插件之戰”—— 差不多一厘米高的地方,一時間多少網際網路公司打得頭破血流。當然,最激烈的鬥争發生在3721和百度之間,因為占據這個用戶端,就意味着流量、客戶和收入。

不過,相比人民戰争式的管道,百度越來越展現出技術上的優勢(網頁搜尋),而另一個搜尋巨人google也開始敲打中國的大門。

這時,2003年,雅虎向周鴻祎伸出了橄榄枝——于是,3721以1.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雅虎,把機會讓給了百度、谷歌。

有意思的是,恰恰在周鴻祎賣掉3721之後,同年google上市,一時成為新的網際網路标杆。周鴻祎突然明白,這很有可能是他做的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于是,時任雅虎中國總裁的周鴻祎又推出了“一搜”搜尋,意圖整合3721網絡實名、雅虎搜尋(yst),成為中國的google。這是周鴻祎二戰搜尋。

但是,“由于跨國公司的官僚,也由于雅虎總部對雅虎中國管理團隊的不信任”,這一戰略被無限拖延,直至不了了之。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當日股價過138美元,中國google的标簽貼給了百度。

滄海桑田。周鴻祎的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2005年,周鴻祎離開雅虎,加盟idc,轉型天使投資人。也是在這時,他眼看着百度如日中天。試想一下,以老周不服輸的性格,怎能輕易甘心?

同年,奇虎低調成立,目标是“圖檔+社群”搜尋,意圖“單點突破”。 但這一需求當時并不存在,項目很快就停止了。到這時,已是周鴻祎第三次征戰搜尋。

不過,相對搜尋的再一次失敗,所幸的是,傅盛任ceo的安全衛士異軍崛起。于是,周鴻祎看到另一塊市場,立馬轉戰免費殺毒,并與騰訊進行了一場著名的3q大戰。

2011年3月,周鴻祎帶着一份“堅持上市”的心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一度突破100億美元。然而,即便如此,彼時的百度位居中國bat,市值近千億美金。奇虎與百度的鮮明對比,更讓周鴻祎心有不甘。

2012年8月15日,360低調推出綜合搜尋。憑借360浏覽器在pc端的市場地位,推出搜尋不到一周,根據金山網絡ceo傅盛透露:360搜尋推出僅5天,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0%,超過谷歌、搜狗成為中國第二大搜尋引擎。而這,已是周鴻祎四戰搜尋。

不可否認,這一次征戰搜尋,周鴻祎拿到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是,這一次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浏覽器的市場地位。兩年後,我們都看到,消費完浏覽器的紅利後,360搜尋并沒有起到周鴻祎預想的格局反轉——打敗百度。

正因為如此,360搜尋才會來回改名,政策時變。

時事已變

周鴻祎對于搜尋的糾結與不甘,其實無非是悔恨于當年賣掉了3721——當年周鴻祎的3721和百度市場佔有率差不多,而且在市場管道建設上還領先對手,結果是百度壟斷了國内70%以上的搜尋市場,3721消失了。按照百度市值,現在這個教訓無疑值近千億美元。

但是,曆史從來就是這樣,成王敗寇。

3721時代,中國網際網路才剛剛進入快速發展期,第一代網民上網沖浪的需求異常強烈,但慢騰騰的網速和複雜難記的英文網址,讓網民們“痛苦難耐”。也正是因為這一大環境和市場需求,周鴻祎的中文實名服務3721大獲成功。

不過,那會中國網際網路剛剛啟蒙,還處于混沌時期。3721雖然搶得先機,但由于中國市場足夠大,3721并不是沒有撬動的可能——因為它的壁壘隻有中文實名服務。

事實也是如此。2000年回國創業的李彥宏創辦了百度,雖然其未占先機,但憑借其比較成熟的網頁搜尋引擎技術,到2003年,百度的流量竟然驟增了7倍。百度攻城略地的勢頭讓周鴻祎倍感壓力。而更讓他頭疼的是,彼時谷歌已經開始敲開中國的大門。

在這樣的環境下,周鴻祎“正好碰上雅虎”——雅虎答應為他提供與谷歌相匹敵的搜尋技術。周鴻祎心想,如果能坐擁雅虎的資金、品牌和技術,再加上自己的管道、用戶端和運作能力,不僅可以滅了百度,甚至還能順帶把谷歌給滅了。

當然,我們站在事後諸葛的角度來想,如果周鴻祎能夠在當時選擇獨立發展,把野心收一下,目标瞄準中國市場,也許他就不會選擇雅虎,也不會錯失搜尋領域的霸主地位。

但是,機會隻有一次,曆史不能重來,哪怕周鴻祎再努力。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中國的搜尋格局進入百度時代。而那時,中國搜尋市場的主要玩家是百度和谷歌。有意思的是,李彥宏更了解谷歌,也更了解中國網民,其通過差異化手段與谷歌競争——更懂中文。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谷歌被迫離開中國。但是,也因為谷歌的離去,百度越來越強大,以至于在中國其成為了搜尋的代名詞——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其實,中國網際網路大緻分為三個階段:從1995年到1999年是網際網路門戶時代,門戶網站是使用者擷取資訊主要管道。是以,那時能誕生3721。但2000年-2010年,是網際網路搜尋時代,使用者擷取資訊的方式都轉移到搜尋引擎上了,是以百度可以大出風頭。2010年至今,随着微網誌、微信等社交網站的崛起,網際網路開始進入社交時代,資訊傳播途徑又一次面臨巨變。

一個時代,一次機會,一個霸主。

大勢已定之下,360搜尋如今能夠做到如今的地步,其實已經非常之令人佩服。但是,無論如何,周鴻祎顯然已經錯失了搜尋市場的機會和霸主地位,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周鴻祎再執于搜尋,也隻能徒添不甘和糾結。

如今,360已經是一家平台級的公司,擁有安全、搜尋、浏覽器、應用商店、手機等業務,搜尋不應該也成為不了360未來的單點突破業務。周鴻祎若想未來再次問鼎,為今之計是先忘掉搜尋!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