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流通存隐憂 産業信任體系亟待建立

就在今年10月,始于美國東部的“ddos攻擊”席卷了整個美國,引起了人們對資料安全的恐慌,大資料安全問題逐漸暴露。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大資料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在緻辭中指出,如何突破大資料關鍵技術,如何運用大資料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如何在推動大資料發展的同時確定資訊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各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鄧麥村還呼籲,産業各方要在大資料理論、方法及關鍵應用技術等方面進行探索,不斷提升資料分析處理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形成安全可靠的大資料體系。

大資料安全難題幾乎已成業内共識。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所說:“在對各式各樣的資源進行資料收集的時候,第一個挑戰便是網際網路的安全性,我們希望資料能夠被安全地收集。”在他看來,新量子革命或者量子通信的飛躍,也是為了能夠更加安全和有效地進行大資料分析。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晖在演講時也表示,在釋放大資料潛能時,如何解決安全和信任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安全與信任問題形勢嚴峻

在我國,資料交易産業剛起步。2015年4月,國内第一家資料交易平台——貴陽大資料交易所才正式上線。截至2016年10月,我國已經建成并營運的大資料交易所(或交易平台)已經超過10家。

餘曉晖透露,預計到2017年年中,大資料交易所(或交易平台)将達到15~20家。可以說,平台建設正處在井噴期,而且平台的變現能力正在得到穩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流通環節的加強,就個人資料收集角度而言,海量的資料收集難度比較大,收集過程中透明度也比較低。

餘曉晖指出,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通過對資料的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形成使用者畫像,将給個人隐私帶來威脅,并且在流通環節,由于多方主體的介入,使得資料轉移的控制力差,資料洩露的風險正在加劇。

他還強調,在資料交易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資料交易規則,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料的權屬不明确,交易标的争議也很大;二是由于資料的定價模式不統一造成資料資産的評估存在困難;三是資料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確定資料在交易過程中不被洩露、竊取、篡改、複制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四是資料交易監管機構未明确。

信任體系建設需克服三大難題

正如餘曉晖所言,目前資料交易平台建設正處井噴期,但是資料資源交易機制、定價機制以及規範交易行為的舉措都尚未明确。餘曉晖呼籲,規範的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亟待建立,建立規範的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需要解決三大問題。

一是資料權屬問題需要得到準确界定。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資料的所有權應當屬于資料的原始提供者。但基于原始的使用者資料,在去除個人身份屬性之後,如何劃分資料主體、與資料控制者的産權邊界,亟待業界統一認知。

二是資料隐私保護問題需要大力規範。目前,基于大資料對使用者的行為特征進行分析并得出使用者偏好的營銷行為已經廣泛開展。然而,與此相關的個人隐私洩露問題也被廣泛探讨。對公民個人資訊的保護,與資料的擷取和使用存在天然的不協調,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亟需完善。

三是資料流通各環節标準缺乏統一共識。一件商品越标準化,對其進行交易就越友善。然而,由于資料本身的屬性,其清洗、分析、存儲、定價等問題都存在一定特殊性。資料買方事先無法獲知資料使用的效果,因而無法評判資料價格的合理性,導緻資料買方需求不足。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