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光晶片技術更新加速 光器件占比逐年攀升

光晶片和光元件是制造光器件的基礎元件,其中晶片占據技術與價值的制高點,國内市場仍然薄弱;光元件主要包括陶瓷套管/插芯、光收發接口元件等,中國為全球最大的生産産地,市場競争激烈;光無源器件方面,連接配接器和分路器競争激烈,波分複用器件門檻較高;光有源器件方面,技術含量高,國内企業在放大器和收發次子產品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而光子產品是由多種光器件封裝而成,如光源、檢測器等,國内高速光子產品競争力正在提升。

光通信迎來大發展周期

由于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傳輸距離遠、抗電磁幹擾、傳輸損耗低、信号串擾小”等優點,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資訊傳輸手段。

電信市場接入網迎光改。光通信系統在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傳統的應用領域為電信行業,包括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目前,骨幹網和城域網已經實作光纖化,接入網正在進行光纖化更新改造,移動通信網絡的3g/4g及未來的5g基站都需要使用光纖網絡進行資料回傳。近年來,随着視訊、直播等為核心的重度流量應用日益普及,流量爆發對通信網絡更新與擴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光通信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周期。

光通信系統在資料中心應用爆發,雲計算如火如荼地發展,大資料、物聯網等應用的日益豐富以及網際網路使用者不斷增長,推動大型資料中心加快建設,而資料中心網絡需要使用光纖光纜、光通信裝置及器件,這些都給光通信行業帶來了全新的市場機遇。

光器件占比逐年攀升

在光通信行業的市場産值中,光器件一般占比20%,光裝置占比40%,光纖光纜占比40%。我們預判光器件在光裝置中的占比将提升,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光器件的小型化、子產品化、內建化和智能化,使其正逐漸取代功能單一的分立式電子元器件和光學元器件,在性能上也可替代原先需要由系統或者裝置才能實作的功能;另一方面,光網絡架構正發生改變。之前,光通信主要應用于骨幹網和城域網,但随着帶寬需求的增長及光網路建設成本的下降,光傳輸網絡已在向接入網延伸。接入網中的節點和終端數量都遠大于骨幹網和城域網,而每個節點和終端都需要光器件,故接入網中光器件的用量遠大于骨幹網和城域網。

随着電信号互連方式的高速傳輸接近極限,光互連作為亟需的替代技術引起關注,光通信将逐漸向使用者端繼續延伸,最終實作光纖到桌面,光纖到伺服器,直至闆卡光互連、晶片光互連等。目前,一些個人電腦、高性能伺服器及手機等産品上已開始采用光接口,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光器件。我們認為,未來随着光互連制造成本的不斷下降,光接口有望應用到更多的産品上。另外,在單晶片上混載光路與電路的矽光子技術的進步、微處理器晶片的全局布線等也顯示出了晶片間、晶片内采用光互連的可能性。

是以,光通信節點間的距離越來越短,所需求的光器件數量也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市場規模有望越來越大。

國産替代成趨勢

随着美國新一屆總統特朗普的上台,中美貿易摩擦風險上升,中興、華為、烽火等國内光通信裝置企業必然會因為“中興事件”而心有餘悸。lightcounting近期也發表評論認為,特朗普總統希望與中國達成“更好的交易”和“公平交易”的願望在競選時被多次提及,中美之間存在貿易摩擦風險,這将對中美兩國的光通信産業造成重大影響。

我們認為,凡事總有兩面性,從大國博弈的角度來看,“中興事件”無疑有助于提升我國光晶片、高端光器件的戰略地位,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速進口替代的程序,而且國産替代具有兩大可行性基礎。一是,我國光通信裝置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ihs和ovum資料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我國華為、中興、烽火通信分别占全球光網絡裝置市場佔有率的26%、11%和6%,其中華為排名第一、中興排名第四,而且從資料跟蹤來看,華為、中興和烽火在全球的份額還在不斷提升中。

二是,國家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成立近1400億元的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截至2016年10月,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首期募資規模1387.2億元,已進行40筆投資,承諾投資額也已接近700億元,其中約60%的資金投向半導體制造領域。

我們認為,以半導體雷射器、半導體檢測器等光有源器件為主要生産對象的光晶片行業,也屬于半導體行業,“中興事件”的發生可能加速催化政府對于我國上遊高端光晶片及光子產品的扶持力度,進而推動我國光晶片行業的技術更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