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雲災難恢複服務中為什麼位置、網絡、故障恢複和sla都是非常重要的。然後看看如何具體實施。
在如今的市場上,用于實施雲災難恢複的服務産品還是有不少的。其中有擷取資料或虛拟機鏡像并複制至雲的單純複制工具,也有完全托管的災難恢複即服務功能。當選擇雲恢複服務選項時,使用者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位置。雲恢複服務的位置在哪裡?災難恢複服務離得越遠,來回擷取資料的延遲時間越長——這将對複制性能産生負面影響。此外,還有合規性方面的考慮。存儲資料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是否與使用者資料監管要求相違背?使用者還需要考慮當需要在災難恢複中運作數月時雲災難恢複供應商是否是自行實施災難恢複。
網絡。網絡帶寬是否足夠滿足使用者需求,使用者将如何被計費?将如何實作使用者網絡與雲恢複服務供應商網絡的互聯?是否有安全工具和流程來確定隔離使用者網絡與其他客戶的網絡?
故障轉移/故障恢複。将應用遷往雲需要某種播種流程。這可通過網絡實作,或者可能需要用到由雲供應商發送和上傳的實體備份裝置。檢視應用可以如何快速地使用登上基于雲的災難恢複服務。故障恢複則依賴于故障轉移/播種。在某個階段,需要将應用遷回它們的生産位置。任何資料更新和作業系統打更新檔都需要遷回資料,而這樣做是需要花一點時間來實作的。部分災難恢複計劃可能隻是發送應用程式資料和在雲計算中運作一個重複的應用,進而滿足服務水準協定。
sla。除了恢複點目标,恢複時間目标和服務水準目标以外,雲災難恢複供應商還應提供sla。這些名額将決定諸如網絡響應時間、災難恢複調用速度以及具體流程等參數。還應當有針對雲硬體可用性的sla——一般不會遷移至具有比主站點更差可用性的dr平台。
實施
一旦完成背景規劃和雲恢複服務選擇,就需要進入新的災難恢複流程,這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工作來實作,例如:
裸機伺服器的虛拟化。可能需要将一些應用程式遷入虛拟機,而遷移至雲災難恢複則為證明工作有效性提供了機會。
現有備份流程的改變。正在使用的特定備份工具有可能會改變,或者如果将使用兩個備份方法那麼可通過雲災難恢複予以加強。操作流程将需要審查和修改以便于它能夠與新備份系統相比對。
基礎設施的改變。可能需要開發一些附加的服務,特别是dns、dhcp和ad。可能需要某些網絡改變以便于允許流量在現場備份系統和雲計算備份供應商之間流動。
測試。應當定期對災難恢複流程進行測試。基于雲的災難恢複為測試災難恢複提供了一個更簡便的方法,而基于雲的鏡像可在網絡中被更輕松地隔離開,而不會影響生産服務。很多雲恢複服務供應商都将這一設施作為他們産品的一部分。
最後,應當定期對災難恢複計劃和流程進行審查和測試,以確定它仍然能夠提供一個滿足設計目标的産品。所有的災難恢複産品應當被視為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系統,它的變化是為了不斷滿足應用需求,并最終滿足業務需求。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