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當代篇)

中國兩院院士是國家理工界最頂尖的人才,院士地位相當于古代的國子監。建國幾十年來,為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可謂國之重器!

而這些院士多出身書香世家。比如顧誦芬,其父為國學大師顧廷龍。是以院士名字多不俗,不少名字都有特别的出處。不論是清末民國時期出生的那批院士,還是新中國培養的院士,其名字多不同尋常。在今天影視歌明星泛濫的浮躁時代,有必要推崇科學家實業家,以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明清國子監相當于現在的中科院

下面是筆者整了解析的部分院士名字。

黃本立 ,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籍貫廣東新會,光譜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本立出自《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張存浩 ,1928年2月23日出生于天津,實體化學家和雷射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實體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所長。存浩,存養浩然之氣,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洪茂椿 男,漢族,1953年9月出生于福建莆田人, 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茂椿,即大椿,出自《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因大椿長壽,古人用以比喻父親。又,《幼學瓊林》:“父母俱存,謂之椿萱并茂;子孫發達,謂之蘭桂騰芳”。

陳恕行 ,1941年6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恕行,出自《左傳·隐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明恕而行,即以寬容,寬恕之道行事。這也是孔子的主張,《論語·裡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陳恕行先生

姚守拙 (1936年3月6日—),上海松江人,分析化學家。語出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菜根譚》: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謂不慕榮華富貴,名利,清貧自守。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姚守拙院士

鄭蘭荪 ,1954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廈門,籍貫江蘇吳江,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自《文選·沉約》:“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荪。” 劉良注:“蘭荪,香草也。” 蘭荪又指佳子弟。如清·趙翼詩:“是我昔時初奮迹,瓣香能不望蘭荪。”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鄭蘭荪院士

朱清時 化學家和自然科學家,1946年2月7日生于成都,籍貫四川彭縣,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七任校長,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清時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 張銑 注:“清時,謂清平之時。” 謂太平盛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南懷瑾與朱清時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朱清時院士

朱道本 1942年8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有機化學家、實體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主任。

道本出自《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顧誦芬 1930年2月4日生,江蘇蘇州人,1951年畢業于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及美國宇航學會會員,被譽為“殲8之父”。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創始者、航空戰略科學家。

顧誦芬家學深厚,父親顧廷龍精研國學,其取名即化自晉代陸機《文賦》中的名句:“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顧誦芬與王大中

王大中 ,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實體系。曾任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校長。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中,即大中至正,極為公正,不偏不倚。典出(漢)王逸撰:《楚辭章句》卷一: “皇輿冝安行於大中至正之道,而當幽昧險隘之地則敗績矣。”王陽明《傳習錄》:“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賞析(一)

王大中先生

我們能看出,這些名字多有出處,有的出自《論語》有的出自《莊子》《楚辭》而出處最多的是《昭明文選》莊子,文選,楚辭,在古代也并非一般文人能通讀且熟悉的。能化用其中辭句取名,肯定是飽學之士。而在那個特殊時代,書香門第的子弟多投身科學實業報國,國家才有今日之富強文明,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