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園的池塘裡面,隻要你細細觀察,絕對能發現這種生物:水黾。記得小時候看到這種蟲子,覺得很神奇,因為它能在水面上像滑冰一樣遊走。它可是有很多别稱的: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闆凳、水蚊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也有網友叫它“淩波仙子”,你見過嗎?

水黾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黾蝽科,栖息于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水黾成蟲長8至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稍長。體小型至大型,長形或橢圓形。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于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面多為暗色而無光澤,無鮮明的花斑,前翅革質,無膜質部。
水黾有3對足,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向四周伸開,後足腿節多遠伸過腹部末端。前足明顯較短。跗節2節,端節的末端裂成2葉,一對爪着生在裂隙的基部。後面的一對腿可以用來控制滑動的方向,中間的一對腿則是驅動的腿,特别長。前面的一對腿比較短,隻被用來捕獵。
水黾以落入水中的小蟲體液、死魚體或昆蟲為食。通過它們腿上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們可以感受到落入水中昆蟲的掙紮。通過滑動它們中間的一雙腿它們可以在水面上運動,達到1.5米/秒的速度,此外它們可以做30至40厘米的高和遠跳動。吃食時,嘴成管狀吸食。
它們栖息地一般生活在靜水中,往往成群聚集在水面上,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經年可見。有些種也專門生活在流水中。
為什麼水黾能夠漂浮在水面上不下沉呢?有研究人員發現,水黾的腿能排開300倍于其身體體積的水量,這就是這種昆蟲非凡浮力的原因。水黾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撐起15倍于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而油脂層和水表面的張力卻沒有如此大的浮力。 水黾以極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獵物。它在水面上每秒鐘可滑行100倍于身體長度的距離,這相當于一位身高1.8米的人以每小時400英裡的速度遊泳。
水黾之是以能夠浮在水面,其腿部特殊的微納米結構才是真正原因,江雷上司的研究小組在高倍顯微鏡下發現,水黾腿部上有數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層微米尺寸的剛毛。人的頭發的直徑大約在80-100微米之間,而這些像針一樣的微米剛毛的直徑不足3微米,表面上形成螺旋狀納米結構的構槽,吸附在構槽中的氣泡形成氣墊,進而讓水黾能夠在水面上自由地穿梭滑行,卻不會将腿弄濕。水黾的多毛腿一次能夠在水面劃出4毫米長的波紋。
水黾正是利用其腿部特殊的微納米結構,将空氣有效地吸附在這些同一取向的微米剛毛和螺旋狀納米溝槽的縫隙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層穩定的氣膜,阻礙了水滴的浸潤,宏觀上表現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正是這種超強的負載能力使得水黾在水面上行動自如,即使在狂風暴雨和急速流動的水流中也不會沉沒。
水黾腿部剛毛的疏水性類似于鴨子背部的毛,但是,普遍的疏水性(或抗水性)也許會讓昆蟲在水面上呆一會兒,輕微的觸動或擾動就會打破這種平衡。 然而,在水黾腿部和水面間形成的空氣墊卻讓它們在水面上快速而穩定地行走或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