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大資料指導意見将出台:資料“多跑路” 群衆“少跑腿”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相信現在不少人手機裡都下載下傳了一些關于醫療的app,點開它們,查查某些疾病資訊,或者預約挂個号,或者線上聯系某位醫生,網際網路+ 正在悄然改變着我們傳統的看病方式。

不妨再大膽設想一下:既然我們身體狀況、看病經曆都可以通過網絡連接配接到醫療服務中去,那是不是未來可以實作: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生命的整個過程都可以被記錄在資料軌迹裡?那樣的話,它能帶來的,不僅僅是就醫的便捷、自我管理、個性化治療,還将推動生命科研的進步。而現在,這樣的一份醫療大資料,即将到來。

《關于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到2020年,将建立國家醫療衛生資訊分級開放應用平台,健康醫療大資料産業體系初步形成。

健康醫療大資料是涵蓋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個人健康,又涉及醫藥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養生保健等多方面資料的彙聚和聚合。《指導意見》明确,“按照安全為先,保護隐私的原則,優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資訊平台,實作部門、區域、行業間資料開放融合、共建共享。”

當網際網路+遇上健康醫療,會對每個人的個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實惠?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建立醫療大資料,讓健康資料“多跑路”,讓人民群衆“少跑腿”。

金小桃說:“網際網路健康咨詢、預約就診、預約挂号、診間結算、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移動支付等方面,都給老百姓帶來更加便捷的應用服務。群衆體會最深的是,挂号和支付,下載下傳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等方式,比較好地解決排長隊、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就診等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将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發展遠端醫療和智能化健康醫療裝置。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司副司長張鋒表示,在遠端醫療方面,主要是集中在診斷。比如現在推廣的區域病理、影像、心電,下一步都有利于百姓在基層檢查,到上級去診斷,省了百姓去跑路。未來,如果把百姓的就醫數字醫學足迹都能很完整準确地記錄下來的話,有利于建構預防、治療、康複和自我健康管理的一體化電子健康服務。

提到醫療大資料,不得不提的是與健康有關的各種app,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瘋狂生長的各種健康app既可以咨詢病情也可以規範自我健康。《指導意見》提出:“規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程式管理”。

張鋒介紹稱,初步統計,我國目前有2000種app涵蓋方方面面,有許多app号稱醫療app但是應用不規範。下一步将做相關app的評估,確定患者安全,符合診療規律,同時有利于醫生做出正确的判斷。是以,要推出app應用标準和适用規範。

從全球情況看,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是目前重要趨勢,歐美國家已經邁出實質步伐。從國内情況看,今年我國醫療衛生行業it市場年增長率保持在14%以上,移動醫療市場增速高達20%以上。

金小桃認為,《指導意見》當中涉及到的部門有20多個,幾乎涵蓋了主要的行業産業領域,未來健康醫療産業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将會越來越大。推動醫藥、金融、物流、養老、保險、教育、健身等産能釋放,帶來健康産業加快更新。目前的重點,首先是把健康醫療在大資料當中的各種應用軟體、各種服務平台盡快搭建好,讓老百姓提高獲得感,為深化醫改提供支撐和動力。

醫療大資料實作共建共享的同時,如何保護患者個人隐私和資料安全?金小桃說,個人的健康醫療資訊最為敏感,屬于隐私保護範圍,要依法進行嚴格管控保護,絕不能公開或洩露,一定會加強應用安全風險評估和防範。

金小桃說:“一個比較慣常的做法,就是 ‘脫敏’、‘去辨別化’,對個人隐私産生影響的内容一定要去掉,才能就某一種疾病進行大資料的挖掘分析。二是對涉及健康醫療資料的整個管理要有一套嚴格的法律法規。現在了解到的是,尚未發生個人隐私洩密的事情。”

《指導意見》提出了醫療大資料實施的時間表:到2017年底,實作國家和省級人口健康資訊平台以及全國藥品招标采購業務應用平台互聯互通,跨部門健康醫療資料資源共享共有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基本實作城鄉居民擁有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适應國情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模式基本建立。

我國中醫講“治未病”,未來的“未”。醫療大資料能做到對健康的深度管理,也就是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金小桃說,通過大資料分析應用,推動覆寫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複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健康服務,這是未來健康服務管理的新趨勢。

金小桃指出,利用大資料,将各種健康資料、各種生命體征的名額,集合在我們的資料庫和健康檔案裡面,然後再通過可穿戴裝置,及時監控血壓、心率等方面的生命體征名額,及時進行健康提醒。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李蘭娟認為,通過對每個人健康大資料的彙集,尤其是彙聚成千上萬人的同類疾病大資料,可能對這個領域的治療診斷、醫療技術産生突破性的變革。“健康大資料包括臨床看病的資料、健康資料,例如體重、生命體征、血壓等變化,以及資料差異在哪裡。将來的發展還有基因資料,每個人的健康基因不同,基因遺傳資料、很多疾病是家族遺傳性疾病,這些遺傳資料的影響,可能對預防疾病産生突破性的變革,對治療産生突破性的變革。”

當然,發展了多年的傳統醫療行業現在要跨入“網際網路+”,其固有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緻使轉型難度不容小觑。就拿一個初具規模的醫院來說,每天需要接待上萬的患者前來就診,患者的基本資訊、影像資訊與其他特殊診療資訊彙集在一起,那将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資料。

但可以預期的是,這個平台一旦建立起來,解決醫改頑疾、管理群衆健康,醫療領域的各方面都将打開新的局面。我們也希望,健康資料“跑得再快一些”,那麼在看病的路上,群衆就不用再來回奔波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