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陳晨

五十九年前的12月14日,是藝術電影《大皇宮》收藏完成的日子,影響了幾代人。2020年12月14日,由上海市電影人協會、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主辦的"赤城童心萬古常青——慶祝萬玉明誕辰120周年"活動在藝術館多功能廳舉行。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萬玉明(左)和王古軒(右),圖檔來自"上海美影"微信公衆号

從中國第一部原創動畫電影《大亂工作室》到中國第一部大型有聲動畫電影《鐵扇公主》,從第一部剪紙電影《豬八環吃西瓜》到第一部彩色電影動畫電影《大聖天宮》,萬玉明、萬古宇為中國美術事業,實作了從無到有,從雛形到精細的突破。

在追溯萬氏哥哥一生成就的過程中,來自上海的老藝術家、年輕動畫電影産業的從業者、高校影視研究的學者們從中學到了更多東西,這是堅持不斷創新的老一輩中國動畫師寶貴的精神财富。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與會者合影留念

萬玉明、萬古軒,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開拓者和創始者

萬玉明和萬古軒是孿生兄弟。作為動漫和剪紙領域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動漫發展的重要先行者和創始者。

兄弟倆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出生于江蘇南京的萬氏兄弟小時候經常去南京夫子廟,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是馬燈、木偶戲和皮影戲,因為他們總想着如何讓自己畫中的人物、山水運動,這三者正好符合他們的内心。他們不僅喜歡看,而且還使用紙闆,木棍,娃娃本身,像其他人一樣行事,吸引了一小群觀衆的圍觀。下班後,萬氏兄弟在租來的亭子裡通宵達旦,孜孜不倦地摸索着動畫制作方法,做了不少嘗試,最後拍出了《舒振東中國打字機》和《大吵的工作室》。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鐵扇公主》劇情

短片經驗很多,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問世,1958年,中國第一部剪紙卡通片《豬八環吃西瓜》誕生,1964年《大火天宮》拍完畢,萬老百萬老人翻過花甲,希望得到報酬。"這些經典動畫的背後,是動漫史上的萬氏兄弟一生奮鬥的創新精神、藝術追求和熱愛,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動畫的文化自信。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原導演、寶蓮之光導演常廣喜總結了萬氏兄弟的動畫成就。

上美電影老藝術家錢雲達、段曉軒、蒲家祥、嚴定賢、林文霄、周克勤等方式通過文字、視訊等方式向兩百萬老者表達敬意和懷念。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金海螺》獲得1964年第3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未能到位的錢被交給了導演,導演在萬古先生的上司下參與了《金海螺》的制作。在視訊中,他向您展示了它們的工作原理:

"萬先生出于身體原因将他的大部分工作交給了我們一些年輕人。我們來到漓江,租了一艘木船自己劃船,經過村裡的村子留下來,或者直接睡在船上。是以,我們慢慢地有了船上的生活感。大家日夜加班,非常有創作熱情。

過去的剪紙幾乎從未使用過陰影,我們在"金海螺"中開創了它,将剪紙和陰影結合在一起。那麼如何将繪畫,剪紙,陰影放在一起呢?主要是通過"雕刻"來統一。為了提高"雕刻"的品質,我們咨詢了民間紙雕藝術家,學習制作蠟闆。先做一個木框,然後到寺廟裡找香灰,灰燼篩一個篩子,然後用羊油和石蠟将它們混合在一起,把它們放進木架裡,直到它們凝結起來,蠟闆就做好了。

過去的回形針比較粗糙,是在厚厚的紙闆上用大切刀雕刻或用剪刀剪,這樣也可以雕刻出來,但比較粗糙,不能雕刻出更細緻的東西。金海螺追求精緻。用蠟闆,把紙放在蠟闆上用刀刻,這樣刀子很容易雕刻進去,不會傷害刀子,而且可以雕刻得很細,是以海螺女孩的身體那些圖案就是這樣的蠟盤,用自己很精緻的刀做成。小雕刀就是我們去鐘表店找很細的發條,用兩塊竹夾起來,用油石磨出刀尖和刀刃,這樣刀比手術刀還細,可以雕刻得很精緻。"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破天宮"的照片。

萬先生的《天大殿》曾被公認為中國動畫不可逾越的巅峰。"萬老作為中國動畫大師,是中國動畫的先行者,單槍匹馬創作卡通片,東南亞轟動一時,也啟發了手通等藝術家走上動畫之路。他的《鐵扇公主》是一部反日動畫,但這卻成就了一位日本動畫大師,這是一個曆史好故事。"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楊曉林說。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親手(右)看偶像萬玉明(左)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前半部分《手把手防蟲語言:我是孫悟空》以《鐵扇公主》為線索,形容"孫悟空"情結的手打手,也讓他與萬玉明的會面戲劇性地安排在長城

"從1926年開始,中國第一部原創卡通片《生活大爆炸》,1935年第一部有聲霸卡通片《駱駝舞》,1945年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61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天大殿》,一個人一生中可以創下這麼多第一,而且不僅僅是中國, 也是世界電影的經典。這樣的大師,配得上我們用的方式去緬懷和紀念他。"上海電影制片人協會會長任仲倫說。

萬氏兄弟的靈感來自目前的中國動畫創作

萬先生的兒子王國偉代表家人通過視訊向主辦方和參加活動的上司、嘉賓和朋友表示感謝。王國偉回憶說,父親經常對他說:"别看'大福田宮'在國内外很有名,如果沒有大家,就沒有'大福天宮'。當時,工廠負責動畫設計、繪畫、攝影的年輕人,都做出了貢獻。"同時,萬玉明也會告訴子孫後代,'要進取,要突破自己,要永遠向上。"這樣的教誨不僅是對後代的鼓勵,也是對幾代中國動畫工作者的鼓舞。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萬先生的兒子王國偉與視訊相連

"兩百萬老人把一生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藝術電影的創作中去創新,不斷突破自己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以後的人去學習。希望萬玉明先生、萬古軒先生的精神激勵我們,在中國動漫的道路上永遠創新,永遠向前邁進。"這92歲的錢已經運給了老先生,作為萬氏兄弟的後代,他仍然受到啟發。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豬八戒西瓜》劇情

紀念研讨會現場,《天壇》《豬八環吃西瓜》《魚仔》《金海螺》等萬氏兄弟的代表制作經典片段在大銀幕上播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畫面依然有趣、引人入勝,讓與會人員贊不絕口。今天對祖先的紀念不僅僅是對過去藝術高峰的山脈的緻敬。

在以"探索民族動漫,講中國故事"為主題的對話中,業内專家也談到了萬氏兄弟對目前中國動畫創作的靈感。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主題對話現場

作為老美女電影人,張光熙說:"美和電影的藝術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進行民族風格的動畫,對中國風格的民族動畫的探索已經不止步了一百年。

中國動畫師範學校是在創新中形成的,不是理論,而是在實踐中形成的。用循序漸進的電影和實踐來完成,不斷創新是美國制片廠必須堅持的。"

作為研究課題,楊曉林每年都要寫一篇關于中國動畫電影的年度文章,"因為時代的發展,我們要傳承古老的祖傳事物也要從新技術中學習,這些年中國動畫也是多種學習,學習歐美, 學習日本和南韓,學習百花。近年來,民營企業的作品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民族風格探索。現在我們的動畫電影從成人到低童年,适合所有年齡段的觀衆都有。雖然中國動畫還有很多問題,但已經逐年好轉。去年還出現了《哪個妖孩》等标準作品,如今認為這樣的作品會越來越多,而《大世界》《大保護》等不同風格的作品也在各自的美感類型。"

"新一代的電影制作人是幸福的,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老藝術家奠定了基礎。"上海電影制片人協會會長任仲倫說。任仲倫并不回避美國制片廠不時會面臨的争議,"每個時代都有讨論,但每個人的實力、巨大的努力、大廠的潮流,都是我們的根基,是我們心底。有人說,中國動畫電影的早期曆史,就是萬氏兄弟創業的曆史。老年人的地位,也是上海動畫的地位,也是美國工作室精神的源泉。"

萬玉明誕辰120周年、萬古軒:他們是上海美術電影的基地

為此,上海藝品電影制片廠現任總監Synda也介紹了目前美國制片廠的新成就,從體育到娛樂,從遊戲到酒店,從數位家電到餐飲,IP對于産品賦能效果驚人。中國冰雪運動中心與上海美影聯合制作《中國冰雪擴張》宣傳片微網誌熱搜排名第四,話題閱讀量近5億次,讨論近60萬次。京東.com 618營銷活動一直深度合作,聯合發行品牌微電影《歡樂故事III:回到618》,全管道曝光量已達78億。

"創新和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是美國和美國的夢想。"辛達說。未來,新《大耳圖》《大耳圖王龍在行動》的第二部大片将會見觀衆,彙集了多部經典動畫形象的美國電影《美因日報》明年也将登陸視訊網站;

此外,先正達還透露,原美國工作室網站萬航輪渡路618号将進行改造,未來有望成為一條極具文化特色的上海新地标。

責任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