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原标題:我國發現已知最古老足迹化石
5億年前的腳印是誰留下的?《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美國時間6月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揭開了這個謎底: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埃迪卡拉紀地層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迹化石,推測留下這些足迹的很可能是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或它們的祖先。
具有附肢(疣足)的兩側對稱動物,如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是現生和地質曆史時期最為豐富多樣的動物門類代表。它們在何時出現,一直是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雖然推測它們的祖先可能在6.35億—5.41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已經出現,但在埃迪卡拉紀地層中一直沒有發現确切的化石證據。是以,大家普遍認為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後生動物直到大約5.41億—5.1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才突然出現。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湖北宜昌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系燈影組(5.51億—5.41億年前)地層中發現的一系列足迹化石,為破解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動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該發現将足迹化石的記錄提前到了埃迪卡拉紀,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迹。
此次發現的足迹化石由兩列足印組成,這些足印形成重複的“序列”或“簇”。雖然稍顯不規律,但這些足迹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反映了造迹生物(可以形成遺迹的生物)可以通過附肢支撐身體脫離沉積物表面。遺迹明顯是由兩側對稱的後生動物形成,而且這些後生動物具有成對的附肢。同時,這些足迹化石與潛穴相連,反映了造迹生物行為的複雜性——它們時而鑽入藻席層下進行取食和擷取氧氣,時而鑽出藻席層在沉積物表面爬行。(記者 張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