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是現如今最常聽到一個詞,作為伴随着國家命運發展的電信行業也不例外,時下的營運商正在向着去電信化、市場化、差異化的方向不斷進行探索。
在三大營運商之中,中國電信不僅擁有大量的計算資源還有充分的網絡資源,在去電信化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軟體定義的方式讓基礎設施更好的适配業務,以較為成熟的軟體定義計算為突破點,以軟體定義網絡為發力點,最終全面實作軟體定義基礎設施(sdi)。
用軟體定義打破電信壁壘
在90年代電信行業持續保持着兩位數的增長,但伴随中國經濟的轉型,電信行業增長的平均數逐漸變為負值。尤其是現有的營運商網絡存在多張網、大量的基礎設施,裝置種類繁多、複雜異構、大規模分級部署,應用實施複雜性高,流量剪刀差和網絡管道化趨勢嚴重。
種種問題所帶來最大的轉型需求就是“去電信化”,實作資源的開放标準,靈活精細控制基礎設施能力,更好地适配上層業務,有效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準。與此同時,擁有與之适應的運維營運體系,從以流程工單驅動的運維營運,轉向以應用驅動的業務品質保證和自動化維護。
而軟體定義可以滿足“去電信化”的轉型需求,其可分為對内和對外兩部分:對内,通過編排組合、排程配置設定、安全隔離等手段,定義基礎設施的各類元素,實作更好的控制基礎設施;對外,通過開放化、軟體化,打破原有伺服器、網絡、存儲應用的壁壘,提供業務與客戶快速服務能力。
“如何利用軟體定義的優勢避免加劇的管道化不僅是中國電信也将是未來營運商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師梁偉提到,中國電信同樣是通過軟體化開啟網絡it化程序打破電信行業壁壘。
軟體定義是産業鍊自下向上的整體變革,但更加标準化、開放化,也導緻産業加之點的轉移,單一廠商的競争力在下降,基礎設施服務及開源服務能力越來越重要。是以,使用x86通用架構可以兼具标準化和開放化的優勢,幫助電信行業從傳統成本高昂變為彈性靈活的基礎設施,并且通過開源和自主研發更好的适配業務需求并降低成本。
用sdi來比對業務需求
在全國中國電信擁有規模最大的idc資料中心資源,機房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規模以上機房超過300個,在資料中心的建設上有三大方向:第一,實作資料中心從分散提供伺服器托管向集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第二,實作雲網資料一體化程序。即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面向網絡連接配接、面向上層應用、面向資料特征來實作融合。第三,基礎設施如何更好地适配業務需求。如何比對不同業務特征,合理處理容量、排程、遷移和安全等問題。
從三大方向出發看看資料中心要如何變化,基礎設施包含負責應用執行的伺服器、負責應用資料儲存的存儲、負責應用與資料網際網路的網絡。梁偉認為,無論it形态如何改變,三個基礎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唯一可能變化的就是其存在形态,通過軟體定義實作it資源的整合、排程、自動化協同。
早在5、6年前中國電信就已經開始軟體定義方向的工作和布局,而且在sdi(軟體定義基礎設施)的部署上獲得了三大優勢:
1、 建設維護的自主化。可以根據營運商内部it和業務系統需求以及外部客戶需求,自主地實作資源與不斷變化的工作負載和業務需求保持動态比對,并可在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内完成。
2、 基礎設施的靈活性。應用平台的部署不再是傳統的垂直化部署和營運,具有動态性、擴充性和靈活性。
3、 推動it/ct軟硬體投資的變革。利用軟體高效組織各類通用的硬體,軟體功能強大和穩定則基礎設施強大和穩定,将極大降低營運商硬體投入。
具體到sds(軟體定義存儲)、sdn(軟體定義網絡)上,中國電信也在省公司進行了應用和部署。業務需要網絡提供什麼樣的特性、品質保證等,更好的适配業務,像基于sdn的流量排程應對流量擁塞問題;基于sds提高存儲資源的性能、可靠性、可擴充性,實作海量資料的備份;同時sdi也在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進行部署,實作全域的計算、存儲、網絡一體化。
在引入軟體定義後也會伴随一些問題,使用率的提升附帶可用性的下降,可能帶來不穩定因素,不能滿足傳統電信業務追求高sla的業務模式。而且對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着資源的有效使用。運維營運方面,基于大資料采集、存儲、挖掘的應用業務模組化,使基礎設施更好的适配上層業務。而開放通用的x86技術體系可以很好的支援性能、資源編排、架構,在任何一個層面對基礎設施進行優化,為電信行業在sdi的部署上帶來全面的保證。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