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形式邏輯(02)邏輯概述 & 負判斷

本系列文章主要講解 形式邏輯,系列文章總綱連結為:形式邏輯總綱

本章節思維導圖如下所示(思維導圖會持續疊代):

形式邏輯(02)邏輯概述 & 負判斷

1 邏輯概述

1.1 判斷及其分類

@1 判斷的定義:判斷是對事物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例如: 現在是春天、一加一等于三、我今天沒有吃早飯 。

@2 判斷的特征

有所斷定:如果對對象既無所肯定,也無所否定,那不是判斷。

有真有假:判斷是對客觀事物有所斷定的一種思維類型,是對客觀事物情況的反映, 而不是客觀事物本身。是以,就存在是否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實際的問題。

@3 判斷的分類

形式邏輯(02)邏輯概述 & 負判斷

1.2 推理及其分類

@1 推理的定義:推理就是根據一個或一些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過程。起源于 亞裡士多德的三段論(包括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個部分)比如:

室内物體的顔色是白色的(大前提); 室外物體是以的顔色與室内一樣(小前提); 是以,室外物體的顔色是白色的(結論)。

隻有獲得律師資格證書才能當律師(大前提); 張三還沒有獲得律師資格證書(小前提); 是以,張三不能當律師(結論)。

@2 推理的分類

根據前提與結論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詞,将推理劃分為:

模态 判斷推理: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詞。

非模态判斷推理:不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詞。

根據前提到結論的思維程序的不同,将非模态推理分為:

演繹推理:由一般性前提到個别性結論。

歸納推理:由個别性前提到一般性結論。

類比推理:由個别性前提到個别性結論。

根據結論性質的不同,分為:

必然性推理:結論斷定的範圍沒有超過前提斷定的範圍。包括演繹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必然性推理目前提真且形式真則結論必然真。

或然性推理:結論斷定的範圍超過了前提斷定的範圍。包括不完全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或然性推理的結論不是必然真。

根據前提所含判斷是一個還是兩個或以上,分為:

直接推理:以一個判斷為前提。

間接推理: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判斷為前提。

2 負判斷

2.1 負判斷基礎

負判斷的定義:負判斷就是否定某個判斷所得到的判斷,又叫判斷的否定。設原判為 p,則該判斷的負判斷為“-p”。如果原判斷是“我今天沒有吃早飯”, 其負判斷為“并非(我今天沒有吃早飯)” 。

負判斷常用聯結詞:在日常語言中, “非......”、“......是假的”、“不是......”等,都是“并非”的意思。如:“并非 p”、 “并不 p”、 “不是 p”、 “非 p”、 “p 是假的”等。

案例: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寫富家少女鮑細娅品貌雙全,貴族子弟、公 子王孫紛紛向她求婚。鮑細娅按照其父遺囑,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鮑細娅有金、銀、鉛三 個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話,其中隻有一個盒子,放有鮑細娅肖像。求婚者通過這三句話, 猜中鮑細娅的肖像放在哪隻盒子裡,就嫁給誰。三個盒子上刻的三句話分别是:

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邏輯轉換(肖像 非金)

銀盒子:“肖像在鉛盒中。”     邏輯轉換(肖像 鉛)

鉛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邏輯轉換(肖像 非鉛)

已知這三句話中隻有一句真話,請問肖像在哪個盒子中?(分析:通過邏輯轉換可以看到 2和3沖突,必有一真是以1為假,即 肖像子啊金盒子中,是以答案為a)

a.金盒子 b.銀盒子 c.鉛盒子 d.不在任何盒子中 e.無法确定

2.2 負判斷的邏輯值

負判斷“并非 p”與原判斷“p”之間具有沖突關系。邏輯真值表如下:

形式邏輯(02)邏輯概述 & 負判斷

案例:一家珠寶店的珠寶被盜,經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某一個人所 為。審訊中,他們四人各自說了一句話。

甲說:“我不是罪犯。” 邏輯轉換(甲 非罪)

乙說:“丁是罪犯。”。 邏輯轉換(丁 罪)

丙說:“乙是罪犯。”     邏輯轉換(乙 罪)

丁說:“我不是罪犯。” 邏輯轉換(丁 非罪)

經調查證明,四人中隻有一個人說的是真話。根據以上條件,下列哪個判斷為真?( ) (分析:通過邏輯轉換可以看到 2和4 沖突,必有一真是以1 3 為假,即 甲說的是假話,甲是罪犯,乙不是罪犯,是以答案為a)

a. 甲說的是假話,甲是罪犯。

b. 乙說的是真話,丁是罪犯。

c. 丙說的是真話,乙是罪犯。

d. 丁說的是假話,丁是罪犯。

e. 條件不足,無法确定罪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