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時代,AV企業如何逐鹿智慧城市?

自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後,“智慧城市”發展模式逐漸風靡全球,并成為世界範圍内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100萬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成,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實施全方位的資訊化将增加城市的發展紅利2.5-3倍。而我國“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投資總規模達5,000億元,且撬動了近2萬億産業機會。現階段,從建設實際效果來看,國内智慧城市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領域取得較多實在成果。

然而,盡管過去幾年,智慧城市市場蛋糕不斷擴大,但分給av行業的份額似乎有限。對此,深圳迪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客戶部副總裁張聖做出解釋:“智慧城市建設涉及的智能化子系統非常多,但前一階段主要集中在資訊采集前端建設,是以智能化裝置供應商(尤其安防廠商)與系統內建商以及營運商占據了主要話語權。”

那麼,在智慧城市建設大潮中,av企業是不是隻能當個配角甚至跑龍套?

進入大資料分析時代

在智慧城市基礎建設階段,我們關注的更多是基礎前端的建設。比如視訊監控系統,從“看得見”的标清錄影機到“看得清”的高清錄影機,這一階段對管理平台的要求更多是能看、能控、能調取錄像。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系統規模越來越大,透過前端采集到的資料量日趨龐大,但如此龐大的存儲資料中摻雜着有效的、無效的各種資訊,智慧城市的本質是需要把資訊為人所有,如果僅僅是采集存儲資訊,便與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于是,智慧城市建設對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整合前端感覺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進而對包括公安、交通、城市服務、産業活動在内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響應,實作城市智慧化營運管理。

“在‘網際網路+’浪潮的推動下,智慧城市建設開始邁入大資料時代。使用者的需求從過去關注智能化系統建設轉向資料的可視化應用。”迪威視訊張聖舉例說到,比如一個平安城市項目,過去使用者關心的是前端布點和圖像聯網。“一個城市需要多少布點,在哪些位置安裝錄影機,能否擷取高品質的圖像品質作為事後調閱驗證。”但進入大資料分析時代,智慧城市的可視化就不再是這樣簡單粗暴,而是要像人的大腦中樞一樣,對這些海量資料進行系統評估分析後利用“雷射可視化+”資料平台以圖像形式呈現在決策人面前,科學直覺地指揮人的決策行為。

以迪威視訊為例,作為國内領先的智慧城市綜合服務營運商,近年來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大資料技術應用創新(尤其是智慧城市大資料可視化平台)。據張聖介紹,過去的指揮中心都很簡單,在真正遇到突發事件時很難在短時間調配資源,但新一代的可視化平台就将城市運作體征中的靜态和動态資料經由資料中心處理之後,再以圖像或視訊的資訊呈現在顯示終端上,為上司提供最及時、準确、全面的資料分析,友善決策人在第一時間準确界定突發事件的等級,以形成精準快速的應急方案。

現階段,基于大資料的資料挖掘和智能化對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産業發展乃至城鎮化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推動着智慧城市建設一步步走向縱深。

了解使用者需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十三五”期間的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對于av企業而言,機遇和挑戰并存,手握大資料可視化分析這張王牌或更有助于搶占市場先機。可這對于一直以提供顯示終端為主要盈利模式的av廠商來講,并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再向你的使用者宣稱你的裝置采用到多麼先進的編解碼壓縮算法,可以實作多高的分辨率、呈現多大畫面尺寸,那麼就有點low了。因為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能否超預期地解決其需求。”張聖舉例到,雷射顯示技術具備衆多優勢,色域空間大、光源壽命長、節能環保等。但它終究隻是作為顯示單元的一個光源裝置,隻有将其融合入到大資料平台中,與控制中心的大資料分析系統、中控系統、擴音系統、照明系統等智能化系統融合應用,才能展現其真實價值。

當然,系統整合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要能将系統整合成一個具有大資料分析功能的平台,最根本的就是要能深刻了解使用者需求。智慧城市的主要使用者群體是政府部門,比如公安、交通、消防、城管,這些部門的業務流程都完全不一樣。“比如電力、銀行部門更多的是關注資料,公安、交通部門更多關注圖檔、視訊,不同的需求對軟體的處理能力要求差别較大。”如果對使用者的業務需求沒有深入的了解,就更談不上為使用者搭建适合他們業務需求的大資料平台。

張聖提到,目前迪威視訊的四大業務方向包括智慧城市、雷射顯示、雲資料中心和視訊通訊,這些業務之間看似獨立,卻互相交錯。“十五年來,迪威視訊一直緻力于視訊相關的産業。從最早的視訊通訊,到後來的智慧城市、雷射顯示、雲資料中心,所有的業務方向都順應行業需求、基于行業應用角度來思考,而不是為了賣産品而做産品。”

得益于對不同行業使用者需求的深入了解,迪威視訊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抓住産業變革的機遇。“我們的核心競争力與裝置制造商不一樣,我們的關注點在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解決方案上,”張聖補充道,“比如如何結合城市特色做頂層設計,如何搭建“城市管理+城市産業+城市民生”三位一體平台,都是建立在對使用者的了解上。”

正是源于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了解和對市場的敏銳嗅覺,讓迪威視訊由一家視訊通訊研發型企業脫胎換骨,成為國内領先的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商。如今,通過多年來的努力,迪威視訊已經初步完成了面向智慧城市領域的資料綜合服務能力的建構、應用技術的儲備及專業人才的積累,形成了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建設和營運服務能力,在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攬子服務方面,擁有顯著的行業領先優勢。

以市場為導向作為産品和系統設計的方向,這一模式又倒逼了企業的産品創新,颠覆了企業隻負責生産産品賣向市場這種本末倒置的傳統。大資料時代的智慧城市建設就是所有産品、技術、內建的方向都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企業配備專業的人員團隊、開發團隊、售前支援,以及到後期的施工、運作,将産品嵌入到軟體平台中去,将平台作為一個載體,把過去的孤島一個個連接配接起來,最終實作1+1大于2的價值最大化。

更直白地說,不同廠家之間的競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展現在資料分析能力上,而資料分析則是由使用者需求的了解來進行。具備大資料分析能力的公司往往都經曆了長期的業務磨合沉澱,它們懂得如何給政府提供服務,如何提供超預期的服務,對行業需求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展現為企業最核心的優勢。

認清自身優勢,整合,整合,整合!

那麼,面對每個行業的使用者的獨特需求,一家企業能否各個領域通吃?迪威視訊采取了不同的針對政策,比如公司認為投影機産品太為單薄,很難具備較強的競争力,于是提出了“雷射可視化+”概念,一方面,向大型的系統內建商提供硬體,并配合他們提供一些産品理念和使用者需求,将自己對使用者的了解和産品優勢整合到工程投影機中;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在室内應用中對使用者需求掌握的透徹性,與雷射投影機在戶外應用的理念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包括投影、融合、vr&ar内容、場景、管理、控制、燈光音響、會議于一體的可視化解決方案,最終實作從前台到後端,從平台管理到應用呈現的完全可視化方案。

張聖強調,大資料時代,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到一家獨大,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在融合的時代我們要認識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硬體技術強的廠商可以借助系統整合能力強的內建商,平台商可以利用自己的使用者資源優勢,整合技術和産品。企業需要抱着開放的心态,了解行業趨勢、使用者想法,使自身業務在系統大平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