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Vs愛立信:非衛翰思無能 而是任正非太厲害

日前,華為和愛立信這兩家全球最大的通信裝置制造商最新财報先後出爐。前者靓麗如夏花,後者黯淡如陰霾。受愛立信不佳業績和大股東彈劾的巨大壓力,ceo衛翰思黯然宣布辭職。與此同時,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一篇講話卻在網上熱傳,他提出“不要總想着做領袖的光榮,比世界還大的世界,是你的心胸。”

不是衛翰斯無能,他在愛立信已經工作了28年,其中擔任ceo職位已超過6年。早在數年前,衛翰思就制訂了驅動愛立信戰略轉型的計劃,要引領人類邁向“網絡社會”。就在不久前,愛立信剛剛完成了架構變革,并計劃進一步削減開支。然而愛立信的股東們已經失去了耐心,衛翰思隻能抱憾離開。

很顯然,衛翰思的去職,預示着愛立信将拉開一場力度更大的變革,以應對前有華為擠壓、後有諾基亞追趕的雙重壓力。而風頭正勁的華為,更是愛立信面臨的巨大挑戰。愛立信究竟是如何走向低迷的,華為又是怎樣後發制人的,從雙方财報披露的資料,我們可以從中一窺端倪。

華為再次書寫“大象能快跑”神話

華為2016年上半年實作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币(約合367.64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期的1759億元人民币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

在營運商業務領域,華為圍繞營運商數字化戰略的業務和技術需求,持續深入洞察和技術創新,從業務、營運、架構和網絡四個方面,為營運商提供全面的轉型支撐及服務,并與行業共同推動5g、iot等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發展。

華為企業業務堅持采用開放的技術架構,與客戶、合作夥伴聯合創新,為行業使用者提供創新、差異化和領先的産品與解決方案,獲得客戶廣泛認可,進入加速發展的軌道。

消費者業務在全球市場保持穩健增長。以p9、mate8、榮耀v8、matebook為代表的旗艦産品備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在近30個國家成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終端品牌之一。

2014年上半年,華為實作銷售收入1358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9%,營業利潤率18.3%;2015年上半年,華為實作銷售收入1759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0%,營業利潤率18%;2016年上半年,華為實作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從最近三年的上半年資料,可以很明顯看出,華為整體的銷售收入增長迅猛,但營業利潤率卻持續下滑,其中2015年上半年比2014年同期下滑了0.3%,但2016年卻比2015年同期下滑了6個百分點。

通過分析可以獲知,華為利潤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智能手機業務的投資。華為終端業務近年發展迅猛,已成為全球僅次于三星、蘋果的第三大廠商。華為終端未來雄心勃勃,5年内目标為實作營收1000億美元,超越三星和蘋果成為全球第一。為此從年初開始,華為在數十個國家加大了營銷投入,進而拉低了整體營業利潤率。華為終端靠強有力的投入,正在為全面騰飛構築堅實基礎。

2014、2015年上半年業績釋出時,華為均表示緻力成為ict基礎設施領域的行業上司者,而今年華為把未來目标改成了堅持長期投入,以客戶為中心,聚焦管道戰略。正如任正非所說,數十年來華為隻對準一個城牆口沖鋒,才逐漸走到了今天這樣的規模。總體來看,可以預測華為營收快速增長的勢頭未來幾年間不會改變,但基于投入的新業務,營收的重心會有所改變。至于研發以及業務投入導緻利潤率下滑,華為對此顯然并不十分看重,因為他們沒有上市,不會受到來自股東和投資者的壓力。

愛立信面臨重大變革的十字路口

愛立信最新财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其收入為541億瑞典克朗(約63.2億美元),同比下降11%;淨利潤為16億瑞典克朗(約1.87億美元),同比下降26%。

從資料看,愛立信本季度移動寬帶業務收入持續下滑,尤其是在那些受到疲軟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的市場。從地區來看,該公司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收入出現了增長,同時,在中國大陸的4g業務收入和在北美地區的網絡收入繼續持穩。但該地區專業服務不斷減少,導緻其全球服務業務銷售同比下降。

從業務來看,愛立信的網絡裝置收入為268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14%;全球服務收入為24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支援解決方案收入為29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

在宏觀經濟環境疲軟的市場(如巴西、俄羅斯和中東),移動寬帶的銷售額下降尤為明顯。在歐洲,2015年移動寬帶項目的完工繼續對銷售額産生負面影響。

愛立信還特别提到,其盈利表現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知識産權授權收入減少。本季度的知識産權授權收入為22億瑞典克朗,而第一季度的收入為38億瑞典克朗。

為了應對移動寬帶投資需求低迷問題,愛立信已經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動,進一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愛立信表示将減少ip領域的研發投資,并通過啟用全新的組織結構來提高效率。愛立信自7月1日開始啟用全新組織結構,旨在加速執行發展戰略,适應客戶的工作方式,并進一步規範面向業務負責人的端到端問責制。

但從衛翰思的閃電辭職來看,這種改變的力度顯然不能令其股東滿意,除了裁員、壓縮成本以及提升工作效率,愛立信還需要更猛的藥來醫治沉疴。

市場競争如逆水行舟

華為與愛立信的業績一升一降,反映了當今移動寬帶領域競争的激烈和殘酷。此消彼長,不進則退,華為的快速成長壓制了愛立信的業績增長空間。市場蛋糕就那麼多,華為搶到了,愛立信就隻能挨餓。從上半年營收資料看,華為的規模已達愛立信的3倍,利潤差距更遠超三倍以上。在财富500強最新的排名中,華為一年間飙升了近百位,而愛立信排名跌落到300位之外。從今年年初至今,愛立信股價持續下跌超過30%,在業績報告公布當天更暴跌超過5%。

固然華為發展走的是網絡、企業和消費者業務全面均衡發展的路子,愛立信依靠的是無線寬帶單一的路子,二者不能完全等量齊觀。但是,從幾年前愛立信在移動寬帶市場佔有率超過華為一倍,到今天被華為不斷超越,距離越拉越大,愛立信确實需要認真反思。愛立信長期在移動寬帶領域耕耘,積累了一大批全球頂級優質客戶,尤其在北美和歐洲市場。這也導緻愛立信危機感不足,對市場變化缺乏敏感度。與此同時,過高的零部件采購成本、人工成本又進一步削弱了愛立信的競争優勢。

反觀華為,一直在持續自我變革,堅持壓強原則和以客戶為中心,對榮譽和鮮花視而不見,埋頭于既定目标集體奮鬥,在全球各大市場保持了旺盛的進攻勢頭。華為人的勤奮、敬業精神有口皆碑。華為的成功絕非偶然,愛立信的落後也毫不奇怪。如今的愛立信,這位昔日的業界翹楚确實到了該向華為學習的時候了。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