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網際網路發展史看,應用層面将是雲計算真正爆發區

談到雲計算的曆史,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上世紀60年代的預言都不會被忽略:有朝一日,計算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公共資源。

今天看來,整個雲計算行業的現狀,基本上應驗了60年前這位人工智能概念建立者的預言。經過這些年迅速發展,雲計算确确實實已然成為了網際網路領域的“水電煤”。無論是在推動消費級産品和企業級産品領域,還是成為企業内部創新的引擎,雲計算已經不可或缺。這已經不是什麼需要懷疑的事。

目前國内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已經大舉入局雲計算,并且在業績上增長迅速,比如前幾天才剛剛公布的騰訊q3财報中,騰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了兩倍。對于巨頭來說,如此迅速的收入增長可以點綴财報,當然巨頭的目的不僅僅在此,也不僅僅是因為雲在今天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水電煤。

字頭社認為,雖然目前雲計算還停留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層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雲端更多應用必然會是雲計算廠商未來最重要的增長點,一個個新的生态将會建立起來。

“水和電”的既定事實

當我們看到現在很多行業和公司都已經開始接受雲計算,并享受雲計算帶來的紅利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想起,在兩三年之前,還有一批人認為,雲計算隻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用來炒作的概念。時至今日,雲計算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必備基礎設施。

這就像20世紀初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時的“創業者”要建一個工廠,就需要雇人搭發電設施。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創業者成立一家公司也最近起碼配置幾台pc,雇傭it人員和配備一些必備的軟體,而網際網路公司還需要有自己的伺服器,等等。

但實際上,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這些必要的it投入的實際使用率不到30%,無論是存儲、帶寬和伺服器,還是各種各樣的人員投入,經常會面臨很大程度上的閑置。對于有心接受網際網路化的企業來說,在it方面越來越高的固定資産投入已經成為一種阻礙。

更重要的是,傳統的it方式,明顯無法适應網際網路技術的更新疊代,對于企業來說,擴容和技術更新,周期長、門檻高、投資大,并且這個困難會随着技術發展而艱巨。

面對已經到來的大資料時代,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的問題無疑會更大。全球資料量正以平均年增長率50%的速度增長,而目前資料總量的80% 都是最近兩年産生的。近日,思科釋出雲計算市場展望報告稱,到2020年時,雲資料流量很可能将增長2.7倍,從2015年的每年3.9 zb增長到2020年的每年14.1zb。這需要更強悍的計算能力,對企業來說假設傳統的it方式布局,這種成本根本是無法想象的。

這個時候,雲計算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水電煤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但雲計算現階段還隻是一株幼苗,衆多特性還尚未完全顯露,并不如當年機器代替人工生産的效應那麼顯而易見,是以這個過程仍然在持續。

從網際網路發展史看,應用層面将是雲計算真正爆發區

  樣本:58如何追随雲計算的步伐

或許通過一個案例來闡釋雲計算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實際意義,或許會更加直覺。58成立于2005年,這個“出生日期”已經算是國内最早的一批網際網路公司之一了。是以,58作為相對早期的網際網路公司,也經曆了雲計算概念的認知、接受與布局的階段,具有一定借鑒和參考意義。

時至今日,58從一個分類資訊網站,成為過國内最大的生活服務資訊平台,牽涉到的業務面廣而複雜。在與安居客、趕集網合并之後,58在房産、招聘,特别是藍領招聘、生活服務、二手等這些領域在市場上有所建樹,并且又發起了58到家、轉轉等新業務,正在往更多的垂直領域延伸。

在做客騰訊雲會客廳節目時,58集團cto邢宏宇表示,58的業務從一個平台向垂直的演進,技術層面需要越來越靈活和業務能夠更好地定制化。并且從整個業務非常大的體量,每天上億甚至是幾十億通路的網站,對技術的穩定性性能這些是有非常高的要求。

事實上,58過去經曆了10年的發展,整個技術也是經曆了幾代的演變,很多新老系統,盤根錯節、錯綜複雜,有些剪不斷理還亂,新老系統糾結在一起,需要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怎麼樣把這個系統做得更健壯,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發展。

面對這一情況,58在技術上做了這麼一些改變:

1、 58的技術架構和技術體驗,需要做一次更好的全面的更新,來應對業務的垂直化和未來更大的業務的挑戰,說解決過去一直遺留多年的效率和研發的品質等等一些問題。

因為58過去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系統和業務,也是比較大的體量,這麼大的體量,一下子全部遷到雲上并不現實,是以58當時選擇了混合雲的方案。剛好騰訊雲在這方面有比較靈活的機制,一部分是58自己的服務硬體,一部分是騰訊的硬體和服務,整體采用混合雲的接口。

2、58業務複雜,在短時間内把所有的技術全部都自己來實作也不顯示,可以将已經比較成熟的,跟其業務的耦合性、關聯性沒有那麼的緊密的技術,交給第三方的合作夥伴。

比如像圖檔的服務,既是基礎服務,達到一定的使用者體驗又需要很大的投入。邢宏宇表示,騰訊雲提供給58的解決方案,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整個服務品質、可靠性比原來自己做的要更好。

3、58從平台到垂直化的演進,在每個業務領域需要更好的了解使用者和客戶,需要通過更好的使用者行為的了解、挖掘和分析,來使得産品上有更好的功能改進和體驗的提升。大資料本身也需要比較好的平台、載體和技術的資源,一方面是要有好的技術能力,同時有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

從一兩年前58開始建設自己大資料的平台,到現在為止,整個公司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資料平台和資料倉庫,基本上所有的流量、使用者行為等等一些資料模型,基本在大資料平台上都可以獲得。

從網際網路發展史看,應用層面将是雲計算真正爆發區

  雲應用将迎來爆發

58集團的案例,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擁抱雲計算的過程,這在國内網際網路企業中是個典例。而從58在業務布局上配合技術布局可以看出,越往後,大資料對業務的支援作用将會越來越重要,技術能力也會越來越重要。包括騰訊雲在内的許多雲服務平台,都在提高服務、大資料和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事實上,這一階段的雲計算,減少企業内外部之間由于流通不暢而導緻的損耗,而那些無法避免這種損耗的企業,勢必會逐漸退出市場。

不過,在節目中邢宏宇也提到,現在的雲服務更多是一些基礎的雲服務,比如說你可以把你的服務建構在雲上,未來一個是在應用層面,可能會有更多的需求。“因為現在在雲上的應用,除了基礎服務之外,雲上的應用并不是那麼的多,不管應用的雲架構和應用的雲服務,可能是未來的增長點,或者一個需求。”邢宏宇說。

換句話說,雲計算的最終狀态,并非僅僅隻是一個計算能力的提供方,而是一個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計算平台。這就相當于,未來一個企業的建立,不再需要大量it人員來進行技術維護,不再需要it方面固定資産投入,企業所需要的所有服務都将從雲端直接擷取。這對于企業來說,技術門檻将進一步降低。

這對于雲計算平來說,未來的商機是無限的。其實,當年微軟在做windows系統的時候,當時也不知道市場會有多大。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隻需要5台電腦就足夠了。而在後來,微軟統治了數十年的pc端作業系統,并且還在持續。而電腦,更是成為人們必備的生産工具。

現階段,我們已經可以看見一些基于雲的生态,其早期雛形正在逐漸建立起來。比如騰訊在推進網際網路+戰略落地的過程中,由騰訊雲主辦的雲+未來峰會已先後在深圳、蘇州、西安各城市舉辦,通過輸出雲計算和大資料等能力,在全國各地開展市場生态建設與合作夥伴生态建設,助力更多企業和城市實作網際網路+。今後這個生态,或許在應用方面也會進一步萌生更多的細分體系。

雲計算的發展也勢必會跟着這個趨勢走。pc時代,當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台計算機放在桌面上,打破了計算、運作和資料的僵局以後,平台方在這當中的商機無處不在,而微軟也迎來了高速增長的時期。如果未來所有企業都在雲平台上尋求所需要的服務,那麼一個個基于雲計算的生态也很快會搭建起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