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回收調查:個人資訊保護和環保是公衆顧慮

随着手機越來越普及,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舊手機該如何處理正成為一個日益引人關注的話題。

法制日報11月26日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手機回收不僅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也正在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對整個社會發展帶來一些深層次的影響。

以舊換新比較劃算

北京市民趙先生在今年上半年曾有過一次出售舊手機的經曆。

趙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手機是在去年9月購入的,價格九百多元。今年4月,他在一家大型購物網站上看中一款更高端的機型,價格比原來的手機貴了不少。

“原來的手機用了還不到一年,開始覺得有點不合算,後來發現這家購物網站還提供手機回收服務,我就把自己的手機在網上做了一個評測,發現還值四百多元,于是果斷把舊手機在網上賣了。”趙先生說,賣手機的過程比較簡單,在網上送出申請,然後就有專門人員上門回收。

據趙先生介紹,在回收過程中,從業人員比較認真,對手機進行了仔細檢測。

“不過,我把手機賣掉之後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充值到這家購物網站的個人賬戶。”趙先生說,盡管如此,他還是覺得比較劃算,首先手機賣的價格比較令人滿意,其次這家購物網站上東西很多,日常用的生活用品都能買到。

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電子産品回收利用分會秘書長于可利介紹,随着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人們對手機外觀、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手機更新的周期逐漸縮短。據調查,2011年時,中國智能手機更換周期為29個月,而到了2014年,約50%使用者換機時間為18個月,20%使用者一年之内必須換手機,使用兩年之後的換機使用者比例降至30%;手機平均使用壽命約為1.9年。

“回收來的手機可分為二手手機和報廢的手機,其回收利用方式不同。一些比較新的大品牌、比較新潮的手機,收購後經過清潔、抛光、美容或者維修後,以二手手機的形式銷售;還有一種是報廢的手機,成批發送到拆解廠進行拆解,部分元器件可再利用或者提取電路闆裡的貴金屬。”于可利說。

多科回收創始人馮亞楠說,報廢的手機通常都是老舊款,基本沒多大用,不具備實際使用價值。這樣的手機拆解、提取過程比較複雜,價值也不高。二手手機能夠繼續在市面上流通,價值高一些。

回收逐漸公開透明

目前,手機回收行業産業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隐然有成為網際網路風口之勢。

不久前,據相關媒體報道,專注于閑置手機回收的回收寶平台獲得來自smc世銘集團的a+輪融資,由铠啟資本擔任獨家融資顧問。據回收寶ceo何帆透露,此次估值較半年前a輪上漲近3倍。在此之前,3c産品回收平台愛回收獲得晨興、京東、天圖等聯合投資的6000萬美元,并且展開了大規模的品牌宣傳。

随着手機回收行業快速發展,行業前景逐漸明晰。

“現在需要處理的廢舊手機的量比較大。為什麼會有如此大量的廢舊手機存在?就是因為之前專門從事手機回收的專業機構數量偏少。有些人的手機沒有用了,但是又不知道上哪兒處理,隻能扔在家裡。”馮亞楠說,手機回收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行業。過去,很多手機店鋪都提供回收服務。不過,過去那種老舊的回收方式沒有建立起口碑,主要原因就在于回收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現在由于網際網路發展很快,可以把手機回收行業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重新打造。網際網路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手機回收變得公開透明,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如果沒有一種比較好、得到認可的回收方式,很多人都沒有動力去處理廢舊手機。”馮亞楠說,手機回收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好。

“我國目前的廢舊手機回收管道主要包括個體流動商販、二手手機回收商、經銷商和維修商等,部分手機生産商也開展了一些相關活動。”于可利認為,根據對手機回收市場開展的調研和估算,我國2015年廢舊手機回收量約為兩億部左右;受廢棄手機處理補貼即将落地的政策刺激,預計2016年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量在2至3億部之間。相比于每年6至7億部的淘汰量,廢舊手機回收率雖在增長,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今後的回收範圍不僅限于手機,還會逐漸擴充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過去是物質比較匮乏,廢舊物品不多,現在物質豐富,人們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很多。廢舊物品放在家裡是一種浪費,回收行業能夠把廢舊物品利用起來。”馮亞楠說,就像現在有的大型購物網站,最開始是從賣電子産品起家,逐漸擴充到賣各類生活用品。手機回收行業也緻力于打造網絡平台,從回收手機開始,逐漸涉及其他廢舊物品的回收,比如衣服,雖然價值不高,但積少成多也是很可觀的。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廢舊物品不能越堆越多,要進行回收再利用。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回收行業。

資訊和環保是顧慮

在手機回收行業興起過程中,比較受人關注的是個人資訊保護與環保兩方面的問題。

“手機資訊存儲和電腦存儲類似。對手機進行格式化之後,内容依然在裡面。打個比方,就是把門牌号擦掉,門裡面的東西還在。另外,手機作業系統不同,安全性能也不一樣。如果從安全角度來看,一般要用專門的安全軟體和安全裝置對廢舊手機進行處理,徹底打亂裡面的資料。”馮亞楠說,通常來說,正規回收公司都會對手機個人資訊進行專業處理。一些安全軟體的使用方法并不複雜,手機使用者也可以自己下載下傳對手機進行處理。

對于環保問題,馮亞楠認為,這主要涉及完全報廢的手機,一般交給專門廠商進行處理。現在的問題在于,按照正規程式處理廢舊手機的成本較高,提取手機中的一些成分過程比較複雜,有的廠商就使用一些簡單的做法,盡管能夠省錢省時間,但是卻并不環保。應該扶持一些大型、成規模的企業做手機拆解,現在這方面的工作正在不斷推進。如果能夠通過正規方式把廢舊手機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對于社會很有好處。

“消費者還是應當對手機回收持積極、支援的态度。現在有些消費者之是以不願意出售舊手機,主要顧慮就是個人資訊安全。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很多消費者不願意支援手機回收。是以,我認為目前主管部門應該有意識發展一些相關産業,為消費者個人資訊提供更多保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說,有的消費者為了保護個人資訊甯願把廢舊手機給砸了,這肯定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手機回收公司。

建章立制規範發展

于可利認為,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仍然面臨着回收網絡體系不完善、行業政策标準體系不健全、綜合回收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比如,目前對廢舊手機回收市場的管理沒有專門法規或管理辦法可依,市場發展不規範,比較混亂,正規回收企業數量稀少,使得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體系建設不足,形成“橄榄形”即“兩頭小,中間大”的不良結構。又如,廢舊手機回收、資訊銷毀、維修及元器件再利用的行業标準或規範缺乏,整個行業的發展欠缺指導,雖然有一些環境友好或資源利用效率較高的實踐,但整體水準不高。

對此,于可利提出幾點具體建議:可以通過财稅、市場準入等手段鼓勵規模化、專業化、創新型回收企業發展;進一步完善生産者延伸責任制度,将生産企業納入回收體系建設中,鼓勵生産企業利用已有銷售、維修管道自行建設、聯合建設或委托專業第三方建設回收網絡體系。

“另外,應建立健全行業标準體系。加強政府監管,針對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所涉及的分類、識别、分揀、資訊銷毀、維修、拆解、元器件再使用、材料利用、稀貴金屬提取等各個環節出台相應的技術規範、指南、行業标準或認證,對報廢手機的回收處理全過程進行管理,鼓勵、引導規範、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科學地将廢舊手機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和高效的資源化利用。”于可利說。

于可利還建議進一步推動廢舊手機綜合回收處理技術的研發,合理提升處理能力。一方面,鼓勵廢舊手機分類、拆解及深加工處理技術的研發及産業化,着力提升我國廢舊手機的專業化處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應進行合理規劃,避免企業一哄而上,造成産能過剩和惡性競争。

“政府部門除了要在廢舊手機處理環節加大力度外,還應注重回收過程中效率的提升,因為有的手機使用者即便知道要處理,但是不知道在哪處理,畢竟價值不高,應該多設立回收箱之類的設施,能友善地把廢舊手機集中起來。”馮亞楠說。

“對手機回收廠商要設立一定的門檻,確定有回收實力的手機回收廠商進入這一行業。将來可以考慮制定專門的手機回收條例,比部門規章高一點,比法律低一點,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對此專門立法可能有難度。相關條例中首先要明确為什麼手機要回收。明确手機回收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環境污染,節約資源。同時要打造有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者群體,這也是消費觀念的更新與革命。其次就是對手機回收廠商回收進行鼓勵,并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劉俊海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