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作者:美劇爛番茄

2016年冬天,在紐約的一個電影院中起立鼓掌的那一刻,我就清清楚楚地意識到,這是我最愛的一部電影,但直到三年半後,我才完全明白我為什麼對這部電影如此一見鐘情,以至于我在還沒完全看懂的時候就已經被俘獲。請聽聽我講我眼中的這個故事,和大部分人眼中的版本都不盡相同,雖然是同一部電影。但我迫切的希望你能聽聽我的了解,如果你愛這部電影,聽完之後也許會更愛。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這部電影,從第一秒洛杉矶的藍天,到最後一秒黑暗中的落幕,都是關于夢想。更準确地講,是關于一個人應該如何堅持夢想。而這個“關于夢想的故事”,載體就是mia和seb,兩位都在追求夢想的年輕人。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了解了mia和seb為什麼在一起,又為什麼分開,對于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東西也就基本清晰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前幾天看懂了這部電影後,第一反應是去回答了“兩個人為什麼分開”的問題。在這裡再重新捋一遍吧。

seb和mia的悲劇,其實在seb第一次正式出場時就已經埋下伏筆了。開頭的高速“奇遇”之後,seb回到了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一個屬于失業者的、連搬家的箱子都沒有收拾幹淨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但卻有一台幹幹淨淨的鋼琴、一台留聲機和某位爵士大師坐過的三腳凳。過來幫忙的姐姐想給seb介紹對象,改善一下他的生活境遇(天下的姐姐都一樣啊)seb隻問了一個問題:“她愛爵士樂嗎?”對于seb,他如此愛爵士,如此沉迷于爵士,以至于他的全世界都隻有爵士樂,沒有任何其它值得在意的事情。他對進入他生活的人隻有一項要求:愛爵士,或者說能夠了解爵士。他非常,非常孤獨,他其實很希望有人能分擔這種孤獨,老年爵士演奏者除外。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這時mia出現了。準确的說,是出現了一次又一次,去哪兒哪兒都是mia。mia其人很有個性,也很有趣,這對孤傲的seb來說,就有了第一層吸引力。mia幾次展現出對他音樂才能的欣賞,而seb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音樂,這是第二層吸引力。此時,seb就已經喜歡上古靈精怪的mia了,願意主動約她逛街。踩好萊塢大街的時候,mia非常直白地告訴seb她并不喜歡爵士,seb聽到之後愣在原地。而明顯已經荷爾蒙上頭的seb不肯就此放棄,他直接立刻帶着mia去了他最愛的老爵士吧。他願意再給mia一次機會,但必須立刻搞清楚mia有沒有喜歡爵士的潛力。他甚至願意主動說服一個不喜歡爵士的人喜歡爵士,這是劇情的雙重提醒:seb隻在意爵士樂,同時seb又真的很渴望陪伴。mia當然并不“恨”爵士樂,她隻是不了解也不感興趣。但她對seb感興趣,愛屋及烏,她也就喜歡上了爵士。第三層“喜歡爵士”完成,seb愛上了mia。

這也就是seb愛上mia的過程:他找到了一個人來分擔他的孤獨感,哪怕這個人并不熱愛爵士,隻要能懂他對于爵士的熱愛就可以。然而對于mia,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mia乍一看,和seb很類似:孤獨的追逐夢想,想要有人陪伴。但遺憾的在于,mia其實比seb追求的更高一層:她渴望的,是兩個有夢想的人共同追夢。mia愛上seb的過程,與seb可以說正好互補,而這個互補就是這個故事中最大的悲劇:seb是因為被mia了解而愛上她,mia是因為了解seb而愛上他。mia一開始被seb吸引,是在一個小餐廳外,聽到了seb的琴聲。換成我們易于了解的情景,就像路過後海的酒吧,聽到了一段驚為天人的歌聲。什麼含義呢?一個落魄的天才。mia從seb身上明明白白看到了自己,一個懷揣夢想,追求夢想的人。通過慢慢了解seb對于傳統爵士的執着,她更加确信seb就是她夢中的追夢伴侶。她希望能和seb一起去追求各自的夢想,互相扶持,風雨無阻。

劇情中段兩人相處的時候,特意展現了一組對比,提醒我們兩人對戀愛追求的錯位:seb給mia提了“自己寫劇本”的建議,mia馬上就接受了,并且着手去準備。而mia給seb提了“seb‘s”的建議,seb幾乎想都沒有想就拒絕了。

seb堅持chicken on a stick的想法,并不是“堅持傳統”。mia的創意是一個完全中立的名字,沒有任何“打破傳統”的因素在其中,這個名字所展現的是mia對于seb夢想的了解、支援和參與。

seb想都沒有想的拒絕,就在明确提醒我們,直到兩個人熱戀,seb都沒有把mia當作共同追夢的人,而僅僅是陪伴他的人。而這個seb's 也就成了一個結尾才爆炸的伏筆。seb是真的很沉浸于mia的陪伴,但他又真的不懂mia的心。他如果真的懂mia的心,就會明白mia唯一在意的,就是兩個人一起追逐夢想,哪怕兩個人活得那麼卑微。他把mia看得太輕了。他以為mia隻是希望有人陪伴才和他在一起,甚至以為mia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于是誤以為mia希望他好好工作以讓生活條件改善,并在後面說出了“當初那個窮小子才讓你覺得自我良好”。他真的把mia看的太輕,太輕了……他怎麼會完全沒有意識到,mia哪裡是“以自我為中心”,mia從一開始到最後,滿心滿眼都是他。

雖然seb為了mia,甯願放棄夢想,他卻不知道,當他放棄了夢想,才是真正放棄了mia。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整部電影的轉折點,是seb的首場演唱會。

很多人以為mia是因為seb不能陪伴她,甚至因為seb事業有成而她的演戲事業毫無進展而離開seb。這是多麼淺薄的想法。當seb在台上之時,台下mia最初的眼神是多麼欣喜而驕傲,哪有一絲一毫的不安。但很快這個眼神就随着seb的演出,變成了茫然,變成了惶恐。惶恐于seb的成功?惶恐于seb無法陪伴她?和這些一點關系都沒有。她惶恐于,seb在彈奏什麼?他怎麼不追求夢想了?台上的那個人是誰,還是那個陪我一起追夢的人嗎?

此後的一切,就是自由落體。

seb為了賺錢,越來越忙,也越來越不開心。他不喜歡他的事業,mia對于他也變成一個不知如何相處的人了。他後來的常年失蹤,與其說是忙于事業,不如說已經開始有意逃避mia了。為什麼逃避mia?因為他為了mia去做不喜歡的事,而mia此時也不會表現得多支援seb,更何況mia自己也忙。不喜歡的事積累起來,mia的隐約冷淡積累起來,mia還是那個他喜歡的人嗎?對于mia,seb不僅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也放棄了她的夢想。seb此時想必是沒有時間去鼓勵、支援mia的獨角戲的。忙碌和茫然結合在一起,她也不知道怎麼面對seb了。

此時兩人的感情,名存實亡,隻差一根細細的稻草。最後那根稻草,就是mia的演出。

稀稀拉拉的觀衆席,觀衆門外的吐槽,消失的seb。mia崩潰了,她最為倚重的三件事全部崩塌了:她自己的夢想,seb的夢想,和seb的關愛。而seb也離開了樂團,但他并非是因為懂得了mia而“浪子回頭”,他隻是再沒有了“違背夢想”的壓力,自然而然回到了最初的狀态,回到了他認識mia之前的狀态。否則他早就會去找mia了。峰回路轉,seb接到了mia的試鏡邀請,開車去接mia。與其說她是被seb鼓勵而出山,不如說是seb連拉帶拽硬把她接到試鏡現場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剛到試鏡現場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任何自信或期待,隻有例行公事的開演。但命運也是可笑,恰恰就是她此時“心如古井”的不期待和這段時間的沉寂,讓她以最自然的狀态,想起了自己對演戲最初、最純潔的熱愛。

她想起了那種跳進塞納河的勇敢和浪漫。

終于到了兩人最後的對話。也就是所有人都在困惑的:為什麼這個時候兩個人不複合呢?因為這個時候的兩人,雖然經曆了試鏡事件,和之前并沒什麼不同。seb仍然不明白mia想要的是什麼,他此時對mia的付出更多是“歉疚”、“殘留的關愛”,而非“對mia想要兩個人一起追夢的心意的了解”。他也就沒有什麼動力硬要留下mia。而在mia眼裡,seb一次的付出并不能打消長久以來積累的傷痕,和最後“他并不懂我”這個真相大白的絕望。這種絕望是能夠消解的,但需要兩個條件:seb完全醒悟,加上長時間的付出。然而seb還沒有醒悟,或者說剛剛才開始醒悟,而時間…………mia要離開美國了。

兩個人曾經讨厭對方也無法阻止命運将她他們放在一起,而此時兩個人最需要放在一起的時候,命運将他她倆拆的要多遠有多遠。

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最後的重逢。

隻有明白了上面的一切,才能看懂最後這段“突然出現,在街角的爵士吧”的意義。五年之後,命運覺得差不多了,就給兩人最後一次同處一室的緣分,讓mia走進了seb的爵士吧。當mia看到“seb‘s”這個标志,整個人都傻了。僅僅是因為看到了放不下的前男友嗎?注意這個不是濫俗的青春劇,mia離開seb的時候不是兩個人站在下雨天的操場怒吼,而是平靜的坐在小山頂的長椅上,風和日麗。

她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她所震撼的,是seb最終,最終在她離開之後,在她成家生子成名之後,在她他們倆再沒有一絲一毫一點的可能之後……明白了她最初的心。注意此時seb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最初的對比,幹淨,整潔,充滿了生活氣息。就像那時mia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seb終于不再被“孤獨”綁架,他學會了勇敢面對生活,放這個世界進入他的生活,放自己進入這個世界。當走出自己的孤獨,走出自己的固執,他看到了mia那從始至終對他的傾慕,對于他夢想的支援,也看到了mia多麼渴望能夠被他支援。也就是他本該做到,本能做到,但所沒做到的一切。seb看到mia的時候,竟然沒有那麼吃驚,微微一頓後,就開始了演奏。他難道不覺得惋惜嗎,不覺得痛心嗎,哪怕像台下的mia一樣懵也好,為什麼那麼平靜?因為對于mia,并不知道seb的“浪子回頭”,而對于seb,他很清楚mia終于追到了自己的夢想,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曾深深的辜負過mia,是以對于他,看到mia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快樂。他隻有最後一件不舍的事,他希望mia能知道他的愧疚,他的醒悟,他在她走之後所完成的,

于是在seb’s,這個由mia命名的爵士吧中,seb把他所有的醒悟,都通過他的夢想---傳統爵士,用兩個人初見的音樂做主旋律表達了出來。也就是兩個人本該達到,本能達到,但卻失去了的一切。兩人共同追夢,共同成功,成家立業,幸福一生。一曲終了,seb微笑着目送mia離開,他知道mia都聽懂了,他的愧疚,他的惋惜,他對她的愛,他可以放下了。如果seb能早一點放開内心的封鎖,進入這個世界。如果seb能更加堅定的守護自己的夢想,沒有踟蹰。一個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究竟應該多麼放松,在何時放松,對誰放松,又應該多麼固執,在何時固執,對誰固執。對于每一個真真切切追過夢的人,這幾個選擇有多麼艱難,都有刻入骨髓的感悟。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如此廣受喜愛的原因。孤獨與陪伴,執着與包容,愛與被愛,了解與被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界限,沒有人天生懂得。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一遍遍的劃錯線,一次次,一遍遍的傷害了别人,傷害了自己之後,才明白了應該堅持什麼,又應該放棄什麼,應該付出什麼,又應該期待什麼。

我覺得,這部電影不是要帶你追憶曾經的錯過,而是想用這兩個小時告訴你,珍惜眼前的每一個選擇,努力去真正學會放松和包容,也真正學會堅持,将自己融入這個世界,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裡了解自己,去追尋自己真正的夢想。

在對的時候,跳下塞納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