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代周刊》社論:蘋果是軟體公司 硬體隻為軟體服務

《時代周刊》社論:蘋果是軟體公司 硬體隻為軟體服務

  圖:蘋果

據《時代》雜志中原標準時間4月5日報道,在索尼聯合創始人盛田昭夫去世前幾年,筆者曾有機會就索尼決定收購一家電影制片廠對其進行采訪。盛田昭夫告訴我說,對他而言,“電影和音樂隻是内容”,索尼是為了自家裝置才希望擁有内容。

盛田昭夫的思維方式對已故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産生了巨大影響,讓他對盛田昭夫非常敬重。實際上,筆者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奠定了喬布斯對蘋果戰略的的基礎,尤其是1997年他重返蘋果,以及随後負責ipod和iphone等項目時。

即便是在蘋果如今的決策中,内容為先的戰略也非常明顯。你必須了解蘋果的是,邏輯上來說,它首先是一家作業系統和使用者界面公司,其次才是硬體公司,使用者界面也是内容的一種形式。

當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硬體對蘋果十分關鍵,構成了該公司絕大多數的營收。但對蘋果而言,硬體隻是其傳遞其他創造的一種工具,如使用者界面、應用和服務。加在一起,這些組成了一個豐富的跨平台體驗,讓蘋果使用者的裝置保持同步和更新。

當蘋果最初在2007年釋出iphone時,現蘋果營銷進階副總裁菲爾·席勒向筆者展示了一台原始裝置。他關掉手機,将其放到桌子上并問我怎麼看。我說,它就是一塊配有玻璃螢幕的金屬。席勒的回複是,“對蘋果來說這是一塊玻璃,用來傳遞其激動人心的新軟體。”

我對這段對話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它塑造了我對該公司此後的了解。在蘋果看來,iphone是一塊任其塗抹的空白畫布。當然,某種程度上所有的硬體都是“白布”,但沒有哪個競争對手能像蘋果一樣,在其裝置上帶來如此程度的連續性。尤其是android陣營,它們遭受着嚴重的分歧,無數的硬體和軟體版本讓其持續惡化。

我們都知道蘋果是如何利用mac颠覆pc市場,它将圖形使用者界面和滑鼠首次推向大衆。我們也知道蘋果是如何用ipod颠覆音樂行業,以及用iphone颠覆通信行業。同時,ipad進一步瓦解pc世界。所有這些硬體都有一個共同點:強大的硬體,但更重要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使用者界面、應用和服務。

apple tv同樣有啟發意義。當在2006年推出時,它被稱隻是蘋果的“業餘愛好”。但是此後,apple tv售出了數千萬台,此後蘋果重新燃起了改善這款産品的興趣。銷售方面,該裝置幫助蘋果長期以來重新發明電視的願望取得了進展。

在去世前,喬布斯曾告訴傳記記者沃爾特·艾薩克森,他已經“攻破“了制作超級電視的秘密。喬布斯所設想的可能是一台真正的電視機(而不是機頂盒),而關于蘋果将開發該産品的傳言似乎也從未停息。但相比大多數電視,apple tv機頂盒帶來了難以否認的簡潔界面。而且就像其蘋果其他硬體那樣,apple tv隻是一個利用電視作為“白布”的使用者界面。

同時,蘋果的新跨平台電視應用正試圖打造一個平台,将視訊帶到蘋果陣營的每一塊螢幕上,它們全都擁有簡潔的界面,語音控制和雲功能。蘋果并未打造一款獨立的電視,而是将其現有裝置變成兼職的電視。就像筆者的朋友、著名風投基金andreesen horwitz的本尼迪克·埃文斯最近在twitter上所說:“‘蘋果在電視上失敗’的觀點讓我發笑。他們已經售出了15億台電視。”

是以,蘋果的戰略實際上十分易于預測:硬體裝置作為蘋果的白畫布,來傳遞它的使用者界面、應用和服務,這些才是蘋果真正的冠上明珠。如果該戰略還有什麼秘密的話,那就是蘋果決定打造的“白布”是何種類型。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