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産業呼喚開放共享

在我國,大資料産業要想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一方面必須努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另一方面則要增強政府及企業開放、共享基礎設施與資料資源的意識,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保護主義”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席卷全球,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正深刻改變着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有研究顯示,我國的資料總量正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在全球的占比将達到21%。在我國,資料分析等技術已在網絡社交、電商、廣告、搜尋等業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電信、金融、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基于大資料推出了風險防控、信用評價等新型業務和個性化定制等應用示範;政府部門也基于大資料建立了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有效地促進了“放管服”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在發展迅猛的同時,我國大資料産業也存在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安全性有待加強等問題。截至目前,我國投建了大量資料中心,但很多因為缺乏營運經驗處于閑置狀态,同時很多城市卻仍在花費巨資投建新的資料中心,重複建設現象凸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大資料産業要想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一方面必須努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另一方面則要增強政府及企業開放、共享基礎設施與資料資源的意識,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保護主義”。為此,相關部門應推進公共資料開放和基礎資料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等領域資料向社會開放。同時,強化資料資源在采集、存儲、應用和開放等環節的安全保護,推動電信和網際網路資料管理細則出台。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大資料的核心應用領域,深化大資料創新應用對中國制造轉型更新具有重要意義。是以,應繼續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研究制定工業大資料發展路線圖,支援開發一批工業大資料分析技術和産品,建設一批工業大資料平台,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同時,發展新興産業大資料,大力培育網際網路金融、基因分析、精準醫療等新業務,提升大資料資源的采集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發展政府和民生領域大資料,在市政管理、減災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群服務等領域全面推廣大資料應用,提升政府決策能力、打造民生服務體系。

在推進我國工業大資料應用的過程中,尤其應抓好工業大資料标準化工作,健全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外部環境。同時,應将工業大資料安全納入資訊安全範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國内工業大資料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模型,建立應對資料洩露等安全風險的相關預案。當然,也要不斷引導企業需求,幫助企業形成對資料客觀、科學的認識;推進企業間和企業内部資訊互動、共享和內建,充分發揮資料融合的應用價值。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