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作者:隔壁小書童王小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海洋生物因為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與陸地生物進化的與衆不同,但即使是這樣博比特蟲依然堪稱海洋生物中的異類,如蛇一般的蟲體上布滿環節,兩側長有無數的觸角與剛毛,其口部可以由内向外翻轉,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颚,透着說不清的詭異與恐怖。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bobbit worm,學名為eunice aphroditois),是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亞綱,矶沙蠶目,矶沙蠶科的一種蟲類。它們體形驚人,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現。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它們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其體長最長可達3米,但是觀察到的平均長度為1米,呈圓柱形,圓柱直徑或者說體寬為2.5厘米。多毛類主要生活于海底。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常在夜間活動,它們壽命很長,主要生活在10~40米深的海底。博比特蟲大部分時間都将自己埋在海底的沙子裡面,僅把身體的一小部分伸到水裡;這些美麗的蟲子伸出來的部位上長有5個觸須,能夠靈敏地感覺獵物,通常是小型的蠕蟲和魚類。

博比特蟲的身體上具有環節,平均身長為1米左右,發現的最長紀錄為3米左右,但科學家們相信,如果生存環境适宜,并且沒有天敵的幹擾,博比特蟲有可能長到5米長。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複雜,被稱為"咽頭",能由内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颚,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其斬為兩段。有時候人無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捕到獵物之後,博比特蟲便立即躲進自己的洞中進食。博比特蟲利用5根觸角探測途經的獵物,使用名為咽腔的無上肌肉口器捕捉它們。博比特蟲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超快的速度和超強的攻擊能力能夠将魚類瞬間撕成兩半。這對獵物來說,或許是最痛快的結局,如果最初僅僅是被咬傷,它們會被拖入博比特蟲的洞穴裡,遭受噩夢般的折磨。雖然捕食兇猛,但博比特蟲其實是雜食性的。如果獵物稀少,它們會取食海草或其他海洋植物,也會清除藏身處周圍的少量腐爛食物。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名美國男子在自家魚缸中發現一隻隐藏兩年、長達1米的巨型博比特蟲。據該男子講述,博比特蟲應該在魚缸中隐藏了兩年,但由于它一直藏在岩石裡,隻有晚上才出來捕食,再加上行為比較隐秘,是以一直未被發覺。直到後來,他突然注意到魚缸中珊瑚蟲一夜間全部消失,魚的數量也不斷減少,才花費時間監測魚缸的變化,最終找到罪魁禍首。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日本串本海中公園的副經理在一份報告中描述了2009年,在濑戶漁港發現的一條巨大的博比特蟲。這條蟲子躲藏在一艘系泊筏的漂浮物中。它是什麼時候躲到漂浮物中,來的時候是幼蟲還是半成蟲,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漁港裡的生活很不賴。被發現的時候,蟲子已經長到了3米,體重近0.5公斤,擁有673個環節。這是發現的最大的博比特蟲。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同一年,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稱,在紐基的康沃爾水族館内發現了一條1.2米長的博比特蟲。一開始,勞工們對水族缸裡珊瑚和魚類被破壞,甚至被切為兩半的情況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通過徹底的檢查,人們發現罪魁禍首是一條碩大的博比特蟲。水族館的管理者馬特·斯萊特說:“有東西在大肆吞噬珊瑚,但我們對其一無所知,我們還發現了一條受傷的刺尾魚,于是我們設了陷阱,但到了晚上就被撕開了。蟲子顯然把陷阱搞壞了,誘餌裡放滿了鈎子,估計也在它肚子裡了。”

恐怖的海底怪物——博比特蟲

沙蠶

同樣為多毛綱的環節動物沙蠶外形與博比特蟲有幾分相似,沙蠶在一些地區是一種美味的食材,隻是不知道博比特蟲有沒有被端上餐桌的那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