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垩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并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并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

中國的遼甯省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産地,特别是大名鼎鼎的熱河生物群,曝出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發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了中華龍鳥、小盜龍、羽王龍等等。

遼甯省西部的陸家屯村附近,當地的農民發現了兩具恐龍化石,化石被位于沈陽市東北大學的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征集,編号分别為pmol ad00114 和pmol lfv022(pmol是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的縮寫)。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在陸家屯村附近發現的化石,圖檔來自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來自陸家屯村的化石相當完整,骨骼保持着連結的狀态,可以說是精品。來自中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古生物學家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對化石進行了研究,研究論文《中國下白垩統一新基幹鳥腳亞目恐龍》(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發表在《peerj》雜志上,恐龍被命名為長眠龍。

長眠龍的屬名(changmiania)來自漢字“長眠”兩個字,代表了其化石保持着睡眠的姿态。長眠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遼甯長眠龍(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模式種名則來發現其化石的遼甯省。

長眠龍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體長約1.17米,體重隻有幾千克重,也隻有這樣的體型才能夠在狹窄的地下洞穴中活動。作為一種處于基幹位置的鳥腳亞目恐龍,長眠龍的身形及結構非常像我們熟悉的棱齒龍。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長眠龍的化石及複原圖,圖檔來自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長眠龍長着一個大腦袋,腦袋外形前尖後寬,前面是有堅硬角質構成的喙嘴。盡管有角質喙嘴,長眠龍依然有門齒和較長的犬齒,但是與祖先相比已經明顯變短。長眠龍的大部分牙齒都長在面頰之中,牙齒呈小葉片狀,能夠切碎和簡單咀嚼植物等食物。長眠龍的眼眶孔相當大,證明它長着一對大眼睛,視力一定很不錯。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長眠龍的頭骨化石,圖檔來自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長眠龍的脖子較短,身體健壯,身後長着一條長長的尾巴。長眠龍的前肢明顯較短,後肢則要長得多,它是典型的以後肢雙足站立和奔跑的動物。從長眠龍的身體結構上看,它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能夠高速奔跑。關于長眠龍的複原圖是長着毛發的,盡管在化石中并沒有發現毛發的痕迹,但是考慮到熱河生物群的恐龍普遍長有羽毛,而且我們發現與長眠龍具有親緣關系的古林達奔龍(kulindadromeus)也長着羽毛,是以在複原它的時候也給它披上了一身毛發。如果你仔細觀察長眠龍的複原圖,會發現它的身上唯獨隻有尾巴上沒有毛發,而是鱗片,這也是參考了古林達奔龍的複原。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古林達奔龍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長眠龍不僅保留了完整的化石,能夠幫助我們準确複原它的外貌,更重要的是發現的兩具化石都儲存了睡覺的姿态。從睡姿上看,長眠龍是四肢折疊趴卧在地面上,背部、頸部和頭骨向一側彎曲。由于長眠龍的尾巴比較僵硬,沒辦法卷曲,是以是向後伸直的,這與第一種發現保持着睡眠姿态的寐龍(mei)不同,寐龍的尾巴要靈活柔軟的多,能夠呈環形将身體圍在其中。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寐龍的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長眠龍可能會挖洞僅僅是推測,因為并沒有發現其挖洞的直接證據,不過考慮到在北美洲發現了會挖洞的洞穴掘奔龍(oryctodromeus cubicularis),古生物學家認為長眠龍也具有相似的習性,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發現的長眠龍都保持了睡覺的姿态,而且化石都很完整,剛好與洞穴塌陷被埋的假設吻合。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掘奔龍的挖洞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盡管長眠龍會挖洞,但是從四肢的結構看,它也隻是擁有初級的挖掘能力,無法挖掘很深或者是很複雜的洞穴,隻能算是挖洞初級技工的水準。長眠龍為什麼要挖洞,在地面上生活不是更自由嗎?這還得從它們生活的環境說起,從地層上看,長眠龍來自于熱河群的義縣組陸家屯層,發現于同一地層的食肉恐龍包括有大連龍(daliansaurus)、纖細盜龍(graciliraptor)、曲鼻龍(sinusonasus)、中國獵龍(sinovenator)。這麼多小而兇猛的食肉恐龍與長眠龍生活在一起,可見長眠龍是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之中,地面上這麼危險,也隻能夠在地下尋求庇護了。長眠龍挖洞的習性絕對是被逼出來的,它的大眼睛也是為了适應洞穴中陰暗的環境,長眠龍還有可能是夜行性動物,畢竟夜晚比白天要安全不少。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纖細盜龍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中國獵龍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除了儲存了睡姿,長眠龍化石中的另一個特點是在胃部儲存了小石子,很可能是胃石。在南美洲發現的加斯帕裡尼龍(gasparinisaura)就發現過胃石,作用是幫助恐龍磨碎植物纖維,加速消化過程。看來長眠龍是吃飽了在洞穴中休息,肚子裡的胃石則在加速對食物的消化。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長眠龍胃部的小石子,圖檔來自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來自遼西的新發現長毛的小家夥白垩紀的睡美人

圖注:加斯帕裡尼龍的模型,圖檔來自網絡

遼甯長眠龍是2020年命名的中國新恐龍,它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關于恐龍生活習性的更多資訊,這種恐龍在地下沉睡了1.23億年,直到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讓它“蘇醒”!

在此要特别感謝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楊雨晴同學的審稿意見以及遼甯古生物博物館提供的化石照片。

參考資料:

yang, y.; wu, w.; dieudonné, p.; godefroit, p. (2020).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peerj. 8: e9832.

圖檔 / 網絡(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