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6日消息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廣播電台共同推出特别報道《中國共産黨百年瞬間》。本期推出:長江三峽工程導流明渠合龍。
2002年11月6日上午,長江三峽工程導流明渠順利合龍,為水庫初期蓄水、永久船閘通航和首批機組發電創造了條件。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當時在湖北宜昌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施工現場進行了實況直播。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大衛:現在大家可以聽到,轟隆隆的裝載機載着大塊大塊的石塊正向戗堤進發……
導流明渠是1997年大江截流之後,為解決三峽二期工程期間通航和過流而開挖的一段“人造長江”,全長3.7公裡,寬350米。但河道窄、底部光滑、流速高、落差大,讓截流的難度達到世界級。站在合龍的施工現場,時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的鄭守仁最為忐忑。
鄭守仁:像我們長江水利委員會三代人,有人為三峽工程勘測水文科研設計搞了一輩子,最後沒有見到三峽工程,很遺憾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自己能夠親身參加三峽工程的建設,在我們這一代能夠把它建成,讓它發揮效益。三峽工程無小事,一定要精心設計,如果是因為你設計出現一些什麼失誤,對工程有影響的話,我們是不好向人民交代的。
鄭守仁多年後都還記得,導流明渠順利合龍的那個時刻,頭頂的太陽仿佛奮力撥開雲霧,照得施工現場一片明亮。
指揮現場:報告首長,導流明渠截流合龍完成。
近一千公裡外,從重慶雲陽搬到上海金山的三峽移民也收聽了導流明渠合龍的實況轉播。
移民代表:我今天早晨很早就起來了。今天截流激動人心的時刻,看到工程進展這麼快,特别高興,感到為世紀工程作點犧牲,我們也是很值得的。
曾擔任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主任、水利部顧問的林一山老人那一年已經91歲。聽到合龍成功的消息,他高興地說,毛主席多年的心願終于實作了。
林一山:1956年的時候,主席專門接見我,一接見的時候就說“哎呀,長江王”來了,就握手,這“長江王”就從這兒來的。毛主席他非常重視水利,就這一次,他最後也講了,三峽是看不到了,将來有一天三峽要建成的時候,我們黨的同志要“家祭無忘告乃翁”啊!
長江三峽工程導流明渠順利合龍後,長江水将通過已建好的三峽大壩22個導流底孔向下遊宣洩,三峽通航從此變成“船舶過船閘,江水經大壩”。同時,這也是中國水電人第三次在長江幹流上成功截流,整個三峽工程建設從此将轉入最後的攻堅階段,一個“高峽出平湖”的世紀夢想已指日可待。
監制:高岩
策劃:武俊山 李謙
主筆:馮會玲 白傑戈
播講:長悅
統籌:朱星曉 王澤華
制作:李曉東